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作家访谈 >> 正文

郝志勇:艺术作品“热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24日10:38 来源: 中电新闻网文化频道

  艺术作品的“热度”

  采访人:中电新闻网 孙桂芳

  被采访人:吉林松原供电 郝志勇

  记者:翻阅您的作品,虽然不多,但每一篇都让读者颇为动容。例如:您的原创歌曲《在路上》,微电影《爱在哪儿》,还有部分诗歌作品,主题无一例外的是在向读者传递着一种“大爱”。说到“大爱”,我们总是习惯地把目光放在轰轰烈烈的事物上,而您却选取了以平凡岗位、平凡人为主体,把这微小的主体放在“国网精神”的大背景上,通过微小的个体来放大一种博爱的精神,放大电力人的社会责任。如此选材因为贴近生活,也更能为读者所接受。请您就此选材来谈谈您创作的体会吧!

  郝志勇:非常感谢您阅读我的作品。诚如您所言,我的作品不多,也不是专业写手,是和大多数上班族一样,喜欢用文字来表达心绪和情感的文学爱好者。您说我的作品取材贴近生活,总是以小见大,呵呵,这是对我的最大褒奖。我是一个性情中人,工作生活中的某一个瞬间,或工作调研,或职位变动,或节日庆典,或旅游畅饮,都可能激发创作灵感。有人说这是应景儿,但每一篇,都是心的流露,爱的传递。

  身边的才是感动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但讲什么故事?传什么声音?讲别人的故事难以令人信服,传他人的声音难逃造谣之嫌。讲身边人、说身边事才会感动身边人、影响身边人。国网吉林松原供电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是成立较晚的一个地市级供电公司。从最初的“三少一高”(管理层级少、机构设置少、人员配置少、工作效率高)到“三集五大”(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松原供电公司的发展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缩影。如何来呈现、表达国网松原人的创业心路历程?三个字——在路上。于是,我策划创作了《在路上》系列作品——专稿、专题片、微电影、歌曲。特别是微电影和原创歌曲,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每每打电话时都这样问候:在哪儿呢?答:“在路上”。

  平凡的才是永恒的。微电影《在路上》取材于我们单位的一个基层供电所——查干湖供电所发生的故事。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被分配到供电所,每天面对平淡、重复的工作,从最初的迷茫到最后的顿悟转变,体现了一个国家电网人应有的坚持、坚韧、坚守的优秀品格。在外界看来,作为世界500强、自然垄断、中央企业,在国家电网公司工作的每个人都端着铁饭碗、穿着标致服、享受高福利,可通过这个影片和歌曲,我们看到了电网人真实的一面:春夏秋冬守护光明,再大的风雨也无法阻挡;微笑凝冻服务荣光,再大的委屈也要心底藏!

  青年的才是时代的。现在新媒体发展迅猛,而他最大的受众就是青年人。青年人关注新媒体,他们本身也是媒体人。引领青年人的思想,引起青年的人共鸣,也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的担当和责任。在一次执行重大任务时,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想请假,理由是自己的爱人不敢一个人在家!而他的父亲给他的爱,是“我家的钱够他花两辈子的了,差不多就行”!这就是当今有的年青人的生活和思想现状!为此,我在《爱在哪儿》的微电影中也注入了这样的情怀:爱在哪儿,随处可觅;不要以为世界只有你自己,不要什么都随心所欲;小爱融入大爱中,才是爱的真谛!

  记者:综观您的作品,数量不多,但每一篇都聚足了阳光及向上的力量。诚如您在作品中表达的那样,这是“国网精神”。一度,我们的文艺市场被各种流派充斥,尤其体现出一种阴谋论,却独独缺少一种“精神”,缺少一种民族观、历史观的精神。今天,以“国网精神”为主旨,来谈谈什么是“精神”。

  郝志勇:非常感谢您的肯定。我们知道,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地球、太阳同时也在自转,宇宙就在这自转与公转中运动发展。如果它们只顾自转,必将粉身碎骨、被宇宙所抛弃!同理,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既要为自己转,也要围着家庭转、企业转,更要围着国家转!饱含家国情怀的作品,才具有感召力、向心力、凝聚力,这就是精神!精神就是作品的灵魂。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一名员工,自觉践行企业精神是义务也是责任。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不要仅仅体现在口头上,更要体现在一言一行,体现在每一篇作品中。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我们不是职业作家,作品的影响力也很小,但再小的作品也要体现一种精神,时代的精神、中国的精神。如何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三个字上来把握。第一个字:上。作品要上进、上善,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和影响大家树立阳光心态,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第二个字:止。作品要止俗、止浮。通俗不等于庸俗,要沉下心来和群众打成一片,少一些低迷哀怨的段子,多一点喜闻乐见的作品。第三个字:正。作品要正道、正气。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要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正气,突出主旋律。

  记者: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是思想、艺术、市场三者兼容,而不是无病呻吟、无魂的躯壳。那么在您的创作中,您觉得您的作品还缺少什么?

  郝志勇:坦诚地讲,在文艺的道路上,我还是个小学生,如前所述,充其量算是个文学爱好者吧!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有艺术精湛的诗词歌赋,还有思想深邃的儒道法墨,我自知才疏学浅,思悟不深,作品的底蕴仍显不足。况且如今多媒体、自媒体发展比较迅猛,艺术形式的创新跟不上,就会失去读者,市场也就无从谈起,影响力就会减弱,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更何况文艺作品关注的是人的心灵、关注人性,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个岗位或者某个行业。

  记者:文艺创作者应该对所创作的作品保持着一种“热度”。这种“热度”是创作者在创作时的主导方向,也就是刚刚谈到的“精神”。当您的作品日趋被市场所接受时,您还能保持着这种“热度”吗?能否谈谈您以后的创作主攻方向在哪里?

  郝志勇:您说的热度,我的理解,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热爱。不是有这样一个笑话,专家搞调研,问一老者,什么是爱情?答:“睡了还想睡,就是爱情”;什么是婚姻?答“睡了还得睡,就是婚姻”。写完一篇作品还想继续写,这就是热爱;不仅要写,还要写得好,写出一种精神,这应该就是“热度”。我不是一个高产的作者,但每一次心灵的触动都会激发创作的冲动并变成文字,这也许是“热度”吧?!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就要为这个时代留下点什么,文艺作品是最好的东西。我想从三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一是地域特色与时代特点融合得再紧一些。我生活的表现方式。我工作的环境,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我们不来写谁来写?我们不来传播谁传播?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人。世上最难的事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我想通过正能量的作品,让身边的人能够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感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