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青春 >> 新闻 >> 正文
![]() |
![]() |
7月,九夜茴应香港贸易发展局邀请,在香港书展亮相,与数百位香港读者共话“大时代下的青春写作”。她说:““这个大时代就像一片天空,有一群飞鸟飞过,我就是想停下来,我愿意仔细地去看一看每一只飞鸟的样子。”本版撰稿记者张晓媛
一大时代下的青春写作
“现在回想青春,自己还有点幼稚的可爱。虽然《匆匆那年》后来卖了很多册,影视剧票房很好。但出版时没有那么顺利。当时有个出版商找到我说,很喜欢这个 故事。他泼冷水说,现在卖的最好的是穿越小说和盗墓小说。其实《匆匆那年》出来时,我也没有特别强烈的期待。虽然现在青春文学独成一派,炙手可热,但当时 还没有青春文学这个说法和热潮。我记得《匆匆那年》入库的早上,我和编辑在网上互相祝贺。编辑去查库存,说:系统坏了,现在显示是0。吐槽系统不好时,出 版社打来电话,说要加印,其实不是系统坏了,而是这本书入库10分钟后就被订光了。”九夜茴这样回忆起自己的青春期,回忆起成名作《匆匆那年》的创作。
至今,她记得第一次在一个这么多人的会场里演讲,是在《匆匆那年》出版后的北京书 展上。“我当时惶恐又茫然,大家完全不知道我那样一个年轻人站在那里能说什么,有什么可说的。我看到下面坐了非常多著名作家,我也不知道如何让他们相信我 有很多可说的。后来我的开场白,问了他们一个小问题。你们还记不记得十年前,我们形容一个人傻用什么词。不是白痴、缺心眼,那时候我们说他"缺钙"。”
在她心里,觉得航海时代是大时代,让人们发现了新世界。比如那些涉及了很多国家参与的战争年代,是人们对生存空间博弈的时代。“现在我们的时代也是大时代,因为互联网,整个世界都变了。”“在我看来,梦想不是拿来实现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梦想有趣的地方不是要实现,而是丰富你的人生,你想做什么,哪怕是一个微弱的念头,都可能对你的未来起到意识不到的作用。”
青春是她最感兴趣的题材,因为她始终认为青春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代。“青春是一个注定有过,年老之后不管我们如何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其实是自欺欺人。 我们希望能永存,但偏偏又不能,就会用各种方式欺骗自己,比如说从外表上,女生美容,男生健身,都是想保持这种年轻的状态,大家都在做一种努力,但是失去 的一定会失去。能够记录一段人生最美好的时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所以我致力于青春文学,换一种方式保存青春。”
在她看来,青春不是 空中楼阁,我们有人文历史以来的千年,每一代人都会用不同的方式与它沟通,比如说诗歌、戏剧、歌剧、咏叹调还有文学。“为什么会有人不停地在写,就是因为 每一代的青春那么相似又那么不同,相似在于它的美好和最终会逝去的命运,不同是在于不同的时代有它不同的特色。所以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年轻,也永远有人在 写关于年轻人的故事,这是只要人类存在,就一定会继续的事情,很荣幸我是这个时代这么做的一个人。”
二我们都曾少年
在新作《曾少年》以女主角谢乔的视角描绘了她与秦川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其中不仅穿插了其他少年人物跌宕起伏的情感与人生经历,更涉及他们父辈纵横交错几 代人的情感,横跨30年成长历程,连接80、90两代人青春,以成长故事为轴心,以年代跨越为进程,描绘了一幅属于我们当下年轻人的时代缩影。
九夜茴说过,80后是“孤独的一代”。
“独生子女政策是在80后这一代开始的,这就注定成长过程中我们没有兄弟姐妹,这就导致一些以前人必然会经历,在我们这成了必然不会。这之前没有人会教 我们这样会怎么样,这孤独的命运不是我们自己决定的,出生之前就注定了,我们也不知道会怎么样,因为以前没有过,我们自己在经历时也不知道会怎么样,在前 面没有任何可以参照的东西。在90、00后长大的时候我们已经经历了这个时代,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茫然四顾,我们的成长正好在经济腾飞的一个转折点 上,既有传统的生活教育方式,也有时代不断变化带给我们的,例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等等。”她说。“90后出生开始认识世界的时候,就有了电脑的陪伴,而我 们出生时这一切还没有,我们和这个时代的腾飞是统一的,不断丰盈。在这个时代下我们是注定孤独的。”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童年时代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我爷爷是接触的所有人里,最符合"仁"那个字的。他胸怀广阔,竭尽所能去帮助任何能帮到的人,不管贫穷还是富有,用平和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无论是巅峰时 刻还是衰落之时。爷爷去世后,他一个同学,连续一个月,每天下午都会到家来,对着他的遗像鞠躬。我感到了人性光辉的力量,一个微小的人在大时代中也可以保 持自己。”
她坦言,自己年幼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很多年老的人,天生敏感。“我的青春期过得小心翼翼,因为我知道好日子终将过去。除去种 族、时代、社会性,只要你活着,就有青春。这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只要你拥有过,一定会失去,没办法重来。我自己在书写时,特别喜欢的感觉。”“我从来 不羡慕任何人,哪怕当时马云站 在我面前,我也只会说一句,挺厉害的。对于青春中的我们来说,世界是未知的,充满了想象。未知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当我长到30岁的时候,我会羡慕17岁 的孩子。我有的他们可能会有,他们有的我未必有了。我有一次开车路过母校,等红灯时,年轻的男孩女孩穿着校服走过。有个看了我一眼,说了句,"还挺不错 的"。那一瞬间,我受到鼓励,好像时光穿越了。如果16岁的我,看到30岁的我,会觉得这个女人有她的梦想、事业和爱情。我释然了,把所有的感觉都写到了 故事里。”九夜茴说。
记者手记
青春无悔
三年前的某个午后,在亚运村附近的咖啡馆,第一次见到九夜茴。那个闷热的下午,我早早到了,短发,穿着文艺的九夜茴疾步走进来,解释着停车耽搁了时间。
她是地道的北京妞,声音略带京腔却不乏温柔,性格随和,可能只有写东西时会有点较劲。讲到某些话题时,她会用手指敲下桌子。
三年过去,她的《匆匆那年》影视剧及网络剧均表现不俗,每部作品都成为大IP。因此,被誉为“《匆匆那年》系列完美收官之作,九夜茴最后的青春诗史”的《曾少年》首印就高达100万套,37家影视机构争抢影视版权,十数位名导争相接洽。
现在的她,是陈坤、黄磊、张一白、李少红、文隽、彭于晏等人所赞赏的青春女作家,她的文风开创了青春文学的新方向; 她的作品被誉为“史上最震撼人心的 青春文字”;而这一次,她说——“《曾少年》之后我的青春文学小说也会告一段落了,这部小说几乎写了我成长中遇见的所有人和他们至今为止的所有人生”。
7月,名家云集的香港书展上,无论是《明报》的大幅报道,还是书展现场最醒目位置的大幅海报,九夜茴和龙应台、 侯孝贤一起,成为本届香港书展最引人关注的主要嘉宾。她谦和温润,无论采访、饭局,总能使宾主尽欢,照顾到每一个人,体贴又细心。几年前,我曾经问她,容 忍度为什么高。她笑着说,自己对世界的包容心还挺强的,能忍受不完美。“有时候,你会发现这是成长给我的东西。不停成长会发现不能要求别人完美。”而这对 人对事的宽厚,她并不认为是妥协,而是一种接受,对生活对生命的接受。“我们看待这个世界,原先是有幻想的,比如眼前的这个玻璃杯,其实它就是个普通杯 子,不能非想象成这是奥地利水晶做的。”
简介
九夜茴:80后青春小说代表作家,《私》小说系列杂志主编。《匆匆那年》《花开半夏》《初恋爱》等作品均被改编为热播影视作品,受亿万粉丝追捧。《曾少年》是九夜茴最后一次为青春提笔,这里有她成长中遇到的所有人和他们至今为止的所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