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文学也需要“大国工匠”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20日09:28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武汉)

  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央视新闻联播推出“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大力展示优秀劳动者的风采,鼓舞人心,很受欢迎。

  这些“大国工匠”有三个共同特点:人人有绝活,个个出精品,特别能坚持。因而被称为“国宝”,是中国制造业的名片,民族工业的脊梁。由此我引发联想,文学大师也被称为“巨匠”,搞文学创作同样需要匠心独具,巧夺天工,中国文学要繁荣,同样也需要这样一批德艺双馨的“大国工匠”。

  文学“大国工匠”要有绝活。制造业“大国工匠”里有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被誉为“发动机焊接第一人”的高凤林,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首席研磨师宁允展,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全国唯一能实现精密度达到“丝”级的顾秋亮,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的管延安……文学家也要有“一招鲜吃遍天”的绝活,鲁迅的杂文独步天下,郭沫若的新诗振聋发聩,茅盾、巴金的小说独领风骚,老舍、曹禺的话剧久演不衰,他们就是靠这些绝活,稳稳当当地占据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前几席。于今而论,我们的作家也要努力打磨自己的独特风格,形成稳定优势,掌握一手绝活,才能在能人辈出的文学圈里站住脚,放开手,脱颖而出,傲睨天下。

  文学“大国工匠”要出精品。制造业“大国工匠”不仅技艺精湛,炉火纯青,更重要的是出自他们手下的都国家级的精品,或一飞冲天的长征火箭,或深潜大洋的蛟龙号潜水器,或风驰电掣的高铁列车。文学家也要有强烈的精品意识,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决绝态度,苦心孤诣,殚精竭虑,争取拿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能够传世的艺术精品。像柳青的《创业史》、王蒙的《青春万岁》、杨沫的《青春之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莫言的《红高粱》、余华的《活着》、王安忆的《长恨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都成了当代文学的一座座丰碑,繁荣着文学的百花园,浸润着人们的灵魂。现在的问题是,文学精品还太少,太单薄,还不足以形成文学繁荣的风景线。我们的作家担子很重啊,要立志做文学圈里的“大国工匠”,把更多更好的文学精品奉献给人民。

  文学“大国工匠”要持之以恒。制造业的“大国工匠”们并不比别人更聪明,但他们心无旁骛,聚精会神,一干就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结果是活越干越精,技术越磨越高,终成“国宝”。文学家要干成“大国工匠”,在文学界干出名堂,占有一席之地,也要有水滴石穿的坚持精神,要始终埋头苦干,耐住性子,不争一时之高低长短,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如果对文学三心二意,看见炒股有利,就做起发财梦;羡慕做官威风,就想钻营官场,那是肯定成不了文学“大国工匠”的。而且,文学是个吃苦的事业,绝大多数作家都正是因为热爱才从事这一行业,鲁迅说过,不要以为自己是个文学家,人们就会把你捧上天,天天吃高级饭,坐高级车。过去是这样,现在、将来还会是这样。因而一个作家还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抵制诱惑,远离铜臭,方有可能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久久成功,干出一番令人赞叹的文学成就,成为文学界的“大国工匠”。

  制造业的“大国工匠”们,在平凡岗位上追求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成为民族工业的名片、王牌、国宝;但愿也有更多的文学家成为文学界的“大国工匠”,有绝活,出精品,事业辉煌,光彩照人,让文学百花园姹紫嫣红,争奇斗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