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聚焦数字阅读:读屏时代,不只是“短平快”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22日06:36 来源:人民日报 张贺 肖家鑫 康岩 管璇悦

版式设计:蔡华伟

  什么是数字化?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及媒体实验室创办人尼葛庞洛帝早在上世纪曾这样描述:它不仅是 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生存方式。的确,现代人的生活早已绕不开数字化,阅读也不例外。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 响,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过六成。

  而且,近年来数字阅读领域有了新变化:内容不再一味“短平快”,阅读平台更多元更精准,“深阅读”更受欢迎。数字化浪潮来袭,“阅读”将向何处去?

  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本版推出特别策划,聚焦数字阅读,关注新变化,分析新现象,观察新趋势。

  ——编 者 

  当第一本电纸书问世时,人们或许想不到它日后的风靡。现在,光是亚马逊推出的Kindle电子阅读器就已经在全球收获超过2800万名拥趸。而这,只是数字阅读的冰山一角。

  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光盘阅读、平板阅读……数字化浪潮来袭,人们已切切实实生活在读屏时代。

  不只有网络文学,内容迈向全面与深度

  日前发布的《2015年度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正向3亿迈进,已创新高。而根据新近公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015年,我国国民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64.0%,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首次明显超过纸质阅读。

  对于数字阅读爱好者来说,现在通过屏幕读的早已不只是网络文学。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内容正像一条条小河流,汇入数字阅读资源的海洋。

  阅文集团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全民阅读”的平台。“我们也在与很多出版社合作,希望读者可以在这里找到任何想看的专业书籍,宗教、哲学、艺术……应有尽有”,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文辉说。

  同样发力的还有掌阅科技有限公司,被称做“移动端第一阅读APP”的掌阅“IReader”就出自这里。面对超过5亿人次的注册用户和约1700万的日 活跃用户量,这家公司陆续推出了出版物、杂志、漫画等产品,与网络文学相比,这些质量较高的书目阅读量和购买量也不低。

  根据数据,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3.26本,直逼4.58本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而除电子书外,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知乎等互联网知识社区中的问答式分享等也已成为颇受欢迎的数字阅读内容。这类内容多专注于特定领域,相对深入及专业。

  “早期的数字阅读主要是PC端的阅读,现在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手机等都成为数字阅读的终端。此外,数字阅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质量也越来越高。除 了传统的电子报刊、电子书外,各种客户端层出不穷,新媒体产品形态多样,传统新闻出版单位内容数字化取得很大进展,优质内容越来越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 院院长魏玉山表示。

  不再野蛮生长,平台走向精品与个性化

  海量的内容资源背后,是日益壮大的数字阅读产业和日渐成熟的商业模式。

  吴文辉曾带头构建起文学网站的VIP收费制度和作家分成模式,招致不少争议,但他觉得,这一模式提高了作家收入,保障了作品的完成度,平台、作者、读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和互动,做大了整个网络文学的蛋糕。

  “时间的碎片化对数字阅读的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节奏要更紧凑、推荐要更智能,要一下子就抓住读者。”吴文辉表示。

  随着用户数据的累积,各大数字阅读平台纷纷开始在智能推荐、个性化阅读上下功夫。掌阅会针对用户已阅读的书目,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书籍,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适度的拓展和提升,扩大用户的阅读圈。

  “数字阅读产业已经度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各平台都开始有意识地投入更多资源打造精品。”吴文辉介绍,阅文集团正在加强编辑团队的培训,集团旗下的文学网站还先后和上海社科院、鲁迅文学院合作,培训和指导网络作者。

  掌阅科技创始人张凌云也觉得,数字阅读产业与一般的经济行为不同,它关乎人的精神价值,唯有精品才能打动读者。

  2014年,掌阅公司成立公版项目组,对国学名著、经典文学作品等公版图书重新进行设计排版,让名著更易读、好读。“比如,我们专门绘制了《红楼梦》中 的人物关系图谱,让读者对繁多的人物一目了然,提高了数字阅读的体验。”张凌云说,截至目前,掌阅已提供2000多本公版图书,累计下载超过4000万 次。

  不少传统出版社也在踏入数字阅读的浪潮,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是其中之一:把自己的资源放在不同的运营平台上进行推送,用资源去市场上 交易,靠用户的点击收费。“当代原创文学会不停涌现新东西,这是人文社的传统优势,我们跟中移动、亚马逊、腾讯等平台都有合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周绚隆说,“另外我们还在加工自己产品的数据库,等完成后,就直接针对各级图书馆等机构用户进行销售。”

  魏玉山认为,随着人群的增加、付费阅读意愿的增强,以及内容的不断丰富,数字阅读的产业规模会越来越大。

  满足不同目的,数字阅读的捷径不应被拒绝

  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觉得,现在对数字阅读的一些抱怨显得很粗浅。“电子屏幕已经大大改进了,关键还是看你愿不愿意改变和培养习惯。依靠电 子和网络,阅读和检索太方便,也不限于空间限制。堆满整间房的《四库全书》纸本,和两张光盘的《四库全书》,你觉得哪个是未来的趋势?”葛剑雄说,“有数 字阅读的捷径不走,就放弃了很多机会。况且,数字化产品还能节约很多纸张,改善环境。根据现实需要,就不要拒绝更好的读书途径。”

  魏玉 山也认为,数字阅读的重大意义不能被否定。“数字阅读丰富了我们的阅读介质与阅读体验,增强了阅读的交互性、及时性,对全民阅读的推广与普及意义重大,特 别是在消除纸质阅读时代的城乡鸿沟方面作用巨大。”魏玉山说,“在没有数字阅读的时代,特别是没有手机阅读的时代,广大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的阅读条件很薄 弱,缺书少报的情况比较普遍。手机在农村的普及为农村居民的阅读提供了条件,推动了农村的阅读。”

  在葛剑雄看来,纸本和数字阅读的习惯 并不是主要问题,主要取决于阅读目的:“如果是掌握信息和寻求知识,一般数字阅读较多。比如每天浏览新闻讯息,像前段日子火起来的‘引力波’,不是所有人 都有必要读一本相关的科学理论著作,读网络上一篇能够清楚简洁解释的文章就够了。”

  “选择阅读方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不同阶段选择你所需要的知识,以前所谓的‘多多益善’早就不适合知识越来越多、学科越来越细的当代环境了。二是看可靠的书,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你最需要最迫切的内容,这是善于从投资的角度去阅读。”葛剑雄说。

  适当的引导也很必要。“新技术的使用势不可挡,但数字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追求感官娱乐的层面,而要往精神的更高层次体验。”周绚隆表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