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评论 >> 正文

丹青描美景 笔底写风云

——读书画家陈奕纯的散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0月10日15:20 来源:郑晓林

  陈奕纯,这位在北京许多国家级的重要场合,留下美术精品佳作的书画家,在散文创作上也是才情逼人,手头上的这20多篇精妙美文,便是一个无声的例证。

  细分一下陈奕纯的散文,我认为可以分为“画里画外”、“乡土记忆”和“山水情怀”三块。

  (一)

  作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并且还具有相当美术史造诣的陈奕纯,读他与美术创作有关的那些散文,不仅窥见了他创作图画的内心感受,而且对他的绘画作品有了一份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通过散文,能够将他的绘画从有限的展示空间,延伸到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延伸到更为纷繁的历史长河,延伸到更为深刻的思想高地,因此,看陈奕纯的图画,品陈奕纯的散文,大有“画意与心境并呈,色彩共文字齐飞”之感。

  《时间的同一个源头》,叙述了作者给人民大会堂澳门厅作画《盛世之歌》的过程,它的开篇很有意思:

  “我平生画花无数,且收获天地之间它们的一些香气,一些美,我想谈谈有关莲花的美的话题。

  比方说,在我的面前有一张画案,一片宣纸,一碟五彩,一支笔,绘画之前,我首先把自己想象成一朵充满灵性的莲花,半开半闭,半梦半醒,就像等待爱情一样发呆,就像在等你。这细节,发展下去应该是这样的:画她的美丽轮廓,画她多愁善感的样子,画她小心翼翼的呼吸,画她的唇,画她的眉眼,究竟是五六片还是七八片?笑成了一条直线还是笑成了一道波浪?”

  作者从莲花绘画的艺术流变谈起,然后“电话铃声大作”,一下子拉回到现实,完美实现了一种艺术穿越;再后就是艰苦的绘画创作,“每天每天,我闭门作画,基本上只睡两三个小时,打破了作息时间,画到有些关键位置,甚至7天没离开画室一步”;原以为就这样千辛万苦地创作成功了,不料,又祸起萧墙:因为急性脊髓炎,作者从胸口以下身体部位完全失去知觉,因此成了一个整天躺在病床上、大小便不能自理的重症患者。这样的一波三折,使得绘画的艺术创作变成了一个画家与命运勇敢抗争的行为艺术;在不经意间,暗喻了盛世莲花,经得起一切暴风骤雨的考验,风雨过后,莲花显得分外美丽,香飘万里。这样的写作,让人回味无穷。

  《风骨牡丹》,虽然写的是给中南海作画《和谐之春》的一些艺术体会,却是由画而文,娓娓道来,自然随意,展现了作者多重的艺术修养。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作者散文创作的显著特点,即美术文学相互交融,视觉感觉产生叠加,将精彩的美文架构在渊博的绘画学识之上,产生具有艺术通感的多层次的美学享受。你看,他画牡丹:

  “我使用了被同道誉为“中国红”的介于石榴红与芭蕉红的颜色来大块渲染牡丹花朵,使春风中的牡丹色泽饱满润泽,总领群芳;以行草笔触入画,大胆落笔,从容布局,使牡丹花与山石、水仙、竹子等气脉贯通、和谐相生。整个画面,近看热烈奔放、生机勃勃,远观疏朗透气、枝摇风生!”

  作者在给人民大会堂作画《泱泱万里尽朝晖》后,所作散文《山之吟》,在我看来,是一篇颇有古体骈文意蕴的好散文,

  “我在风化中傲然耸立,承受碰撞挤压、电击雷劈。我是喜马拉雅,我是昆仑;我是长白,我是峨眉;我是秦岭,我是五岳。珠穆朗玛峰是我高扬的旗帜。横贯中亚的天山是我伸展的肢体,层层覆盖的皑皑白雪是我的年轮,冰川融化的雪水是我生命的血浆,倒悬的冰柱是我亿万毛孔中迸出的晶莹泪滴,是我汩汩流动生命的每一声搏动、每一次喘息。”

  文字大气磅礴,铿锵有力。这篇散文作品有着古代文人题画诗的意趣,篇幅不长,却有深化意境,提升主旨之功效,我虽然没有看到他的图画,通过文章能够感到,他的《泱泱万里尽朝晖》是如何的开阔壮丽,文章与图画,就是这样地相得益彰。

  陈奕纯的散文创作有他自己的散文观,他要“用自已学书画、创作书画作品的亲身感受,来感染读者、激励读者,让作者、作品、读者置于同一时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

  我们在《大地之声》中,看到了他给全国人大办公厅大楼绘画时的激情澎湃;我们在《晨光》里,体察了他给天安门城楼绘画的满腔自豪;《向上的春天》,表达了作者给人民大会堂绘画《碧玉生辉》的激动和欢欣;《绘三峡寥廓江天》,作者用简洁、有力的文字,叙述了给中南海作画《三峡放歌》的那份豪迈与明朗,而《原始之魂》,则再现了人民大会堂《雄风万里图》里十八只威武勇猛的老虎,那激昂不屈,虎啸生风,龙飞云起的虎之魂,由虎魂进而表现出中华民族勇敢不屈的精神和磅礴伟岸的气势。

  (二)

  陈奕纯主攻工笔画,这一艺术门类有着细密而飘逸的线条,多姿而强烈的色彩,这就要求画家保持细腻而丰富的感情,一如绘画本身。这一点,在陈奕纯“乡土记忆”散文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布谷鸟飞过北京城》虽然写的是北京的生活,但内核是“乡愁”。“布谷布谷,好像把原野上的农事全部唤醒了一样。又好像唤醒了我的美丽乡愁”。“乡愁”其实是文学的一个母题,我们吟诵过孟郊的《游子吟》,我们拜读过鲁迅的《社戏》、《故乡》,我们从余光中的诗行里明白台湾同胞、海外华人的思乡挚情。现在,城市化进程,让我们过去沉睡着的“乡愁”苏醒了,远离村庄和土地,空间是遥远的,心绪也变得漂泊起来。陈奕纯用朴素的文字,真真切切地书写了他自己的乡愁,让读者在感情的洗礼中产生了共鸣。有读者来信说,“作者把一个小家庭的欢笑、苦难同我们今天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北京城紧密相连!”而我,却不以为然,我读到的是作者的一份失落、一种惆怅和一些困惑,否则,作者不会在开篇的时候,用那么富有童话般的语言,来描绘美好而远去的乡村生活。

  “我屏住了呼吸。湿湿的夜,夏虫们的各种鸣叫好像一场暴风雪似的骤然落下:大的,像珍珠玛瑙样儿的第一个落在地上,玻璃球般弹跳着,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我想,是蝉在脱壳;小的,像极了老奶奶簸箕里的米粒儿,孩子般一个连着一个往大铁锅里跑,声音急而小,断断续续,最后断断续续就连成了一道长音,······”

  如果作者没有惆怅,就不会“北京北京,浅浅的夜,我在你的怀里呼吸,在你的呼吸里辗转反侧,在哭”,也不会与雍和宫地铁口,那个不断唱着《一无所有》的小伙子,产生惺惺相惜的情愫。

  故土和母亲密不可分。乡愁的个人化体验其实就是对母亲的思念。

  在《乳名》里,对故土的留恋与对母亲的思念,构成了作者的感情二重奏,此起彼伏,绵绵不绝。作者面对下了一夜的大雪,在漫漫冬夜里,想起了母亲的唠叨,乡愁便是一朵乳白色的雪花:

  “一朵雪花落在另一朵雪花之上,就堆积成了时间;一个我踩在另一个我之上,也堆积成了时间。我和雪花都是似曾相识的,相识却不见,不见不想,一切一切,交给时间来完成,这是多么痛苦的过程啊。”

  所以,“我们的小时候正在远远离开我们,我们的乡愁正在漂泊到别处,唯一留给我们的,是乳名,是母亲唱起的民谣。”

  《看着你一天天苍老》,这是从儿子的目光看过去的动人场景。红孩说到,“关于母爱的作品千千万,如何在熟悉的题材中写出新意,不论对哪个作者都是一次挑战。”我在和陈奕纯交往的时候,感到了他的憨厚、真诚,从他的文章里又体会到他的感人孝心:一份慈母的柔情,一份游子的真心,在机场见面的一刻,交融缠绵,感动人心,一个慈爱、开朗而又坚强的母亲形象,一个孝顺、聪明而又机灵的儿子形象,悠然浮现,跃然纸上。

  陈奕纯的图画很美,散文的表达也很美,就像他的那些绚丽的图画,都是暖色调,色彩饱满而丰富,但是,《大地的皱纹》却是例外,在这篇文章里,作者除了以往的美好回忆,又写出了一份生活的残酷。在这篇叙事散文里,作者讲的是:小时候,妈妈在镇卫生所当药房管理员,同科室的小周阿姨,因为少了三块钱的公款,以自杀身亡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若干年以后,作者和母亲又回到了当年下放的那个小镇,和一位在世、却已经中风的同事见了面,从同事的儿子那里知道,三块钱是同事找到后却偷藏起来的,母亲听说这事以后的愤怒就可想而知了。比较有意思的是,陈奕纯在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却插了一段在太行山艰苦写生,创作大型山水画《王莽岭日出》的往事。与三块钱的故事,形成了一个叙述上丰富的二声部,加上结尾如小说一般的突然转折,使得这篇散文有了散文、小说、绘画、音乐等方面多重的艺术意蕴,值得反复体味。

  (三)

  如果说,陈奕纯的“乡土记忆”散文是一幅幅精致的工笔画,那么,他的“山水情怀”散文,则是一幅幅的泼墨大写意了。

  我首推《着了火的霞光,着了火的山》。我特别欣赏他的起笔:

  “好一片着了火的霞光,好一片着了火的山!霞光的源头是霞光,山的源头是山,一挥手,火,咆哮着,奔涌着,一路飞跑着就上来了。”

  这篇散文采用“火”这一诗歌意象,通过截取唐代散文家韩愈一生中与广东丹霞山的三次邂逅,把“丹霞山”三个字巧妙地进行了解构,通过“着了火”,呈现了“霞光”、“火”、“山”三维空间的大气势,把韩愈的家国情怀提升、放大,成功塑造出一个隐忍不屈、雄劲豪迈、悲壮沉郁的男人形象。这篇散文后来一举夺得“丹霞山杯”全球华文散文大赛一等奖,得到文坛大家的较高评价,也就不奇怪了。

  《泼墨绵山》把绘画的意境和文字的叙述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开拓了图画的边界,也深化了文字的意趣,值得重视。这篇散文打破传统游记“写景+传说+抒情+赞美”的套路,以一位书画家的胸襟展开叙述,由一幅《太行风骨图》进而想绵山、游绵山、写绵山,把作者几十年来,对中国书画创作的所求所悟放置于一次小小的旅行中,神游绵山山水,神交书画大师,邂逅大美,参悟人生,重新激发出内心深处的那一份温暖与感动。这种独特的艺术创作视角,勾勒出一个具有强烈书画气质的绵山。

  《水墨顿悟》同样是这样的一种表达,由景而文,绘画与文章彼此呼应,顿悟透彻,感觉到位。这篇散文,画面感特别强,色彩极为丰富:

  “天空蒙上了一层薄雾,太阳隐在云层,雾气在山头慢慢移动,四周一片清寂。远处的湖堤上,一头水牛跟在农夫后面缓缓走来,“踏踏”的蹄声由远而近。消失在竹林深处。刚走到湖边,清凉的雨丝就

  随着一阵微风飘过来,浓重的云块也从山那边匆匆涌来,又向远处倏然飞去。尽管山头上乱云飞渡,湖面上空却依然空明透亮,澄澈的湖水深蓝如黛,宁静如梦。”

  然而,对于艺术的感悟,作者也比较到位:

  “画家在水墨世界里遨游,把自己变成水、变成墨,与现实的水墨水乳交融,以自己的灵魂融入所要表达事物的灵魂,把自己的呼吸、自己的血液与水墨的呼吸、水墨的血液交融在一起,把自己心灵的东西镌刻上去,以表达独特的情怀。”

  我认为,这也是一篇很有意思、完全是陈奕纯“画、文、史”统一于一体的艺术散文。

  动物是山水中的精灵,构成了静态画面中的生动元素。《我吻天使的羽毛》文字清丽,感情真挚,塑造了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天堂鸟的作者形象,看看,他是怎样地善待一根小小的羽毛,又是怎样对待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的:

  “我把唇轻轻迎上,一个灵魂轻轻迎上,从此江流涌动、江河湖海同源一脉,从此我这短暂的人生横渡于水上,仿佛这古老的爱情故事一滴一滴化成了水,化成了天使的一滴滴相思泪。是的,我把唇轻轻迎上,一个灵魂轻轻迎上,从此我的词典里只剩下了一个词语:‘爱’。从此爱这水乡,爱这水杉,爱这白鹭,爱这上帝留给我们的一草一木、一呼一吸了。”

  能够写出有情怀的文字,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情怀的人;而一个有情怀的人,相信能够创造出格调高雅,气象万千的图画,也能够写出优美飘逸,气吞山河的文章。陈奕纯正在努力,他会做到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