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罗怀臻:寻找文化再生的基因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0月23日10:38 来源:文学报 金莹

  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传承,就是传承和创新紧密结合的过程。

  在全国文艺工作者以饱满热情投入创作的当下,戏曲工作者亦在积极思考戏曲发展遇到的新问题:如何才能在传统戏曲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崭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戏曲工作者又该如何更新戏曲观念,更新戏曲的价值评判观念和审美观念,实事求是地思考传统戏曲与当下社会的各种关系?

  在剧作家罗怀臻看来,在考虑传统戏曲的现代发展时,戏曲工作者首先要厘清各个概念的内涵。对于传统戏曲而言,继承和创新,无疑是两个至关紧要的关键词。他认为,在传统戏曲的继承发展上,戏曲人既不能简单地继承,亦不能简单地创新。继承与创新,是一个相依相生的过程。“有时候,我们容易将‘传统’这个词语局限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内,乃至将这段时间里的经验奉作绝对规范,不敢越雷池半步。但是,对于戏曲艺术而言,任何一个阶段的经验都只是构成传统的一截流而非本源,自萌发、塑形、生长到成熟、变异、创新,戏曲艺术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移步,不断换形的循环递进,也是一个不断扬弃继承、转化创新的过程。”

  所以,传统戏曲必须进行一种有选择的继承,而创新,亦不是进行没有根基、没有方向的创新。“对传统的继承应该是一种哲学概念上的继承,一种有扬弃意识的继承。我们亦不能把创新简单看作是一枝一叶的创新,而应该是形态的转化,犹如唐诗转化为宋词,宋词转化为元曲,要在一个新的时代催生属于那个时代的戏曲形式。”罗怀臻说。

  在他看来,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传承,就是传承和创新紧密结合的过程,才能不断创造出独属于每一个时代的文化样式:“从汉赋到唐诗,唐诗到宋词,宋词到元曲,其间经历了多少移步过渡,我们如今均不得而知,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新形式的建立并没有抛弃旧的传统,唐诗之中依然流淌着汉赋的血液,宋词之中依然延续着唐诗的神韵,元曲之中依然传承着宋词的基因。一代又一代的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但文化内在的基因和神韵并没有消散。而中华文化的递进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保持了生生不息的活力。”

  对于传统戏曲而言,这样紧密结合的继承与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戏曲界经常引用梅兰芳先生的‘移步不换形’理论,移步是量的积累,不断地积累必然带来质的变化和形态的转变。我们推崇梅兰芳,就是因为他经过‘移步不换形’ 之后所留给后人的既源于传统、又别于传统、最终自成一家独具一格的京剧梅派表演艺术。传统戏曲应该在不断重塑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始终谨守住戏曲之所以为戏曲的本体特征与创造特性,守住戏曲艺术的自在精神,这就是所谓的‘移步换形不散神’。”

  罗怀臻认为:“我们今天应该追求的,都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回归传统,让历史成为现实生活中一个活的部分。传统是我们出发的地方,而不是终点。我们要向传统寻求根源,寻求那种最质朴的、原初的创造精神,在传统中找到文化再生的基因,再往前进。”

  作为一位扎根上海的艺术家,罗怀臻亦对上海的文化发展抱有更高期待。他认为,在中华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上海文化应该作出自己的贡献。与北京、西安等城市不同,上海这座城市是因着人类文明的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而生的。上世纪初,上海曾经非常出色地担当起了探索和催生现代文化的使命。这一点,对于传统戏曲的发展进程上尤为明显:“上海在传统戏曲的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上海应该展现出更广阔的胸怀,在现代文化的推进上作出更多努力实践,为这个时代的文化转型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