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丝路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19日09:4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刘雯昕 刘 泉

  丝绸之路研究专家荣新江

  丝路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名流)

  荣新江在片吉肯特粟特古城遗址考察
  荣新江在片吉肯特粟特古城遗址考察  荣新江在片吉肯特粟特古城遗址考察

  “我们的研究可以在古代地理、文化交流、宗教习俗等方面支持‘一带一路’战略。具体来说,小到铁路选址,大到双边摩擦,都需要以史为鉴,这就体现出丝绸之路研究的重大意义。”春节前夕,研究丝绸之路多年的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荣新江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虽然丝绸之路成了高频热词,但误读和盲区普遍存在,需要补课的地方还有很多。作为一介书生,能将半生所学贡献给国家,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研究敦煌就是研究丝绸之路”

  1978年,荣新江夺得天津市高考中国历史专业第一名,进入北大历史系学习,从此与历史研究结下不解之缘。他回忆说,中学时代主要待在天津新港码头学工学农,“基本没书可读,只有《水浒传》读了3遍,算是我的历史启蒙读物。”

  进入大学后,荣新江分秒必争,逐渐在海量阅读中明确了敦煌学的主攻方向。上世纪80年代的北大,致力于夺回敦煌学研究中心,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充溢于几代学者心中。当年周一良、邓广铭、季羡林等老先生纷纷建言,从北大图书馆大库里调集了500多种古籍和外文图书以及大量缩微胶卷,开辟了一间图书室。图书室的钥匙就在荣新江手里,因为他是班里的学习委员。

  荣新江说:“图书馆里有一个手摇的缩微阅读机,老先生们要看多少号,我就摇到那里给他们看。我平时就在那个屋里,大概摇了3遍,所以我对敦煌卷子非常熟。”

  2001年,荣新江曾经出过一本敦煌学雅俗共赏的读物——《敦煌学十八讲》。这本书在介绍敦煌学的同时,也向普通读者厘清了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的渊源。荣新江介绍说,敦煌研究大致分为两部分,一类主要研究壁画、建筑等艺术类遗存;另一类集中研究1900年面世的5万余件文物。“敦煌本身就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大多数文物也都反映着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宗教沟通及商贸往来。可以说,研究敦煌就是在研究丝绸之路。”

  研究生二年级时,凭借着过人的天赋与学养,年仅24岁的荣新江获得荷兰著名汉学家许理和(Erik Zürcher)邀请,赴荷兰莱顿大学深造,许教授给他的头衔是“Professor Rong”——这个在欧洲象征着知识、身份和荣耀的称谓,预示着荣新江日后熠熠生辉的学术之光。

  谈起在欧洲访学的日子,荣新江十分兴奋,称之为“挖宝”式的研究。即便是住所偏僻简陋,为了在图书馆占座位,免掉午餐,他仍乐此不疲,在欧洲各国间往来奔波,收集资料。

  如今,荣新江已是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在国外成绩斐然。面对学生的邀请,他都婉言谢绝。他说:“历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要我们身体力行才能体味它的存在。讲课随时都可以,研究却一刻都不能停留。”他带着他的弟子们去新疆、西安等地考察,从来也没松懈。

  从学子到学者,从国内到海外,荣新江始终以“念书人”自居。即便是著作等身、名扬海外,他依然毫不张扬,争分夺秒向敦煌研究的“珠峰”进发。

  “希望自己至少完成24本论著”

  多年来,丝绸之路的价值在学术界存在巨大争议,荣新江通过大量出土史料,力求还原一条血肉丰满的丝绸之路。他认为,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经济贸易往来的道路,特别是在史料记载之外的民间贸易方面,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丝绸之路,是求法之路,是书籍传播之路,也是思想传播之路。

  2015年,荣新江的新书《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正式出版,此书是他专题学术研究的集中体现,汇聚了近年来他对丝绸之路研究的新发现和新观点。通读此书,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立体图景立刻呈现眼前。此外,《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一书详细阐发了粟特人的“中国梦”,为理解丝绸之路提供了史料详实的新维度。

  “我从来都不是个保守的人。”荣新江说,“只要有新材料出现,推翻了我以前的观点,我会立刻纠正。但我的文章至少研究透了写的时候已有的材料,严谨、准确是我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据说,日本著名学者池田温访问北大时,有两位学者的书房让池田温印象深刻,荣新江的“三升斋”就是其中之一。这间书房也是让海内外敦煌学研究者每次到北京都流连忘返的图书室。“勤谨”二字,不仅是荣新江半生耕耘的写照,也是几代学者敦煌研究的缩影。

  谈起学科建设的未来,荣新江满眼憧憬:“过去,欧美、日本学者利用抢夺的资源,完成了大量著作。现在,应该进入到以中国为中心的敦煌学时代了。我曾经希望自己一生能完成24本论著,现在看来,可能要超过这个目标喽。”

  “这是丝绸之路研究的最好时代”

  这两年,“一带一路”成为高频热词,丝绸之路研究也赢得了多方关注。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孟宪实教授在人民日报撰文,说“今天的中国,无疑又迎来了一个重大贡献期——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是2000年来未曾有过的。在全球化的历程中,丝绸之路必将迎来根本性的发展。”

  对此,荣新江深表赞同:“这个时代,是丝绸之路研究的最好时代。欧美国家的相关研究在衰落,许多院校都把这些学科合并或取消,连图书馆的文物善本保存都大不如前。”相反,中国的丝路研究正飞速发展,在众多领域都可以填补空白,一展身手。他表示,“一带一路”的提出促使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丝绸之路研究,课题申报、经费申请、著作出版较之以往都更加便利。在国家支持下,许多卓有成效的研讨会、研习社如雨后春笋,甚至掀起了全国范围的“丝绸之路热”。这些都为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同时,学科建设也为“一带一路”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背景,使中国能够步履坚实地走向世界。“我们的研究可以在古代地理、文化交流、宗教习俗等方面支持‘一带一路’战略。具体来说,小到铁路选址,大到双边摩擦,都需要以史为鉴,这就体现出丝绸之路研究的重大意义。”

  荣新江原本是专注学术的低调之人,几乎从不接受媒体采访,此次接受我们专访,也是被我们那句“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丝绸之路研究”所打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荣新江感到,自己的研究须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于是他多次在重要场合为领导干部讲授丝绸之路研究成果。他说:“虽然丝绸之路成了高频热词,但误读和盲区普遍存在,需要补课的地方还有很多。作为一介书生,能将半生所学贡献给国家,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丝路研究,恰逢其时。在以荣新江为代表的学者推动下,丝绸之路研究将携手“一带一路”,迎来属于中国的光辉时代。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