中国作家网>> 访谈 >> 作家访谈 >> 正文

关于阅读的问与答——访作家于德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03日09:57 来源:吉林日报 李睿

  作家简介

  于德北,1965年10月出生于吉林德惠。中国作协会会员。在百家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近400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零点开始》;长篇随笔《我和端端》、《父爱》;长篇少儿科幻小说《拯救海底城市》、《超级游乐营》、《穿越时空的阴谋》;长篇少儿侦探小说《失踪的妈妈》、《夏令营奇案》、《徘徊在车站的少年》等近四十部。其中《杭州路10号》获中国首届“海燕杯”全国征文一等奖;2007年获第三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2009年《美丽的梦》获“冰心图书奖”。还有作品分别获得长白山文艺奖、吉林文学奖、君子兰文艺奖、长春文学奖等奖项。

  李睿:那天看微信,知道你最近又恢复了老习惯,午饭后去学人书店翻书,真为你高兴。在翻什么书,有值得重点说一说的吗?

  于德北:年初岁尾,喝酒多了,看书少了。一旦醒过腔来,就无比懊悔。中午吃完饭去“学人”看书,是多年的习惯了。可以看一个小时,好的话,可以读完一个短篇。如果读长篇,大概一个月的中午就够了。去书店看书有小时候“借书”的感觉,兴奋、紧张,不敢偷懒,小心翼翼。新年的半个月,粗略的翻读了《痖弦诗集》《第二空间——米沃什诗选》《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选》《太阳的芳香——巴尔蒙特诗选》《无止境——扎加耶夫斯基诗选》《春天与阿修罗》,这些是诗集,最后一本是日本作家宫泽贤治的。这些诗人有一半以上以前多次读过,所以读的比较快,挑重点读的,并做了些笔记。

  如果说值得说一说的重点,有两本书,一本书是薛忆沩的《文学的祖国》。这小子厉害,他以读书随笔的方式向经典文学和经典作家致敬,且有锋芒,有观点,有温度,有立场,令我佩服。这本书每天都在看,一天能看二三篇,是精读。另一本是肯尼亚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的《大河两岸》,写法比较老派,但干净、扎实,用《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的评价说:“本书具备了克制、智慧、细腻等罕见的特点”。《大河两岸》是作家的三部曲之一,第一部是《孩子,你别哭》,第三部是《一粒麦种》,这本是第二部。这部我买了,另外两部托朋友找呢,估计能凑齐。放在手边慢慢读。

  李睿:有三十年了吧?你每天晚上临睡前都阅读,床头乱糟糟的一堆,有几十本之多,抓起什么读什么,没什么规律,也没什么章法,这样阅读有效吗?

  于德北:我的阅读习惯是这样,在一段时间里,我是要精读某一位作家或某一类作品的,比如2015年的最后两三个月,我重点读了三十几位作家的近三百篇作品,都是短篇小说,有的是重读,有的是拓展,你所说的“乱糟糟”,大抵就是指这个。都德,我重读了《磨坊书简》,伯尔我就读了十六篇,博尔赫斯读了三本,皮兰德娄读了大半本,还有安吉拉·卡特、左拉、巴塞尔姆、向田邦子、维托德尔·贡布罗维奇等等,这就是我的阅读章法。再比如,2016年一季度,我确定要精读的作家就是恩古吉,我太好奇这位东非的作家了。至于你说的“抓起什么读什么”,也算我的一个规律吧,我案头的书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有随笔,还有一些科普书、博物小品、古籍等,之于我,读书如吃东西,一大桌子就一个菜有什么意思,这个吃点,那个也吃点,吃饱了,放下,饿了,再吃,多有意思啊。

  李睿:你读了三十几年书,最喜欢的是哪个题材?

  于德北:说来怕你笑话,除了诗歌,我最喜欢读的是童话,无论是哪个时代的,哪个国家的,只要是童话,我都喜欢读。童话好啊,天马行空,自由自在,不用动脑子,就又温馨又感动。我前面提到一个日本作家宫泽贤治,他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他有一本童话叫《银河铁道之夜》,有时间,你可以找来读一读,保准让你大吃一惊。说到童话,我喜欢的日本作家很多,安房直子、新美南吉、松古美代子、失玉四郎等等。日本是一个童话大国。我十分推崇成人读童话,如果你读过《小银和我》《夏洛的网》《会飞的教室》《兔子坡》《小淘气尼古拉》,你就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啦。那个世界干净,单纯,会给你现实的安全感。

  李睿:如此说来,我还真是不“很了解”你,借着今天这个机会聊一聊你的读书经历呗。你是一个作家,我想,这也是你的读者所想知道的。另外也请你谈一谈读书的重要性。

  于德北: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开设了一个论坛,就是说阅读的。去年,这个论坛邀请了一些作家,我在其列。在那个论坛,我的发言虽然简单,但是有一点是需要再次强调的。我没有读过大学,是最大的遗憾。我的知识储备是有严重缺陷的,同时也存在着某些不严谨性。如果不是搞创作,我此生很可能与文字无关。那天我讲,没有阅读,就没有我的今天,这句话是发自肺腑的。我的阅读大体分三个阶段,最早是看热闹,真的是抓什么看什么,这个阶段大约始于初中,结束于1985年。1985年我考入了吉林省作家进修学院。进入吉林省作家进修学院后,遇见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我的偶像,我的师兄师姐们都比我大,少则几岁,多则近二十岁,所以,他们是有极完备的阅读经验的。这个时期接触的苏俄作品多。马尔克斯获“诺奖”后,马上“追风”拉美及美国文学,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美国作家海明威。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1992年。从1992年开始,我规定自己每天必须阅读两万字的作品,多的时候三五万字也有,这时阅读的欧洲文学多。这个阶段时间长,基本是到今天,这个阶段的后期——应该是2005年左右,我用一年多的时间“恶补”诗歌,再后来,除了定期更换案头书,几乎都在读日本文学,“认识”的作家有上百位,像三岛由纪夫、春上村树、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这样的作家读的更多;青山七惠、吉本芭芭娜这样年轻

  的作家也读了很多。说到阅读的重要性,也是去年,我为《吉林画报》写了一句关于读书的“寄语”,可以表明我的心迹——“读书吧,读书可以获得尊重,亦能获得文明,在任何时候,尊重与文明都是社会、家庭、内心的和谐与安稳的根本”。

  李睿:你是一个作家,同时还是一个编辑,从1984年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了,你的编辑,你的创作足可以被冠上“生涯”二字了。三十年,几乎每天氤氲在文字当中,读书,编书,写作,三位一

  体。能和我谈谈,这样的生活给你带来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吗?

  于德北:充实。我年轻的时候好诗、好酒、好美女、好行走,自以为很有“名士风”。现在回头看看,浪费了太多光阴。尤其是酒,它带给我很多的快乐,带给我很多的安慰,尤其在我孤独的时候,有酒相伴,便觉得身心安静,我以为我离不开它。可现在,我准备戒掉它,我说的戒掉,是指放弃对它的心理依赖。为什么?因为它给我带来快乐和安慰的同时,也耗掉我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年过半百了,后半生,我要好好地编书,好好地读书和写作。编书是我的职业,读书是我的爱好和生活习惯,创作是我的生命。我要用今后的时间倾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用以回报那些曾经喜爱过我的读者——尤其那些当年的小读者,正是他们的支持,我才有勇气和力量走到今天。现在,这些小读者已经成为大读者了,所以,我要让我的创作一直陪伴着他们,到未来,到永远。你问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这样的:夜半灯下遣更漏,一直秃笔半卷书本。这样的日子,用两个字说,就是“充实”。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