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侗族文学研讨会”在京举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08日07:42 来源:中国作家网
1会场
1会场全景
1与会嘉宾
1与会嘉宾
1与会嘉宾

  6月5日至6日,由《民族文学》杂志社、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侗族文学分会共同举办的“侗族文学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叶梅,《民族文学》主编、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石一宁等参加研讨。

  白庚胜在讲话中谈到了其对侗族文化的了解,肯定侗族老中青三代作家的文学成就,对与会老作家袁仁琮的长篇小说《破荒》表现出来的对祖国、对民族的深厚感情,对社会的深刻见解及其强劲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力,表示敬意。他说,全国55个少数民族如果每个民族的文学之灯都亮起来我们中国文学将更加灿烂。从事少数民族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化,不仅要有攀登高峰的勇气,还要有攀登文化艺术险峰的勇气和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侗族文学实现了从民间文学向作家文学的转型,文学力量薪火相传,形成了一支颇具创作实力和创作潜质的作家队伍,创作出一批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此次研讨会对老中青三代侗族作家代表袁仁琮的三卷本长篇小说《破荒》、潘年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河畔老屋》和杨仕芳的长篇小说《白天黑夜》展开研讨。专家们认为三位作家的作品展示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时代的作家的创作特征。《破荒》以厚重的社会历史内容讲述了贵州侗族山区解放后30年的历史变迁,是中国当代农村30年风云变幻的斑斓长卷,为我们共和国成立之初的30年留下了史诗般的文学记录;《河畔老屋》通过非虚构写法,以朴实又略带感伤的笔触描写四所老屋的沧桑风雨和前世今生,充满了浓郁的乡愁,展示了乡村文明的失落,也写出了乡村文明的现代建构,是一部乡村的地域史、家庭史和个人的生活史; “70后”作家杨仕芳更重视对人性的开掘,《白天黑夜》深入到乡村的深处,通过几个家庭的遭际探索命运的偶然性和荒诞性,展示人性的真善,也洞察到人性的丑恶,其中表现最多的是侗族乡村文化的善和美。

  除了研讨三位作家的作品,王冰、杨玉梅、安殿荣、翟民、刘年、黄尚恩、郭金达、孙卓等编辑也对18位中青年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点评。侗族作家悉心交流创作经验,共同探讨了侗族文学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李一鸣、吴宗源、吴基伟、胡平、梁庭望、井绪东、王干、冯德华、牛玉秋、李朝全、刘大先、肖惊鸿等评论家以及袁仁琮、潘年英、杨仕芳、陆志前、粟周熊、李健、黄松柏、杨秀刚、杨曦、莫俊荣、石佳能、吴烈善、陆景川、杨通银、吴桂贞、杨海波、吴玉宁、石新民、石庆慧等30多位来自贵州、湖南、广西和北京的侗族作家、学者参加研讨会。会议由《民族文学》副主编赵晏彪主持。(民文)

(摄影:超侠)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