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以文化人 润物无声——上海探索公共文化助推社会治理的创新之路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12日07:04 来源:中国文化报 黄艺芹 洪伟成

  又一个市民文化节的活动项目开始了。上海市普陀区曹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秦蕾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来到活动现场。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大家争相抢座位、随手扔垃圾等不良现象不见了,眼前却活跃着不少自发维持公共秩序的文化志愿者的身影。“连保洁员也感叹,现在参加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但保洁的活儿却越来越轻松了。”秦蕾这样告诉记者。

  上海市民文化节自2013年创办以来,在为市民带来一场场高水平优质量文化盛宴的同时,也用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将优秀的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观输送给市民,从而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养,助推了社会治理,促进了社会和谐。

  文化参与唤醒市民意识

  市民文化节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广泛参与。在这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中,市民逐步融入一个大的文化集体中,开始正视“市民”这一概念的真正意义,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据秦蕾介绍,如今在市民文化节各项活动中,居民不仅对自身的行为举止有所约束,还有不少人看到有损公共秩序的行为,会主动上前加以劝阻,而群众之间的教育劝说,收到的效果往往更好。

  社会成员之间是可以相互影响的。一个人市民意识的觉醒,也会带动身边其他社会成员市民意识的觉醒。市民文化节吸引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然后借助一部好电影、一本好书籍、一个好故事,让人们在活动中获得熏陶和滋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意识到作为一个市民应负有的责任,从而为社会治理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文化活动拉近市民关系

  徐汇区东方曼哈顿世纪豪庭是中心城区的高档社区,居民以往相互间交流较少,对社区事务参与度也较低。借助市民文化节,社区整合各种资源,举办了“手拉手——我们是一家人”系列活动,成功地拉近了小区居民间的情感距离。如今,居民关系不仅熟络起来,甚至尝试对社区疑难问题讨论解决,例如针对高空抛物现象成立了自治理事会,制定了居民公约张贴于楼道,相互监督,取得了良好效果。

  市民文化节吸引群众走出自己的独立空间,参与到社会的群体活动中,打破了现代都市钢筋水泥间的“壁垒”,逐渐将陌生的社区空间变成实体的“熟人朋友圈”。正如世纪豪庭社区居委会主任王雯所说:“如今大家的关系融洽了,出现一些小矛盾也都会互相理解,私下协商解决,有效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率。文化的力量着实让我们感到惊喜。”

  公共文化助推社会自治

  广场舞一度因噪声扰民等诸多问题引起部分居民不满。作为拥有200余个市民广场的闵行区,全区各类广场文体活动团队多达3000余支。过去,由于设施设备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完善、活动秩序不规范、活动信息不透明,团队之间经常因争夺场地、活动收费等琐事引发纷争。随着市民文化节的举办,广场舞被纳入赛事之一,闵行区适时成立了上海首个广场舞自治组织——市民文化广场管理协会,实行了例如广场舞灯光必须在晚上9点半前关闭、音箱音量必须控制在75分贝以内等一系列文明公约制度。如今,爱好广场舞的群众自娱自乐,周边居民安居乐业,两相谐处,各得其所。

  闵行区文广局群文工作者江莉莉告诉记者:“市民文化广场管理协会从无到有,功能及影响力逐渐扩大,很好地发挥了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的作用。以公共文化为抓手,一张基层自治自理的网络正在构建。”

  公共文化助推社会治理是一个长久的过程。经过上海市民文化节3年的文化洗礼,文化推动社会治理在浦江两岸效果初现。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调研一部主任范希春曾指出:“通过文化来助推社会治理是目前经济投入最小,易发震荡最小,反弹力度最弱,社会成本最低,效率最持久的一种选择。”上海市民文化节借助文化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让社会由无序变有序,由分散变凝聚,由矛盾变和谐,为社会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