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中国纪录片海外传播:现实题材更受欢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16日07:4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程佳

  6月12日,2016中国纪录片海外传播与翻译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活动期间,记者就中国纪录片走出去这一话题采访了多位专家。

  现实题材更受欢迎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在海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何种类型和内容的纪录片更受外国观众的青睐与喜爱,成为中国纪录片走出去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尼泊尔语翻译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告诉记者,反映当代中国人生活的纪录片很受欢迎,而专业性太强的纪录片如专门介绍某种动植物、地理环境等内容的纪录片,一般只有该领域的研究者才会感兴趣。

  坦桑尼亚国际电影节主管马丁·汉杜表示,坦桑尼亚观众正是因为看了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才了解到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并且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原来,中国和坦桑尼亚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坦桑尼亚观众希望能看到表现中国人当代生活、喜怒哀乐的纪录片,这样的纪录片更易引发共鸣。

  哥伦比亚制片人、导演安德烈斯·莫拉对中国纪录片《城市的穿行者》印象深刻。这部现实主义风格的纪录片讲述了城市人生活的艰难。另一部让他记忆犹新的中国纪录片是《千锤百炼》,讲述了一位拳击教练和他的两名年轻徒弟的故事。莫拉告诉记者,在哥伦比亚,人们对与自己职业相同的中国人的生活十分好奇,例如公交车司机、小卖部店主、音乐人等,他们更加青睐反映普通民众现实生活的纪录片。

  乌克兰翻译官亚历山大·功察连科表示,他喜欢看动作类型的中国纪录片,但不是只介绍武打动作,还要融入人物故事。

  重视中外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时遇到的主要难题之一,纪录片也不例外。上海师范大学李坤颖表示,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面临两大现实困境:一是叙述风格的差异化表达,中国纪录片比较内敛含蓄,而西方主要以故事化的表达为主;二是记录内容的多元跨越。在时间维度上,中国纪录片更多的是梳理历史发展的状况,难以受到欧美观众的青睐。对此,李坤颖认为,中国纪录片在海外传播时一定要重视文化差异,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

  西班牙制片人谭玲珑说,英国广播公司拍摄的3集纪录片《中国新年》讲述了有关中国人归乡、团聚和庆祝的故事,受到外国观众欢迎。其原因就在于站在跨文化的角度拍摄,采用西方人更能接受的观察视角和表达方式抵达观众内心。

  德国汉学家菲利普·希尔施费尔德表示,他希望通过纪录片了解中国发生的变化。“纪录片最重要的目的是引起观众思考并为其解答疑惑。这就需要在拍摄时与目标国家合作,因为当地人知道本国观众的关注点、疑问点和兴趣所在,并且能够采用合适的逻辑和表达方式讲述故事,以便更好地传达纪录片的思想。”

  南非影视媒体制片人卞丕之建议,在南非播放中国纪录片时可以采用英文字幕,但建议不要英文配音——播放原汁原味的中文配音,有利于南非观众感受中文的魅力,进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另外,纪录片的播出要常态化,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如此更有助于长期传播。

  加强合拍及海外营销

  韩国光州国际电影节策展人曹福礼表示,目前在韩国播放的中国纪录片大多以展示风景名胜为主,但是观众希望看到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现实。他认为,要想更好地推广中国纪录片,有效办法之一是合拍,如正在拍摄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万历朝鲜战争》就是一例。该片分为5集,每集45分钟,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和韩国KBS电视台各出资50%,各拍摄50%的内容。考虑到中韩双方在纪录片中重点表现的内容有所不同,该片还将分别制作“中国版”和“韩国版”。

  尼日利亚电影制片人协会主席拉尔夫·瓦迪克也表示,联合制作将更好地推广中国纪录片,在这个过程中,两国制片人、导演、演员等能够进行充分交流与合作。“合拍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能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

  西班牙制片人谭玲珑认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市场的营销与推广同样重要,建议中国纪录片应更多地参加海外电影节。他提起,自己曾在西班牙马德里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看到参展的中国纪录片,留下了一定印象。“参加西班牙举办的电影节,可以帮助中国纪录片赢得整个西班牙语地区的更广泛关注,传播效果会更好。”谭玲珑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