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研究 >> 文学门类研究 >> 正文

简约是诗歌经久不衰的魅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18日09:32 来源:李子白

  文学是走心的事。只有那些知道其中趣味的人才会明白,文学阅读是一种自身素养修为也是一种品格的提升。如果说文学承载了什么负重,那首先是化己 ——修炼作者自己,在作品和作品的理念得以认同之后,才有化人——潜移默化、教化读者的使命。这如同教育,是求远功舍近利树人的作为。

  中国现代诗歌从上个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伊始几近百年,产生了如《女神》《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小草在歌唱》《致橡树》等一批带有 时代特征,产生了广泛影响的诗作,也不乏“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等等经典诗句, 但较之于《诗经》以来鼎盛于唐宋,历经数千载而经久不衰的古典诗词,尚显时短稚嫩,有待岁月的历练。

  在所有的文学载体中,诗歌的文字最少、最简约,因此留白的地方亦多,可以满足读者根据自身的阅历和想象去填充,去补白。就像中国画的写意,愈是 宏观概论式的抽象词条,众说纷纭乃至风马牛不相及的解读就愈多。解读同样需要立场。无论是阅读还是改编,都可以说是一种创作。一首诗三五句,也可能是十几 行,不需要条件的奢侈和时间的铺张,随时随地可以快捷地记下来,使即兴成为人人皆可、最易参与的文学方式。这既是诗歌产生歧意多解的根源,又是诗歌粉丝众 多的微妙之处,也是诗歌这一载体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诗歌创作类似于下围棋,入门容易提高难,往往会眼高手低。诗歌创作其实是一件既严谨又神圣的事情,许 多文学大家,不管他们以何种文体成名,多数对诗歌曾有涉笔。

  诗歌可以没有人称的指代,无我无你无他,只要阅读就是身临其境的“我在”。因为字字珠玑的意韵:意境与韵味,都是作者切身的体验。或许,诗歌是离真实自我最近的心灵语言,虽然也有抒情与叙事的直白,但更多的是思绪的跳跃,可以没情节,必须有意境。

  古体诗的韵律、平仄,也即合辙押韵的要求和字数限制,积淀了古诗的魅力。现代诗同样不乏经典,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毕竟在生活多元化的今天,文学整体在边缘,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歌成为边缘中的边缘。

  凡事都推崇经典,诗歌也概莫能外。人们在抱怨粗制滥造过多,甚而有诗歌已经死亡的断言。究其原委,成因虽多,但主因不外滥情而无意境高远;刊载标准降低,给读者尤其是那些初学写作的读者误导。

  诗歌风,热也罢,冷也好,均属正常。人生需要历练,作品需要积淀,氤氲的文学土壤同样需要酝酿。从当初的“诗言志,歌咏言”,到孔子的“不学 诗,无以言”,文学是人类精神活动中最有效的修身手段之一。诚如茅盾先生当年所言:文学是有力的!陈忠实先生所题:文学依然神圣!我想说,文学的神圣永 恒。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