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以史为鉴 珍爱和平——专访已故华裔作家张纯如的父母亲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6日11:1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4日电(记者查文晔)以《南京大屠杀》一书闻名于世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离世已经11年了,但是人们并没有忘记她。3日下午,应邀来京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的张纯如父母亲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呼吁,应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将女儿的未竟事业继续下去。

  张纯如1968年生于美国,曾是一名记者。为了让世人尤其是西方社会了解二战期间发生在南京的惊世惨案,她广泛搜集、发掘第一手资料,顶着种种压力,用3年多时间写就了《南京大屠杀:被二战遗忘的浩劫》一书,于1997年出版。2004年11月,张纯如自杀离世,年仅36岁。

  张纯如选择书写“南京大屠杀”,与父母的抗战经历有着密切关系。母亲张盈盈回忆说,当年日军对重庆进行疲劳轰炸,不分医院、学校,她母亲在防空洞里准备了干粮,警报声响起,孩子们就赶紧拿着小板凳躲进去。直到现在,她依然记得轰炸后的惨状:到处一片火海,常常有尸体挂在电线杆上,还有孩子被大火烧焦。

  张纯如的父亲张绍进1937年生于四川。“日军飞机常来轰炸,我亲眼看到很多同胞死去。”他说,历史的伤痛并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总是存在于他的记忆深处。而儿时听父母谈起的抗战往事,为张纯如打开了通往中华民族那段悲壮历史的一扇门。

  “纯如初入大学时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她从小就对写作感兴趣,大三时不顾老师劝阻,毅然转入新闻系就读。”张盈盈回忆,女儿是完美主义者,工作一旦着手,一定要研究透彻才罢休。凭着这股韧劲,张纯如完成了《南京大屠杀》这部首次以英文揭露日军暴行的专著,并在西方读者中引起震撼。

  “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对二战史的宣传一直重欧轻亚。亚洲的反法西斯战争从1931年开始,14年有3500多万军民伤亡,但西方民众对此一直不太了解。”张盈盈说,《南京大屠杀》出版后,这一局面开始有所改变。

  “在整个二战期间,损失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抗击日本侵略最主要的战场也是在中国,中国军民在二战中做出的重大牺牲不应抹杀。作为民间人士,我们有责任将真实的历史传给后人,同时推动日本政府正确对待历史。”张绍进说,安倍政府至今仍无法正视侵略历史,试图以含糊其辞的道歉欺骗世人,这是无法获得战争受害者原谅的。

  “安倍谈话也用了道歉这个词,但给人的感觉是含混不清,勉勉强强的,堪称言行不一。”张盈盈说,女儿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出,真正的道歉应该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说出来的,不需要受害者强迫,日本政府距离这一标准还差得很远。

  2004年,张纯如不幸离开人世,父母亲十分悲痛。“纯如很聪明,也很有才华,可惜还没来得及充分施展就离开了我们。”张盈盈叹息地说。她回忆起女儿在搜集资料、研读档案、采访当事人的过程中,与父母书信往还、互相探讨的经历,充满了伤感与不舍。

  2011年,张盈盈出版传记《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记述了张纯如与父母分享调查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所有发现与感想。“女儿写书时,给我们写信、通电话,这种珍贵的资料我都保留下来了。”张盈盈说。

  女儿去世后,两位老人成立了张纯如纪念基金会,以完成她生前未竟的心愿。目前,基金会每年资助一批美国高中历史老师来华进行暑期交流,参访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细菌战等抗战历史遗迹,实地了解中国人民所受的巨大伤害。他们希望通过这些工作让美国的青年了解更真实、全面的二战历史。作为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的成员,两位老人仍在不遗余力地为维护历史真相奔走。

  谈起此次阅兵观礼的感受,张盈盈说,中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举办纪念活动,意义重大。这不仅有助于人们铭记历史,更是对女儿从事的揭露历史真相的正义事业的极大支持。

  “我赞同习近平主席讲话中所说: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张盈盈说,她不认为中国隆重纪念抗战胜利意在刺激民族仇恨。之所以要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希望中日两国的下一代吸取历史的教训,珍惜和平,守护和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用心记住历史上犯过的错误与罪行,才能避免重犯曾经犯过的错误,才会迎来真正的和平。中国的纪念活动对日本也有好处,能警示日本不要重蹈军国主义覆辙。”张盈盈神情凝重地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