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书香中国 >> 书香茶座 >> 正文

向历史、现实和未来洞开——朱马拜小说的超越性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0月09日12:53 来源:王兆胜

  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学在取得成就时,也有逐渐走向狭窄甚至狭隘的局限。它们不是离现实、时代太远,陶醉于历史隐秘的深处,就是走不出现实功利,成为时代简单的传声筒。朱马拜小说有纵深感、意蕴丰富,更有开放视野、博大情怀和高远境界。

  人与物

  自周作人强调“人的文学”以来,中国新文学进入一个新境地,那就是对于非人的文学的批判和超越。这当然有助于文学发展,但过于强调“人的解放”,就会带来人的欲望膨胀,也导致“人”与“物”的分离。

  朱马拜小说既重“人”,注重人性描写,尤其强调人的欲望无限膨胀导致的异化问题,同时也重视“物”的存在,于是让我们看到丰富多彩、活灵活现的“物”相,诸如牛羊、猴子、蝴蝶、小鸟儿、骆驼、喜鹊、蛇、长生草、嘎啦鸡等。这是天地间万物的各种姿容。

  最重要的是,朱马拜笔下的“物”并不是“人”的陪衬,更非可有可无,而是带有主体性和根本性,是与人一样包含生命、情感、信仰的,亦有人所不及 之独特处。这就带来朱马拜小说观念的巨变,即由人是“天地的主宰”、“万物的精华”,变为“人”与“物”同在,世上万物平等,“人”也是天地自然一分子、 一微粒,从而改变了人的自大狂。在朱马拜笔下,“人”与“物”不是分离更非敌对,而是和谐共存,是具有相关性的生命共同体。这也是为什么朱马拜小说中的万 物被写得真实自然、情真意切、精气饱满,人也常被动物化,从而赋予了人与物之间血脉相通的纽带和化合意义。

  由“人”到“物”,再到人与物的和谐共存、相得益彰,这是朱马拜小说为我们打开的一个通道,它超越了“人”的狭隘和局限,赋予了更为丰富、开阔、自由的意蕴,也获得了新的参照及其智慧,从而有超拔飞升之美。

  “知”与“不知”

  受科学主义等因素影响,中国新文学创作和研究更崇尚“懂”与“知”,于是现实主义成为主潮,知性与智力得以突显。不过,“不懂”与“不知”却受 到忽略、遮蔽甚至批判,从而导致文学创作与研究的简单化、表面化、直线性思维,尤其失了“神秘感”。朱马拜小说在此具有突破意义,它既有关于“知”的现代 性追问,又有关于“不知”的大量留白,还有对于“不知”的知的神奇向往。

  朱马拜虽身处边地,又是哈萨克族作家,但他却能直面现实,透过边地的光影,思考中国社会转型所面临的困局,也思考人类的发展及其命运。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权、钱、性对于人性的腐蚀,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自然与文化生态问题。从中可见其现代意识。

  在中西文化与小说创作中,一直存在这一传统:对于未知世界的认同与张扬。所以,老庄哲学以“无”生有,禅宗有不立文字与顿悟,书画创作有留白和 飞白。即使在西方也有“陌生化”的审美趣味。但近现代以来的文学却忽略于此,不能进入未知世界。朱马拜小说的意义既在于写实,亦在于写虚,在于写出了冰山 一角下隐含的“未知”世界。

  将笔触伸向卓拉曼这位知识分子男性光棍,这本身就是作家的一种探险,而其中有许多谜底尚未展开。因此,老书生光棍卓拉曼是个可不断开采的富矿, 这也大大拓展了人物形象和作品的审美空间与神秘感。另外,朱马拜小说在物的描写以及风土人情的表达上也留下很多空白,仿佛黑洞一样吸入了读者的无限想象, 也增加了作品的魔力。在表达方式上,朱马拜常将我们引入陌生化语境,以叹号或问号进行表达。这令人想起鲁迅小说复繁的重叠句式:“灰土、灰土、灰土……” 寓言式的未知表达反映了作者独特的思维方式及其心灵世界。

  读朱马拜小说仿佛走入一个神秘天地,你可随时发现新奇与未知,有荒地探险的快乐,也常有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作品的意愿与冥想,从而形成阅读再造和共同创作的复式结构图式。

  自我与世界

  由于强调“人的文学”,也由于人的个性和欲望的膨胀,当下不少作家往往沉溺于“自我”的狭小天地,有的甚至将写作看成表达一己之私的呓语。这也是当下不少作品失去读者的原因。朱马拜所展示的是更博大的世界,是一个通天入地的门户。

  一是关于家庭、民族、国家的书写。卓拉曼虽是个老光棍,且经历了时代的风云际会,也遭受了爱情的无情欺骗,但他并没有将自己封闭起来,而是与这 个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并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尊严。这表现在不离不弃照顾亡兄一家孤儿寡妇,对于民族风俗衰败的担忧,对于国家生态的关注等。

  二是关注人类命运,并饱含宗教和天地情怀。朱马拜笔下常出现关于人类命运的思考,也能站在天地自然角度,以宗教情怀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使作品愈显博大、仁慈,也充满敬畏之心。

  其实,“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是辩证的,如无视后者而只着眼于前者,极容易变得视野如豆、鼠目寸光;如能以人类意识和天地宇宙意识观察自我,那就会洞若观火、明察秋毫。

  朱马拜小说也有不足,如在未来社会理想的建构上还比较模糊,有时易陷入空想,尽管他提出“善良的智慧”和“科学技术”(《光棍》的结尾祷文)这 两个支点。不过,朱马拜小说具有立体的开放性,有神秘的文化密码与谜语,它所呈现的思想、情感、艺术以及审美趣味都值得深入研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