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三大关口失守 粗俗标题跟风 “网语倒灌”绑架传统媒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12日06:23 来源:人民日报 吴 姗 张 欣

插画:李瑞宁

  随着网络语言低俗化现象泛滥,一些传统媒体的防线正在被突破。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日前发布《2015年网络语象报告》指出,网络语言低俗化已向纸媒等传统媒体渗透,一些市场类报刊为了吸引眼球,频频使用网络低俗语言作为标题,失范之势不容小觑。

  传统媒体不加辨别地“拿来”,低俗网语更加恣意地“倒灌”,给社会文明之风带来严重影响。其中最需要关注的,是传统媒体三大关口的“失守”:标准打折,格调下降,把关缺失。

  突破标准 冲击底线

  粗鄙网语登上报纸标题

  《当“玩过火”的屌丝碰到“认真”的首富》《小米乐视“撕逼”舆论乐于看戏》《不如,逼“格”一下?》……

  大家可能不相信,以上这些粗俗不堪的标题,竟然来自报纸!

  近年来,一些传统媒体受网络影响,竟然堂而皇之将“屌丝”“撕逼”“逼格”等网络粗鄙词汇放上标题,加速了网络低俗化语言的扩散,造成了更坏的社会效果。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研究报告表明,标题是新闻的“文眼”,新闻标题将鄙俗字眼“奉为上宾”,容易造成公众对于鄙俗用语被官方话语体系接纳并赋权传播的误读,以及低俗风气的蔓延。

  “为了显得‘紧跟时代’,传统媒体不惜降低新闻的严谨度和规范性,用网络流行语甚至粗俗语言哗众取宠,甚至还会造成‘乌龙事件’,严重损害媒体品牌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直接冲击作为媒体立身之本的公信力。”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陈晓冉分析。

  2015年12月2日,某报赫然刊文“《新华词典》评出中国2015年度词汇:狗带”,声称“狗带”一词体现了中国文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特点,《新 华词典》编委会认为其作为2015年的年度词汇当之无愧。这条荒诞无稽的消息,经过纸媒一本正经地转载之后,令不少读者大跌眼镜。后经查证,这条新闻最初 源自恶搞网站“洋葱新闻”,内容纯属编造杜撰。而报纸采编人员缺乏基本的专业素养,对网络文化把握不清,竟将这样粗俗的网络语言和假消息予以传播,沦为公 众笑柄。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君超教授认为,网络语言的使用与传播必须有底线,而传统媒体在稿件 选取、语言规范上标准应更加严格。追求用语亲民无可厚非,适时更新、灵活运用一些新鲜生动、符合大众口味的网络词汇也未尝不可,但低俗网语不可碰、粗俗之 风不可长。网络语言泥沙俱下,对于那些污染社会人文环境、违背公序良俗的低俗语言,媒体从业者要慎之又慎,肩负起应有的把关责任。

  定位媚俗 “拿来”取向

  低俗语竟成版面名称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显示,过分猎奇、求异、媚俗,令部分传统媒体“城门失守”。文娱、体育、生活类资讯是传统媒体引用网络低俗语 言的“重灾区”。如某报针对“屌丝”一词刊发社会评论《我就一屌丝》,某报的人物采访《我想做一款软件让天下屌丝都泡到妞》,某报的情感类文章《人到中年 好蛋疼》,某报的文娱评论《离婚分手别“撕逼”》等,凸显的都是部分传统媒体新闻价值观的缺失、新闻专业伦理的下降。

  更有甚者,低俗网语不但上了标题,还用来为版面“命名”。例如,某报曾将第T20版面命名为“高逼格”,将第T05版面命名为“逗比”。陈晓冉认为,此类现象反映出,许多报刊已经从认知上赋予了网络低俗用语常态化的意义,在整体上降低了报纸的风范与“报格”。

  这些现象,也催生了报纸内容对网络流行文化更加肆无忌惮地“拿来主义”。一些不规范又粗俗的网络语言在报纸上泛滥成灾,让传统媒体“解疑释惑”的优势荡 然无存。最近一项针对南京市民的调查表明,700位被调查的市民中有七成称广播电视和报纸上的网络词语“看不懂”。究其原因,在于部分所谓的“网络热词” 甚至低俗语言被传统媒体“追捧”,造成信息传递与读者认知的时空错位。

  《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指出,传统媒体这种盲目跟风的做法,并不一定契合读者口味,也不符合新闻报道语境,相反会导致传统媒体注意力转移到追求新奇形式上,停留在传播的表层,以浅薄化、表面化逐渐解构传统媒体内容为王、深度取胜的优势。

  王君超表示,用法不规范的流行语与低俗语言并存,不仅影响了汉语言的语法规范和语言的表情达意功能,同时也降低了语言文字的文化品位,污损公众的视觉。

  把关不严 生搬硬造

  戏谑之风污染语言生态

  2012年末,朝日新闻中文网发布微博“我们又双叒叕要换首相了”。随后,各路网络媒体跟风乐此不疲,“《射雕》又双叒叕要翻拍了!”“李世石又双叒叕 输了!”今年年初,国内某报也以中国国奥队“又双叒叕跪了”为题,将这一用法正式展示在传统媒体的读者眼前。不少读者表示,“越来越觉得这些年的汉语白学 了”。

  有网友就近几年来传统媒体在新闻标题制作中滥用网络流行语的现象发起投票评选,“都是……惹的祸”“且……且珍惜”“……根本停 不下来”“……也是醉了”等被评为“最烂的新闻标题”以及“最恶俗的媒体语言”。最近风靡网络的“友谊的小船”体,也在传统媒体上催生出了诸如“保单的小 船”“食品安全的小船”“并购的小船”“知识保护的小船”“信用的小船”等等,同质化借势传播现象十分严重。

  王君超指出,语言文字不仅 承载历史文化,同时也承载民族的情感认同,反映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程度,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来看,低俗与不加规 范的网络语言已经造成了语言污染;由于传统媒体把关不严,又经由传统媒体从网上蚕食到网下,无疑会对广大受众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指委委员、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张华也表示,网络流行语在校园的影响很大,来华留学生们也常常以使用这类语言为时尚。如果传 统媒体没有严格把关,任由低俗网络语言“倒灌”“绑架”,必然会对汉语教学传播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干扰外国学生对于中文文化的正确认知。

  “语言是具有严谨性和文化逻辑性的。脱离规范的戏谑,势必会玷污其纯洁性,不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媒体与教师应当率先垂范,抵制网络用语对现实语言生态的污染与倒灌,促进中华语言向健康、规范、高雅的方向发展。”张华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