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书香中国 >> 书评 >> 正文

机器人的诗意奇想

——飞氘的机器人主题故事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26日15:49 来源:陆楠楠

  我是在一个冬天的午后读完飞氘君的这部《去死的漫漫旅途》。窗外狂风大作,据说近百年来最低的局地历史同期温度即将出现,但是北方室内依旧温暖 如春,当然,如果你打开门窗,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的呼啸的北风会马上将这个世界另一面的真实状况狠狠砸过来。这像极了飞氘小说的言说方式,表面总是温吞 的、柔软的、细腻的,但却有着坚韧而固执的内核。正如作家格非所说,这些作品既是“清澈单纯”的,又是“睿智”的,以至于我们必须将神话、童话和民间故事 等手脚并用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大致囊括飞氘故事的基本形态。

  这是一部机器人主题故事集,其中分量最重的就是这篇与小说集同名的《去死的漫漫旅途》。飞氘在书中收录的创作手记中,稍显羞涩地表示了他对于这 篇小说所展示出的想象力的骄傲。负责任地说,他的自诩并非夸大其词,卓越的想象力绝对是这篇小说让人爱不释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体现在故事的整体架构和 情节设置上,更照亮了故事里无数精细齿轮般严丝合缝配合运转的细节。任性的国王与强大而忠心的服务型机器人再次成对出现,但这些机器人的强悍程度在有史以 来的飞氘机器人图谱中,算是最顶级的一群。他们具有善变的形态,能够适应任何环境,而且永远不会灭亡。即便被炸成碎片,分散的形体也能够飞快找到彼此,并 重新汇聚成形。他们为国王赢得了一场场胜利,使得国王实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心愿,但他们也因此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国王下令要他们去死。出于某种奇怪的直觉,我隐隐感到,这样的命令会不会只是一句玩笑话,或者只是国王的一句气话。但是,对于精密的机器人来 说,他们揣测国王旨意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们真的开始了去死的漫漫旅途。你也不难想象,这件事无异于缘木求鱼,甚至违背了机器人定律(如果有所谓的机器人定 律),由无机物构成的机体,如何做到人类意义上的死亡?这背后隐含着造物的伦理悖论:如果真的学会了“去死”,那么他们是否最终在灵魂上也成为了他们的造 物主人类?如此荒诞的要求,构成了故事内部的基本动力,即完成一件无法完成的事,这也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母题。

  然而,飞氘的想象力并未就此止步。当机器人在通往极地的路上艰难跋涉时,作者借他们的眼睛向读者展示了星球惊人的美丽,并提醒读者注意,你们身 处这样一个难以言喻、难以穷尽的奇妙星球时,你几乎以为机器人就要大喊:这太美好了,我满足了。但事实上真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机器人将于阳光再次降临时 集体醒来,重返人类社会,继续寻找死亡,直到他们被更强大的武器强行拆解,成为肉眼看不到的微尘。可歌可泣的是,他们依然以微尘的形式继续存在,并随时积 聚能量,等待或许是万亿年后的重新聚合。故事恢弘壮观,展示出诗意的想象力和激情,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刘慈欣用“机器人的荷马史诗”来形容这篇小说。

  除了不死的机器人,这本书中还有体型巨大、为人类打扫星球残骸的机器人,以及会讲故事的机器人,会唱歌的机器人,爱吹牛的机器人,他们的诞生相 隔10年,此刻同时现身。很想问问飞氘,如果来一场华山论剑,谁会取胜?或是暂时摆脱那些任性的国王,进行一场只有机器人能够参加的经历分享会,又将是怎 样的盛况?机器人集结在一起的机器般冰冷理性的智慧,是否最终会战胜人类的弱点和局限,甚至战胜时间,得到某些新的绝对真理?

  尽管被激动人心的想象力推动着,和飞氘的其他作品一样,小说在叙事上却显示出非同寻常的耐心,节奏从容不迫,情节推进小心翼翼。飞氘是年轻的、 早慧的,但却从来不是莽撞的、急匆匆的,绚丽而精当的比喻和句子随处可见。它们流畅自然,同时又不是情绪化的,而是饱含着情感和智慧。这既是天赋般的才华 所致,也是青春期喷薄而出的某种活力的体现,当然,更与作者在语言和叙事上严格的自我要求直接相关,这保证了小说的品质。

  如果这部作品最终无缘伟大的行列,那么,这或许不是小说本身,而是类型文学和“80后”作者边缘化的身份决定的。作为一个喜爱飞氘的读者,我深深地希望,他能够葆有那些纯真的天性,继续坚韧地小心经营他的文学世界。身处边缘难免孤寂落寞,但有时也意味着更多可能性。

  我甚至希望,飞氘能够像小王子的花朵一样被呵护起来,静静地自由生长,当未来的人们发现他时,花朵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甚至变成巨人的秘密花园。 当然,这样的期望原本就是违背作者创作定律的(如果有这样的定律),作者必然需要读者的回馈,也需要批评家的挖掘和发现,更需要茫茫人海中知音的支持和理 解。

  和飞氘以往的小说集一样,这本书收录的作品以及作品之间的顺序编排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作为一个年轻作家,对于已经写下的任何作品,都充满了深 沉的感情。但相比已出版的作品集,这本新书还是有些特别,它更像是飞氘和过去的一次告别。这样的直觉也在本书的后记中得到了验证,作者试图“向你们介绍 10年前那个生猛的年轻人”,事实上,应该是“10年来那个生猛的年轻人”。毋庸置疑,这暗示着某种改变的可能。就这本书而言,作者在《去死的漫漫旅途》 中所引用的马尔克斯的名句:“这羊皮手稿上所写的事过去不曾有,将来也永远不会重复。”这话成真了。

  (《去死的漫漫旅途》,飞氘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