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少儿 >> 新闻资讯 >> 正文

维新版小学教材将试用 重"道"法传承淡化"术业"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17日16:39 来源:法制晚报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

“维新版”小学教材内容举例

  法制晚报讯(记者 赵颖彦)丰子恺式简洁明了的配图,融通语文、国学、历史、德育为一体……“维新版”小学教材将登场亮相。该教材将首先在全国20个地区进行“实验”,其中通州区是北京唯一的“实验田”。

  据《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了解,这部教材作为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收官之作,已经进入审校阶段,最早今年五六月份正式出版。

  起由 为海外华人子女编写 受到国内学校青睐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上学路上,右边行走,红灯止,绿灯行”……打开《维新小学语文》教材样张,丰子恺式大量留白的插图配上治家古训、诗词格律、礼仪规范,清新拙朴的文风扑面。

  据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介绍,之所以冠以“维新”之名,语出《诗经·大雅》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在通过创新,打破现有的教学目标和模式,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材最彻底的改版。

  据了解,该教材编写历时三年,其中汲取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语文教材、民国时期教材以及台湾现行的国文教材“精华”,由语文学科专家、全国各地中高级教研员以及西方人格教育研究学者、部分台湾学者百余人编写而成。

  “不过,最初编写《维新小学语文》的目的是为海外华人子女学习语文用,海外版本称为《维新小学国文》,编写目的是让华人子女了解民族文化、认同 民族、认同国家。”张健告诉记者,此套教材是“十二五”传统文化课题研究重要科研成果,是国内第一套海外华人子女的小学国语教材,将在“十三五”阶段在海 外大范围推广。

  “后来,国内很多学校听说后也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够同步试用。”张健说。

  亮点 讲历史摒弃大事件 “国学范儿”十足

  这样一套教材,究竟内容如何安排?据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了解,教材按六年学制编写,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全套 12册。每册教材有6至7个单元,具体为国学、人文主题、诗词基础、华文文法、现当代文学、中国历史和写作。具体来看,每个单元有3至7篇文章,这些文章 都是编写者精挑细选出来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

  “我们希望通过这套教材让孩子热爱传统、热爱我们的文化。”张健介绍,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编者还尝试融入了历史知识,从二年级开始,每册教材将讲述一个朝代,从周朝、春秋战国一直讲到清朝。

  传统教材中,历史往往偏重于断代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串联,但在这套“维新版”教材中却着重一个历史时期中最辉煌的片段。

  例如,在讲述周朝这一存在了800年最“长命”的朝代时,教材中主要解释为何周朝能成为历史上最长久的朝代,“主要是因为其以德治国、以理治国。”张健解释。而写到唐朝,教材避开了众所周知的唐诗以及朝代的鼎盛繁荣,而是从唐朝的包容性来剖析文化脉络。

  “国学范儿”也是这套教材的显著特点之一。据介绍,在国学单元中,有孔子、孟子等的经典。分论学习、论君子、论仁爱、论人性等10个主题。例如论君子中,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适度中,则有孟子的“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等。

  理念 注重“道”法传承 回归人格教育

  与现行的诸多小学语文教材不同,《维新小学语文》注重的是“道”法传承,淡化“术业”教育。

  张健表示,教材进行了学科整合,将语文、国学、历史、德育融为一体,以人文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修养为主要教学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和文学艺术底蕴,淡化单纯注重对字、词、句的所谓标准化教学方式。

  说到教育目标,张健表示,编写这套教材就是希望用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塑造孩子们的良好人格,并用优秀高雅的文学作品涵养并引导孩子们的精神境界。

  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还融合了德育以及西方人格教育理念。例如小学一年级下册中,有一篇《学生规范》。文中列举了小学生必须遵守的12条准则, 立下诸如“所有作业必须自己完成”“考试不作弊”等规矩,每一项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材还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诚信、同情、亲情、敬畏自然 与生命等。

  落点 通州区小学生 年内有望使用新教材

  据法晚(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了解,目前这套教材已交给专家进行审校,最快今年五六月份可正式出版发行。之后,有望在例如江西上饶、河北滦县等20个课题组实验区试用,北京的课题实验区为通州。

  届时,课题组与通州区教委将联合向北京市教委提出新教材试用申请,在得到相关部门批准后,再行选择部分学校先期试用。

  张健表示,这套教材是否能顺利对接教学,最大的决定因素在于教师。因此,今后在教材推广前将组织专家对课题实验区教师进行培训,而后会再对教材进行修订,期间还会专门制作教师指导手册。在经过两年实验之后,在老师的教法趋于稳定后再进行全国大范围培训。

  至于与评价体系的对接,张健认为未来中高考改革势在必行,其中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新教材的教育内核是一致的,但要真正看出这套教材对学生的作用,还需要四年或是五年的时间才能显现。

  文/记者 赵颖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