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作家叶辛:十年知青生活 是人生宝贵经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23日09:44 来源:金陵晚报
 叶辛

  他是知青作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作品深入刻画了一代“上山下乡人”几十年的人生轨迹。三十多年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记忆时代却又感动时代的优秀作品。本期《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艺名家讲故事》 栏目对话当代著名作家叶辛。

  46年前,我19岁,从上海到贵州农村插队。虽然我对这个5000里外的地方做了各种思想准备,但到了那,还是觉得自己准备不足,艰苦的条件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我举三个细节:第一,住的是泥墙茅草屋,没有窗户,我们在墙上凿一个洞,在洞里嵌一块玻璃就是窗户。男知青还好,女知青生活很不方便,泥墙茅屋干裂以后,裂出一条条的缝,她们只能将报纸塞在缝隙里,再贴一张报纸来阻挡墙面透光。第二,上海是一个平原城市,几乎没有山,云贵高原就不一样了,有句话叫“开出门来就爬坡”,随时要准备上坡和下坡。我们每天干完活,不管男女都要扛着锄头走很长的山路,而这对于我们这些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辛苦的。第三个细节就是生活习惯的不同,当地有句俗话叫“贵州人怕不辣”,在几个吃辣的省份中最不怕辣的就是贵州。初到贵州,跟当地老乡说做饭不要放辣椒,结果炒出来的菜还是辣的,老乡说不放辣椒他就不会做菜。由于水土不服,很多人皮肤都长出黑块,很痒。刚去的第一年最厉害,春、秋季节高发,到了第二年稍好一些,三到四年才能消除。

  我在贵州农村插队一共10年7个月,从最开始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结束我都经历了。那十年的蹉跎岁月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从创作的角度来说,这10年7个月是我人生一个宝贵的经历,我的作品如《孽债》、《蹉跎岁月》等都与这段经历有关。

  人们对当年那段知青岁月的回忆有说青春无悔的,有说青春有悔的,有说整个青春都荒废的,我都能够理解,而且我觉得都特别真实。当年知青大约有两千万人,怎么可能要求这两千万人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看法?但在那段艰苦的生活里,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要生存下去,这是对这一代人的磨炼。

  我前后写了十本和知青有关的书。2008年,天津白话文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叶辛知青作品总集》。知青这段岁月虽然过去,但是我想让下一代人知道我们曾经走过这样的弯路,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以“知青”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初衷。

  我写过一部反映农民进城务工的小说叫《问世间情》,主要讲的是上海农村进城务工者组建临时夫妻的现象。农民工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就没有这么多高楼大厦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写《问世间情》的时候,我就希望能通过我的笔触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群体,关注到农民工除了物质以外的精神需求。文艺工作者处于社会舆论的前沿,反映基层民众的呼声,我们艺术工作者责无旁贷。中国文明网、光明网记者根据访谈整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