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杨绛全集》编后琐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25日19:14 来源:中国作家网 胡真才

  从《杨绛文集》2004年出版到最近出版《杨绛全集》这十年,是杨绛先生从93岁进入103岁的十年。在这样高龄的时间段,本该是颐养天年的日子,但杨绛在这期间,除了大量读书外,还发表单行本新作三部,散篇新作十余篇。2007年出版的《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是作者独自在生命的“边缘”,面对死亡,探讨“生、老、病、死”这一人生规律,思索人生价值和灵魂的有无,被誉为百年中国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一部作品。2011年7月,杨绛在她百岁寿辰前夕,又以回答《文汇报·笔会》主编提问的形式,发表了《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本篇可视为《走到人生边上》的姊妹篇。同样是“人生边上”,一个是“走到”,一个是“坐在”,显示出境界的微妙差别,似乎作者已进入到一个更为从容的境界。

  杨绛先生虽称自己“万人如海一身藏”,但并不说明她“两耳不闻窗外事”,这仅从她2010年发表的两篇读书感想就可以看出来。这年3月,她发表的《俭为共德》,开篇即说:“余辑先君遗文,有《谈俭》一篇,有言曰‘孟德斯鸠论共和国民之道德,三致意于俭,故非作老生常谈也,诚以共和国之精神在平等,有不可以示奢者。······’”随即笔锋一转,说自己所读《柳南随笔·续笔》中有一篇《俭为共德》,她“有感于当世奢侈成风,昔日‘老生常谈’今则为新鲜论调矣。故不惜蒙不通世故之讥,摘录《俭为共德》之说,以飨世之有同感者”。

  同年7月,她又发表《汉文》一篇,谈语言文字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作者回顾七八十年前她同钱锺书出洋留学时在海船上遇到一个越南人,那人用英语跟他们说:“我也是汉族,法国人要占据越南为殖民地,先灭了我们的文字,我们就不复是汉人了,······”诚如作者所言,“安南自秦汉以后就是我国藩属,一八八五年,成了法国殖民地,从此安南人不是中国人了。”文章接着又说,“中国地既大,居民种族繁多,方言错杂,无法统一,幸方言不同而文字相同。”这里再次强调了文字的重要性。本文发人深思,近年来在快餐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冲击下,一股否定汉语方块字的思潮来势汹汹,这不能不引人警惕:正如那位越南人的言下之意:欲灭人之国必先灭其文字,而后灭其历史。对方块字的否定,背后其实还是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在作怪。

  《全集》中收入杨绛先生发表最晚的一组散文是《忆孩时》(五则),五则文章中的最后两篇为《五四运动》和《张勋复辟》,这是杨绛先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如果不把它们记录下来,以后就没有痕迹了。正如杨绛在《五四运动》第一段所说:“现在想来,五四运动时身在现场的,如今只有我一人了。”

  这次与《杨绛全集》同时问世的中篇小说单行本《洗澡之后》,可以说是杨绛近年创作的压轴戏。这是作者为其长篇小说《洗澡》所写的续作,人物依旧,故事却不同了,《洗澡》中有着纯洁感情的男女主人公有了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也许会有人对这样的结局持不同意见,但我自己体会,这样的结局,一方面固由于当时的生存环境使然,再者也体现了杨绛老人特有的仁慈宽厚和善良祈福的心愿。杨绛先生98岁动笔创作《洗澡之后》,曾经几易其稿,作品一直处于修改状态,直到今年4月才决心拿出来发表。

  从《文集》到《全集》这十年,仍是杨绛先生辛勤劳作的十年。借用文学出版社一位负责人的话说:“她完全可以享受盛名而不再作为,但她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对文字的笔耕。”

  (胡真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