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蔚蓝通途上,闪耀着文学的光芒
——中国作家“海上丝绸之路”采访活动侧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6月06日07:57 来源:文艺报 周李立

  “文学应该在文化交流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作家又能做些什么?”在参加中国作协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采访活动的12天中,来自甘肃嘉峪关的作家赵淑敏一直在思考类似的问题。“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文化实力更需要提升。我们也更加需要文学的光芒来照亮内心。对一个人、一个区域、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如此。”

  “海上丝绸之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路线从中国东南沿海经中南半岛、南海诸国,穿印度洋、红海,抵达东非及欧洲。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东南亚国家期间,相继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一带一路”战略涉及我国18个省区市,成为这些地区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文化实力的重要推进力量。各行各业围绕“一带一路”开展的建设,正逐步实践着这一宏伟构想所勾画出的跨时空蓝图。

  中国作协近期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采访活动,是继2015年组织作家赴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区开展陆上丝绸之路采访活动后,围绕“一带一路”主题的又一次作家深入生活行动,旨在考量古老丝绸之路在当下的时代内涵,加深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解,发掘“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与文学价值。

  “海上丝绸之路”采访活动于5月16日在海口启动。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历朝历代的中国人民,携手共创了连通东西方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为我们留下了无数传奇。今天,我们仍应从其丰厚的历史积淀中吸收营养。希望作家们在采访中用心感受、积极思考,既主动深入发掘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学养料,又密切关注沿线人民的现实生活,创作出反映深厚的历史遗存与鲜活时代气象的优秀作品。

  何建明、高洪波、陈怀国、孔见、储福金、王炳根、崔艾真、马叙、张学东、马娜、李美皆、刘晓平、赵淑敏、徐常根等作家评论家参加了此次活动。启动仪式后,采访团先赴海南文昌、琼海,考察沿海港口新风貌,了解一代代“下南洋”的中国人谱写的曲折历史。宋元时期,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明代郑和远航标志着“海上丝路”的极盛时期。中国境内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泉州、宁波、登州(蓬莱)等港口。采访团随后探访了厦门、泉州、宁波、舟山等地,最终抵达蓬莱。采访行程跨越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海域,总计3000余公里,历时12天,以作家之笔再续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条古老又满载梦想的蔚蓝通途。

  《文艺报》副总编辑崔艾真说,在采访中,作家们其实一直行走在两条“海上丝绸之路”上——一条是古代的,另一条是21世纪的,既有对往昔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梦想。对作家而言,历史与现实总是交织、并行的。来自湖南张家界的诗人刘晓平也相信,这次采访是自己向历史学习的过程。他说:“历史总是生动形象又充满故事。然而,无论是历史的丝绸之路,还是今天的‘一带一路’,都是祖国繁荣强盛的表现。”

  来自福建的作家王炳根认为,此次采访让他开始思考“海上丝绸之路”的本质和深层意义。他认为,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丝绸之路”是大国和平崛起的具体化策略。作家应该加深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要从文化、军事、社会等多层面去理解,并在创作中融合自己多年的思考。

  来自部队的作家陈怀国从军事角度认识到“海上丝绸之路”的价值。在厦门胡里山炮台,在原总装备部工作多年的他感慨到:“先辈将丝绸、茶叶、瓷器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带去海外,惟一没有主动输出的是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其中况味值得作家深思。”

  来自宁夏的作家张学东与来自新疆的报告文学作家徐常根,都常年生活在“陆上丝绸之路”所贯穿的祖国西北地区,他们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采访中,融入了更多对比和思考。福建拥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港口,泉州现今依然保存有这方面的丰富文物,如古船、碑刻、教堂、庙宇等。在泉州采访期间,张学东了解到,如今仍有不少阿拉伯后裔生活在这里,而且泉州还存在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多种宗教互融、和谐共存的独特现象。他深有感触,“文学其实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不能落地生根的文化交流,最终只会成为一种表象。”泉州多元交融的文化形态,证明了文化的“落地生根”所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来自浙江的诗人马叙也认为“文化及文学的对外交流亟须加强、迫在眉睫”。在海口骑楼老街多种建筑风格融合的异域风情街区中,他说:“物质的东西其实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形态。比如我们的祖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世界输出的瓷器和丝绸,就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这不由得让人反思当下中外文化交流的有效性。”他认为,“我们还需加强文学交流的力度和对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推介力度,这是文化交流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

  徐常根来自乌鲁木齐,而乌鲁木齐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他认为,相比“陆上丝绸之路”自然条件的恶劣,海洋则物产丰富,“海上丝绸之路”贯穿起来的港口城市也更加富饶繁华,如浙江、江苏、福建等都是中国几十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一带一路”战略将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打通,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特别希望更多的新疆作家能够到“海上丝绸之路”来采访创作。

  江苏作家储福金则更关注“海上丝绸之路”的现实发展。在海南万泉河边,他回忆自己30年前来到海南时所看到的简陋和贫困,现在则完全被海南的巨大变化所震撼。与“陆上丝绸之路”相比,人们一直以来对“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关注要少得多,海南作协主席孔见希望更多的作家能够把目光转移过来,写出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评论家李美皆也相信“亲眼所见”对作家的重要意义。在数字时代,资料信息可以轻松查阅获取,只有亲身经历的感受是无法取代的。每到一地,她都尽力与熟悉当地历史风俗的人多交流,“听他们谈论那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这是书本上无法取得的珍贵经验”。

  报告文学作家马娜则特别关注沿海渔民的生活,因为“他们一代代为生存下南洋、出海,他们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身为女性,她尤其关注渔民背后的女人,“是女性的默默奉献使丝绸之路得以延伸和发展”。她希望从这个角度来创作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曾是中国“双击”打开世界的方式,几乎成就了中华文明的整个繁盛时期。在这次沿海而行的采访中,作家们时常眺望祖国的蔚蓝洋面。采访团成员们相信,今天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无疑会为这条蔚蓝通途再续繁荣与和平的新历史,而属于文学的金色光芒,也必然会闪耀其上。(周李立)

在宁波“海上茶路启航地”作家们在宁波“海上茶路启航地”(摄影:孙明龙)
在福建泉州安平桥作家们在福建泉州安平桥(摄影:张九强)
在海南琼海作家们在海南琼海(摄影:佚名)
采风 考察摩尼教在泉州的遗址(摄影:张九强)
采访参观泉州古船博物馆(摄影:张九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