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书香中国 >> 第一阅读 >> 正文
本书以第二人称叙述。小说主人公“你”名叫李云宾,是一名来自偏僻农村的年轻大学生。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南方省会城市H城。
卷一 前 史
在大学里的一次舞会上,李云宾与一名不知名姓的女生邂逅,在不加克制的冲动中献出了自己的初吻。事后,他深感羞愧,并为此悔恨不已。
他回想自己的过去:为了远离家乡在城市里扎根,他和家乡的初恋女友李娜只肯保持一种似有似无、若即若离的关系,表现得不无精明而世故。但是,现在,他开始走向堕落了。
跟那个年代的很多年轻人一样,李云宾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在文学上有一番建树。他参加了学校里的文学社,并经常与同系的蔡强、林伟谈文学、谈人生,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渴望成为作家的同时,李云宾也渴望着爱情。远离家乡和亲人,在陌生城市独自成长的生活,让他时常感到孤独。在大学里,他曾暗恋过一个女生,却遭到了奚落。这使他受到了不小的刺激。他写信跟父亲要了钱,暑假里去海边作了一趟漫无目的的旅行,释放着青春和成长的烦恼。
事实上,一直以来,他的父亲以一种忧虑而关切的目光在关注着他的成长。
还是在舞会上,李云宾认识了外语系的韩小雅。很快地,他们相恋了,并初尝禁果。
有一年寒假里,林伟意外身亡。失去了好朋友,令李云宾感到悲痛万分,并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他与林伟生前的朋友凯杰成为了好朋友。在美术学院上学的凯杰,同样来自偏远小镇,却是一名崇尚前卫艺术的激进青年。他们相互吸引,交往越来越密切。
李云宾向杂志社投稿,得到了一位年轻编辑的赏识。杂志社请他去参加笔会。他在作家圈里遭遇了各种文学观念的碰撞,但因改稿失败,又回到了自我批判、自我摸索的状态里。
随着相互了解的深入,李云宾与小雅之间的矛盾开始出现。他们相处得并不好,并时常发生争吵。小雅毕业以后,被分配回老家的一个小镇上教书。相隔两地,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微妙而脆弱。李云宾试图从这种恋人关系中抽身而退,但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在一次酒后,李云宾背叛了小雅,与同班的一名女同学上了床。事后,他向小雅坦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想到,小雅居然原谅了他。
转眼间就到了毕业前夕。在一次文学社的活动中,李云宾被外语系女生苏虹主动追求。他感到理想中的爱情终于来到了自己面前。在几经内心挣扎之后,他奋不顾身地投入到这一段新的恋情中。但是,命运之神伸出了作弄之手,当他准备向小雅摊牌时,却得知小雅已经怀孕了。
李云宾明知自己将永久性地背负道德的十字架,却依然一意孤行。他已经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苏虹,为此他准备好了接受命运的惩罚。面对男友再次的背叛行为,小雅与李云宾平静地分手,显得意外的冷静而坚强。
为了爱情,李云宾决定留在H城工作。通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被分配到了H城的一家报社上班。
卷二 那 年
新生活开始了。但是,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青年,李云宾很不适应在城市里的生活。由于收入微薄,他在经济上时常陷于困境。为了增加收入,李云宾 与老家来的初中同学租了百货公司的柜台搞合伙经营,但由于没有经验,又缺少资金,他们的生意很快便以失利告终。更要命的是,他为此又债务缠身。
他以那些曾经历经困顿的文学艺术大师为榜样,以此来激励自己。他尝试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方式,节衣缩食,每天下了夜班后不顾身体疲劳、通宵达旦地写作。
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构成了李云宾和凯杰内心的精神屏障,用以抵抗外部世界的动荡。通过凯杰,李云宾又结识了林尚楠等文艺青年。他们时不时地聚在一起,观看凯杰的现场创作,谈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青春的热情、真挚与时代的迷惘、空虚交织在他们的生活中。
也许因为李云宾过于忙碌了,或者是因为他太专注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苏虹和他的关系开始出现了裂缝。作为一个年轻女孩,苏虹显然还不能理解他的这一切。她是大学里的“校花”,身边不乏各种追求者,而且她还有着年轻女孩那种贪图时髦和享乐的性格特点。
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那年10月份的一天,苏虹向李云宾提出了分手,并坦言自己喜欢上了另一个人,是她在一次舞会上认识的。他试图挽回这段爱情,但苏虹去意已决。
这就像是一个玩笑般的循环,又像是一部肥皂剧的剧情:一个年轻人在舞会上认识了一个女生,然后就背叛了自己的女友;后来,他的女友在舞会上认识了另一个年轻人,也背叛了他。难道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报应”?李云宾感觉到了命运对他的讽刺。
就这样,他又回到了一个人的生活里。
陷于失恋痛苦中的李云宾接受了林尚楠的帮助,搬出报社集体宿舍,在赵家巷的一个大杂院里独居。
似乎是为了安慰好朋友,凯杰向李云宾坦陈了自己与姨妈的那段暧昧的感情。他们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凯杰老家散散心。
在凯杰家乡的一个小镇上,他们与发廊妹发生了性关系,走向沉沦。
凯杰的情绪很不稳定。因为种种标新立异的行为,他在学校里受到了退学警告。12月的一天,他在学校运动场上做了一个自戕式的行为艺术,像是以此来表示抗议,最后被送进医院治疗,后来就休学了。
失去了凯杰这个朋友,李云宾更加形单影只。他整日彷徨,苦闷不已。寒冬的夜晚,在孤寂的独居生活中,他以写作来排遣内心中的挣扎。
新年到来前,李云宾收到了初恋女友李娜的来信,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他知道自己已经不再纯真,他也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时光里。所以,他没有作任何回复。他的心像是沉沉睡去了。
农历除夕,李云宾满心疲惫地回到老家,与家人一起过年。他感到自己已经很难真正回到故乡了,但是,他也无法融入城市生活。
正月里,大雪纷飞,他动身返回H城。在火车上,当他想到赵家巷的那间小屋,他突然害怕自己会在那里孤零零地死掉。他害怕自己会孤独地度过一生,却将耻辱留在了人间。
卷三 此 城
春天来了,李云宾的内心也在渐渐复苏。他的小说开始被杂志社录用,他正在成为一名作家。
他写信给李娜,邀她来H城。李娜如约而至。她在即将嫁人之前,与自己苦苦相思的旧日恋人上了床,仿佛是在向过去告别。
夏天,报社里上演了一场权力斗争。尽管李云宾尽力地保持中立,但仍遭到主编贬罚。他被迫离开编辑岗位,去报社门口的接待室里负责接待来访的读者。
虽说他才二十多岁,但他似乎已然成了一个失败者。
在接待室里,李云宾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接待过一个脸上有着黑色疤痕的男人,正在寻找他失踪的妻子。他尽力帮助他。但是,后来他得知,这个男人竟然是一起暴力胁迫卖淫案的首犯。他从中窥见了人性的复杂性。
他开始寻求自我救赎。他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尝试从中获得精神升华的源泉。他需要学会宽恕别人的过错,因为他对别人也犯下了同样的过错。
时间已经到了90年代初,李云宾开始梦想去远方,去寻找理想中的“新生活”。H城终究只是一座小城,他不愿想象自己在这里度过青春,消磨掉整个人生,直到垂垂老矣的那一天。
他尝试着离开H城。为此,他开始作各种准备。这时,他的父亲似乎觉察到了儿子的异样,就赶到H城,跟他讲家族往事,谈到了英年早逝、葬在H城的姑妈。父亲的这番回忆,使李云宾的内心深受震动。
冬日里的一天,李云宾去H城江边的山谷里寻找姑妈的埋葬之地。就在那个寂静的山谷里,他分明感到了生命中那种穿越时空而来的奇异的亲情。当他回到万家灯火的市区,感觉自己仿佛已离开许久,正从远方归来……
自 述
说来话长,1990年初,那时我才24岁,却已经处于人生的低谷。我试着以小说的方式记录我内心里的伤痛,那就像是一种自我疗伤的方法。回想起来,那种做法有点残酷,就是明明受了伤,却强迫自己不断地凝视自己的伤口。
那篇小说的题目叫《防波堤》,就是《诞生》的雏形。写作对我来说似乎有着很好的疗效。几个月过去了,我的情绪稳定了,再回头看已经写了几万字的 稿子,又觉得这样的小说是幼稚可笑的:叙事找不到方向,又不想脱离自己真实的经历编故事,看起来像是凌乱的日记或笔记。实在写不下去了,我就把它塞进抽 屉,开始写短篇小说,一年里大概写了六七篇,后来大部分都发表了。1991年和1993年,我又把《防波堤》改了两稿,但都没有让自己满意,反倒是充满了 失败感。
现在我明白了,那时我碰到的真正难题是如何认识自己。那时我太年轻,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但还不具备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世界的真 正能力。如果一个作家都无法准确地认识自己,那么,他到头来也就是个面目模糊、来历不明的人。我不想成为那样一种作家。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我只有等待,等 自己能真正成熟。
2007年,我的前女友从国外回来看我。我们大约已经有17年没见面了,我只知道她在国外,早已结婚生子。我没想到的是,她其实已离婚多年,独 自带着孩子,过得并不容易。那年她回国,我们友好地见了面,也为过去给对方带去的伤害道了歉。我感觉到生命中像是有一个轮回完成了。她的出现,让我有了重 写《防波堤》的冲动。我感到自己终于可以冷静地面对过去、平静地回忆往事了。
2008年的春天,因为意外地有了一段空闲的时间,我开始动手重写《防波堤》,后来把标题改成《诞生》,至2014年修改完稿。随着思考的深 入,我发现我对过去的人和事的怨念已经大大减少了,反倒觉得有很多罪过在我自身。于是,我真正地找到了这部小说的内核。概括起来说,这既是一次对过去的清 算,也是一次对自我的清算。一个“新”的人,就是这样从血污里爬出来的。这差不多也就是《诞生》的题旨。
之所以选择用第二人称叙述,我主要是受了J·M·库切的影响。他在自传体小说《青春》中用的是第三人称,好像跟自己完全不相干似的,这个叙述角 度给了我巨大的启发。还有,我读过高行健的《灵山》,他那部小说里的人称极为灵活,你、我、他都有,而我尤其喜欢他用第二人称叙事的部分。
正如大家看到的,这是一部作者声称的“半自传体”小说。自传体或半自传体小说首先源自作家的真实经历,它不是自传而是小说的一种,也就是说这真 实之中是有虚构的,它的美学追求与小说的追求是一致的。这就像是作家跟自己玩的一种游戏,像是一种针对自我的实验,用自己有限的经历来编造一个故事。这是 一种冒险之举,但这样的文体自有其迷人之处。
(《诞生》,杨绍斌著,作家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