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重点推荐 >> 正文

《沧海礁石录》(节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06日09: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高 莽

  《沧海礁石录》是高莽以散文与插画相结合的 形式创作的图文小品集,记述了老人记忆中一些尤为重要的人、事、物。高莽自小生活在哈尔滨,后在一所名为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的学校接受了系统的俄式教育, 因此与文学、绘画及广袤圣洁的北方大地结下了不解之缘。近些年来,凭着对中俄艺术深深的爱及孜孜不倦的创作精神,他沿着中外大师们的足迹,登上了自己文学 艺术事业新的高峰。

  工作期间,高莽在各级中苏友好协会及外国文 学研究所从事翻译、编辑、俄苏文学研究及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工作之余,他经常画些身边的事与物,每每借工作之便接触到一些自己敬仰的大家时,还要为他们 现场速写画像,有时还写上几句心中的感受。文字有长有短,最长的不过千余字,最短的只有一两句话。画有速写也有插图,有的工整一些,有的匆匆数笔。如今, 已年至耄耋的老人突然发现,过去的每幅速写、每段文字都有着时代的印痕。

  妈妈的手

  妈妈太老了,不过头发没有全白,脸上也没有出现老年斑,只是腰背弓驼。

  她的两只手,似乎只剩下几条青筋和一把骨头,手指也变形了,好像折弯而没有断的树枝。妈妈有时望着自己的手,不无自嘲地说:“这哪是手指头啊,简直是鸡爪子……”每次听到妈妈这种令人心酸的话语,我心中总会涌出一股不能自持的悲痛。

  记得小的时候,妈妈用一双细嫩的手为我洗头、洗身、洗脚。她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皮肤,好惬意、好温柔哟!

  妈妈亲手制作的每件东西,都精致,都漂亮。她总是精益求精。

  “文革”期间,五七干校的军宣队禁止我们外国文学工作者阅读中外文学作品,我便利用这个机会学习缝纫。这时我才感念妈妈几十年来为我和哥哥们缝制衣服付出了多少精力与心血。

  妈妈的手是什么时候变得粗糙了呢?

  妈妈老了,她的手已经拿不住针线,也不能做饭了,甚至走路时也要手扶墙壁。墙壁上留下被她的手磨损的痕迹。

  妈妈90岁寿诞,我决定亲手给她做一套便服衣裤。自认为这是儿子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她一定会高兴。

  那天,妈妈接过我缝制的衣服,脸上闪着光亮,眼睛在微笑。

  那天,我满怀喜悦的心情睡了。

  半夜醒来,发现一缕灯光从妈妈的门缝里射出来。是妈妈没有睡?是妈妈忘记了熄灯?顺着门缝我看到她坐在床上,围着被,戴着老花镜,正左右翻看我 为她缝制的衣裤,手中还握着一把小剪刀。她要干什么?我屏住呼吸。天哪!原来……原来她用颤颤抖抖的手拆我特意为她缝制的新衣服。我的心顿时凉了!妈妈, 这是您60岁的儿子亲手给您缝制的新衣服呀!为什么不穿,反而拆成片呢?

  过了几天,我实在憋不住,便问妈妈。妈妈盯着我的眼睛,过了半晌,开口说:“你缝得不合格啊!线——轧得不直、不匀,有些粗糙……干活儿可不能这样!”她说,她把衣裤都拆了,想背着我重缝起来,可是手不听使唤,缝不成了。妈妈看着自己那双哆哆嗦嗦的枯手,叹了一口气。

  妈妈劳动一生,我回想了一下,她无论干什么事,的确从不让人有些许挑剔。如今,她不能劳动了,可是对儿子的劳动成果,仍容不得一丝马虎。

  我望着妈妈的双手,心想:妈妈教给我的,岂止是不应该缝制不合格的衣服?!

  丁  香

  妈妈带我在院中种下几棵丁香树。

  几年的工夫,丁香树就长得超过了我的身高。我常常站在丁香树前观察它的变化。早春,一片片嫩叶,形状酷似心脏。然后,它的枝头出现了一团团如云 朵似的紫色或白色的花束。到了秋季,它结出扁扁的果实。再过不久,寒冬来临了,丁香脱掉身上的绿装,裸露出干瘦的躯体,让枝丫忍受零下40余度寒冷的袭 击。

  最初,我担心这娇嫩的小树会被冻死。可是到了翌年早春,它又开始生枝、长叶、开花。

  在那苦涩的年代,我不仅闻到丁香的芬芳,有时在它的花瓣上还会发现颗颗晶莹的泪珠,莫非它也尝到了人间的辛酸?

  教师说,丁香的花朵有四个小瓣儿。可是俄罗斯小同学们偷偷地告诉我,还有五个花瓣儿的。如果发现了五瓣儿的丁香花,就是发现了幸福。这时,可不能让幸福溜走,要马上把它吃掉。这或许是俄罗斯人的迷信?从他们的迷信里,也不难看出他们对幸福的殷切渴望。

  那时我们都是孩子,不知道幸福需要去争取。我们男男女女一群小同学们聚集在一起时,只要发现五瓣的丁香花,就争先恐后地抢着吃。我吃过多少不得 而知了,但确实吃过,而且不止一朵两朵。可是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始终没有尝到真正幸福的滋味。相反,在日寇奴役下,饱尝的是无尽的苦辣。

  有一年盛夏,狂风卷着暴雨,呼啸了两天两夜。我的小丁香树被刮断了,我以为它再也活不了了。妈妈说:“别哭,它会活的!”果然,断干熬过寒冬, 到了春天它又抽出新条、长出新叶。那年开的花朵中虽然我也发现了五个瓣儿的,可是不忍心把它吞掉。我想让它的馥郁去抚慰受伤的小心灵。

  至于幸福嘛,我早已脱离了儿时的空想,时刻记着那棵被折断的树干。学它怀着生存的信心,不怕灾难临头,准备再次复苏,开几朵小花,给人们增加一点香味。

  不可忽视的女作家

  白俄罗斯在卫国战争开始时是最早遭受德国法西斯匪帮进攻与践踏的加盟共和国之一。200多个城市被摧毁,大批人民被杀害。白俄罗斯人民经受的苦难最深,同时灾难也锻炼出他们刚强的性格与顽强的精神,培养出他们对祖国炽烈的热爱。这一切都在文学创作中有所描述。

  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  )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1989年初冬,阿列克谢耶维奇随苏联作家代表团来我国访问,和外国文学界的研究者们进行了座谈。

  她衣着朴实,发型简单,面颊略带忧伤,有一双灰色的眼睛。她讲话谦虚、稳重,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豪言壮语。

  她介绍了自己在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怎样当了记者,怎样认识了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达莫维奇(1927—1994),怎样以他为师,后来又怎样从媒体进入了文学界。

  她受到祖国战争历史教育,将家乡的一切不幸铭刻在心中。她的写作追求真实地反映现实。她讲了自己怎样采访一批又一批卫国战争中的妇女、儿童、战 士,记录下被派遣入侵阿富汗的青年小伙子们的口述、遭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残生人员的证明等,写出一部又一部纪实文学作品。

  她发表了《战争中没有女性》《最后的见证者》《锌皮娃娃兵》《被死神迷住的人》《来自切尔诺贝利的见证者》等。几十年来,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创作 已形成自己的风格,作品具有文献价值和书写真实的特色。大家佩服这位勇敢的女性。国外评论家们说她“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了那些士兵所面对的战争是什 么样的,也暴露了强加到人民头上、扭曲人性的暴行”。有的报刊称:“阿列克谢耶维奇用鸿篇巨制展现了20世纪人类历史的细节。”

  她曾入选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者名单,是当今世界文坛不可忽视的女作家。

  我有幸和这位白俄罗斯女作家相识,进行交流,还翻译了她的《锌皮娃娃兵》等作品。

  她已获得国内外许多奖项,祝愿她再得诺贝尔文学奖,为白俄罗斯增光,为女性作家增光!

  土坟与高山

  俄罗斯伟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一生从未停止道德探索和精神追求。他思想发生过几次巨变。年过八旬,他决定彻底摆脱贵族生 活,弃家出走,以实现他“平民化”的夙愿。他顶着星星,冒着寒风,乘坐马车离开了家。中途患了肺炎,十天后离开了人世。噩耗震撼了世界。依照他的愿望,遗 体安葬在他的庄园——亚斯纳亚·波良纳。

  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离莫斯科约有百余公里。这儿是托尔斯泰出生的摇篮,最后又成了他长眠的坟茔。

  树林中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有一个凸起来的土堆,夏天长满了青草,冬天落满白雪——这就是他的坟。坟上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没有任何标志。

  托尔斯泰一生写了几十卷浩瀚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等。他在人间播撒爱的种子,却没有得到爱的回报。他是伯爵,享尽富裕生活,到了晚年,身穿布衣,耕田犁地,试图靠自身修养求得新生。

  我绕着这座土坟转了几圈。伟大的托尔斯泰朴实得如同这座土坟。他是俄罗斯大地的一部分,世界的一部分。他属于过去,属于今天,也属于未来。他在亚斯纳亚·波良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小小的土坟却是地球上一座巍峨的精神高山。

  (摘自《沧海礁石录》,高莽著,作家出版社 2015年9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