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少儿 >> 阅读偶记 >> 正文

让想象与科学和谐共舞——简评《豆豆老师科普童话屋》系列的艺术特色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7月04日10: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叶天舒

  新世纪以来,创作科普童话的队伍日益壮大,在给孩子们带来知识的同时,也出现了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的状况。科普童话,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将科学知识向孩子们普及。考虑到普及对象是孩子,我们就要根据孩子的心理接受特点来判断作品的好坏。许多科普童话尽管科学知识详实完备,但却缺少趣味性和想象力,孩子读起来晦涩难懂,自然无法全然接受里面包含的科学道理。有些科普童话却又失之平淡、普通,与一般的童话故事并无差别。可见,若要写好科普童话,趣味性与科学性丢失了任何一个都不可以。写好科普童话并非易事。

  然而还是有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创作出有趣别致的科普童话。儿童文学作家窦晶在创作出版《豆豆老师有魔法》《非常小姐弟》等系列儿童成长故事的同时,也创作了《豆豆老师科普童话屋》系列,这个系列获得2014年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书目,包括《小青蛙的泡泡糖》《新开张的裁缝店》和《癞蛤蟆美容》三册。里面大大小小的故事就像神秘的书名一样,有趣、活泼又蕴含着各种科学道理,吸引着小朋友们一页一页读下去。英国哲学家勃兰特·罗素曾在《幸福之路》中指出:“泯灭儿童的幻想,就等于把现实的一切变成束缚,使儿童成为拴在地上的生物,因此就不能创造天堂。”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超乎成人想象的,这是孩童最珍贵的宝物,也是大人应该尽力去维护的东西。科普童话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够以一种幻想和夸张的方式将科学知识传递给孩子们,在教会孩子世界奇妙物语的同时,保护并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空心的老树》中,窦晶将一棵空心树想象成一位垂垂老矣却富有热心的老人家,与此同时,她还别出心裁地安排了另一棵被小鹿啃掉了树皮的中年树。孩子一开始都会以为没了心的老年树会死,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没了心的老年树竟然比没了皮的中年树活得更长久,同时老树收留了小动物住在空心的位置,给它们温暖,自己也不再孤单,这是一个感人的科普童话。在这一起一落的阅读中,孩子们明白了树皮对于树木的重要性。不知不觉中,“树皮是维系树木健康成长的重要组织结构”这样一个冷冰冰的科学知识,通过作者的想象和讲述,变成了一个有趣温暖的科普小故事。若要教会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大人自身就要具备这样的能力,优秀的儿童作家尤其需要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创作出奇妙而又易于接受的童话故事。

  窦晶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同时也是一名编导,曾任电视少儿节目编导十余年的经历让她的科普童话具有很强的情境感。我们都知道,孩子处于少儿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因此,通过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讲述道理更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容易抵达孩子的内心世界。编导在创作少儿节目时大脑中有一个飞速转动的小剧场,他们通过生动且具有画面感的文字使小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话语。为营造一种情境感,对话是编导在创作剧本时常用的手法之一。曾经是编导的窦晶将这种写作技巧运用到科普童话中,便产生了别具一格的效果。在《豆豆老师科普童话屋》系列丛书中,窦晶在每一个小故事中都努力创造一种逼真的情景,情景中的小鱼、小猫、小青蛙们在对话中讲述了一个个科学道理。其实,孩子每天都处在与父母、与同伴、与老师的各种对话中。就像外语的学习先要从简单的情境、简单的对话入手一样,科普童话也可以借用这样一种方式来传递信息。这种逼真的情境能给孩子一种很强的代入感。窦晶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她的科普童话大多从小朋友身边能接触到的事物中取材,这种熟悉感可以逐步培养孩子接触世界的能力和好奇心。

  童话故事是孩子接触世界的一个窗口,一篇优秀的童话故事就像一株随风飞舞的蒲公英,落在孩子的心间,让孩子能在童年时期感受到爱与希望的光芒,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法国童话家夏尔·贝洛曾将童话比作种子——“最初激起的不过是孩子们喜悦或悲哀的感情,可是,渐渐地,幼芽便冲破了种子的表皮,萌发,成长并开出美丽的花朵”。优秀的科普童话既能够传播科学知识,又能够完成童话所具有的“播撒”功能。窦晶也说道,她创作科普童话有时也会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每一个故事她都力争做到童真童趣、温暖有爱,将勇敢、爱心、坚强等好品格融入其中,希望孩子们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有美好的心智和高品质的人生。从她的《豆豆老师科普童话屋》系列丛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孩子的关爱和鼓励,怀抱赤诚之心进行创作的每一位作家,都应得到我们的关注和祝福。

  窦晶那些运用想象、温暖、童趣与科学知识和谐共舞的科普童话作品,将会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美丽风景。

  作者简介:

  叶天舒,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儿童文学比较研究。曾在台湾《国文天地》等发表作品若干。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