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作家访谈 >> 正文

精品性,是散文诗的本质属性——耿林莽访谈录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16日11:32 来源:文学报

   耿林莽先生与箫风(右)合影   耿林莽先生与箫风(右)合影

  耿林莽小传

  耿林莽,笔名余思,1926年生,江苏如皋人。现居青岛。当代著名作家,编审。1939年开始写作,曾任文学编辑多年。1980年起以散文诗创作和研究为主,已出版散文诗集《醒来的鱼》《飞鸟的高度》《草鞋抒情》《散文诗六重奏》《鼓声遥远》等10部,文学评论集《散文诗评品录》《流淌的声音:中国当代散文诗百家精品赏读》,散文集《耿林莽随笔》《人间有青鸟》等。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理事、青岛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湖州师范学院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学术顾问。2007年11月获“中国散文诗终生艺术成就奖”,2015年4月获“首届鲁迅散文诗奖”。

  耿林莽 箫 风

  时间:2015年4月13日

  地点:耿林莽先生青岛寓所

  箫风:耿老师您好!我这次来青岛是专程参加鲁迅散文诗奖颁奖会的,作为评委之一,我衷心祝贺您荣获首届大奖!在评选中,11位评委都不约而同地投了您的票,说明您老获奖是众望所归。请您简要谈谈获奖感想好吗?

  耿林莽:《星星》 诗刊设立鲁迅散文诗奖,与创办《星星·散文诗》一样,是当代散文诗的一件大事,将对中国散文诗的繁荣和发展产生极大影响。考虑我的身体原因,《星星》 诗刊专门派人到青岛为我颁奖,令我非常感动。作为首届唯一获奖者,我感到极大的荣幸,这个光荣不仅属于我,也属于中国散文诗,属于所有支持我的散文诗界的朋友们。在此,我向《星星》 诗刊和各位评委先生,表示深深的敬意!

  箫风:利用这次机会,我想重点围绕“如何提高散文诗创作质量”问题,再次与您做个访谈。新世纪以来,中国散文诗创作空前活跃,形势喜人。但“喜”中也有“忧”,主要是创作质量还不够高,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这也是您非常关心的。根据您的建议,今年《文学报·散文诗研究》专刊,就这个“共同话题”开辟了研讨专版。请问您对当下散文诗创作的现状怎么看?

  耿林莽:这个做法很好,让大家一起出出主意。应该讲,中国当代散文诗正面临着一个最佳的发展机遇期,作者队伍空前庞大,发表园地不断增多,作品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当然,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外界对它的轻视或漠视的状态依然存在。我想,散文诗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多出精品力作。解决好作品质量不高的问题,既需要作家们增强精品意识,报刊编辑严于把关,也需要散文诗研究者从理论上多加引导。

  箫风:您认为当前影响散文诗创作质量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耿林莽:近年来,无论是报刊还是网络,发表散文诗作品的数量都是空前的,发表园地多了,对扩大散文诗的影响是好事,但也使平庸之作问世的机会多了,却未必是好事。从发表作品的质量看,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一些老毛病还没有完全解决。第一个就是内容空虚。没有多少新东西,翻来覆去重复,意境、素材、语言、情调、氛围都差不多,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箫风:这个问题相当严重,其中一个原因恐怕与作者生活积累不够有关,没有足够的生活积累和体验硬去写,或者说不注意从生活到艺术的提炼,就会出现重复,不是重复别人,就是重复自己。特别是一些年轻作者,过分追求发表数量,很容易出现这方面的问题。

  耿林莽:你的意思我明白,不能单纯从写作本身考虑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生活积累就会重复。本无所感,硬要去写,重复、空洞、雷同、矫饰的散文诗便出现了。第二种情况,很难说是质量问题,就是散文诗里“虚”与“实”的问题。最近,我写了一篇《散文诗:美而幻》的短文,发在第7期《散文诗》上,准备做我的新书《望梅》的序。文中谈到我的“散文诗观”:“散文诗是什么呢?是感觉,是印象,是情绪,是思想与情感波动的流,是外部世界与心灵世界的汇聚点,是现实与梦幻凝聚在一起,而又轻轻飘走的一缕烟!”我一直强调散文诗是“虚”的,不赞成“报告体”那种,完全向“实”的方向发展。这里讲的所谓“虚”,是在“实”的基础上的提高,是诗性的升华,并不是让你脱离生活,是要比生活更高,而且要给人美的感觉,或美的幻觉。幻觉也是来自生活的。一些散文诗的质量不高,主要问题是太“实”,“实”而不化,把创作素材提升到美的境界不够。散文诗不是再现,也不是表现,而是创造,是艺术的创造、诗美意境的创造。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得之于实,出之以虚,可谓散文诗创作虚实关系的辩证法。

  第三个问题,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是一个老问题,但至今并未解决好。过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强烈反对向西方现代派学习,一种全面照搬现代派的东西,问题都很突出。我倾向于二者的深度融合。应该讲,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好多了,注意了两者的融合。但是,仍有一些人受西方现代派观念约束太大,往往忽视传统的继承,忽略内容的需要,照搬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写出来的东西比较抽象,让人摸不着头脑。特别是一些初学者,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表现形式、技巧、语言上,而忽略了内容,误入了歧途。其实,内容才是基础,没有扎实的内容,是绝对写不出好作品的。

  箫风:提高散文诗创作的质量,关键要多出精品佳作。您在散文诗集《鼓声遥远》的序中,曾提出散文诗精品性的三条标准:“精炼、优美、凝重”。请问怎么才能把握好这些标准呢?

  耿林莽:这三个观点是我提出的,主要是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讲的。我一直以为,精品性是散文诗这一文体命中注定的本质属性。离开精品性,来谈提高散文诗创作的质量,就是一句空话。但是,要做到这三条并不容易,需要有意识地去创作、去探索、去修炼。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要处理好追求意义和审美价值之间的关系,这一条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个长期困扰创作、引发论争的话题。我在《散文诗:意义的追求》一文中,曾讲到过这方面的意思。如果更完整、更精炼地表达的话,就是散文诗创作要以审美为核心,因为审美是散文诗的最高标准,它之所以存在,就是能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过去曾被作为唯美主义的观点来批判,实际上它不是唯美主义的。现代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诗,其教育作用是在审美过程中实现的,不能把意义放在审美以外去理解,而是审美的核心,审美的基础,审美的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我倾向于将“意义”视为审美的内在因素,在创作中自然地介入,使思想溶于作品的血液之中,自然地流露出来,而不是生硬地表述,更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加”。要通过美的表现,把意义“隐”于诗中,力避直白的表达为好。

  换一个角度讲,可能更概括一些。说到底就是“意”与“象”的关系,“意”是思想性,“象”是形象性,二者的关系处理好了,它的审美价值就出来了。当下散文诗创作中,“意”不足或“象”不足的现象均有所见,导致一些作品境界不高,视野不宽。“意”与“象”是散文诗创作的两个基本元素,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是散文诗创作成败的关键所在,这是我从多年写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个认识。

  箫风:我感到,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就是如何处理好抒情与叙事的关系,也就是您强调的“在散文诗中如何叙事”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丰富散文诗的表现形式,而且有利于提高散文诗创作的质量。请您谈谈写作中如何把握好两者的关系?

  耿林莽:这个问题也很重要。散文诗是一种归属于诗的抒情性文体,但若孤立的、片面的强调它的抒情性,甚至搞所谓的“纯抒情”,就会导致表现领域的局限性太大。适度引入散文的叙事因素,以抒情的手法叙事,将情节、细节、人物等经诗化处理,即“融叙事于抒情”,或是一条可行之路。否则,散文诗题材过窄、手法单调的局面,将很难突破。

  难点在于融合,要在保持诗性素质的前提下,将叙事溶化在抒情中,将抒情溶化在叙事里,互相渗透,水乳交融,从而形成一个艺术整体,以增强其舒放灵动的自由美,丰富它的艺术表现力,而不是将它们生硬地拼凑在一起,更不能简单沿用散文的叙事手法,否则就会走入“散文化”的老路。

  箫风:新世纪以来,散文诗发展的一大亮点,就是越来越多的诗人加入散文诗写作,既壮大了创作队伍,也提升了作品质量。但也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就是有些散文诗作品过于“诗化”,有的诗人甚至把分行诗连起来就作为散文诗发表,其作品缺乏舒放灵动的“散文美”。我感到,这种倾向同样会影响散文诗创作的质量,甚至会削弱散文诗的独立性。不知您对此怎么看?

  耿林莽:中国散文诗草创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艰辛探索,散文诗的发展已渐趋成熟,并形成了既区别于散文也不同于诗的独特的美学特色。

  譬如,选材上的以小见大,以一当十;结构上的灵活流动,跳跃性强;语言上的凝练而又舒展,自由而有节制,等等。这些美学特色非常可贵,需要在创作实践中悉心体会,用心体现。郭风先生早就说过:“散文诗决不是一种所谓两栖性的文学样式,决不是游移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它是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许淇兄也曾提出:“散文诗是一个独立的文体”的观点,王宗仁兄更是叫出了:“散文诗就是散文诗”的口号。我觉得,在确认散文诗的诗性本质的基础上,强调散文诗的独立性很有必要,这不仅有利于摆脱“亦诗亦文”之类的纠缠,更能促进散文诗人在创作中探索和积累丰富的文体建设经验,对散文诗的发展和繁荣,都是大有益处的。

  箫风:提高散文诗质量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位散文诗写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努力,尤其是中青年散文诗人更应敢于担当、勇于探索。请问您对他们有什么希望和建议?

  耿林莽:近年来,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中青年散文诗人,这是中国散文诗走向繁荣的希望所在。身处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时代,散文诗人要守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把注意力放在提高作品质量上。散文诗的命运,最终取决于总体创作质量的提升,这是我们肩负的共同责任。我愿与大家一起努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