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评论家齐聚南京为朱辉创作30年把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20日11:31 来源:中华读书报 舒晋瑜

  “他不是在写小说,就是在准备写小说。”在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朱辉创作研讨会上,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借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我不是在咖啡馆,就是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幽默地肯定朱辉从事文学创作三十年的安静与执着,认为朱辉是一个蹲功强、实力强、根扎得深的作家,内心的挣扎、碰撞与冲突在他的小说中体现得非常充分,展示了扎实的文学功力。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评论家开诚布公地深入探讨了朱辉的创作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阎晶明表示,朱辉是从兴化走出来的,“里下河是盛产文学的热点地带”,这一点值得研究。他写故事的腔调不温不火,但处理结局总令人意想不到。朱辉表达的男女爱情、家庭生活等多是对现实利益的特殊要求,他总是在书写纠葛。朱辉对小说的戏剧性处理也得到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的认可。他认为朱辉的小说既有传统现实意义,又有现代主义的追求,擅于在生活中发现文学性,追求内在的戏剧性,往往在结尾才发现精神冲突在哪里。这大概是朱辉的追求,但是与大众读者的趣味背离,也许是他对思想情感和人性挖掘掩藏太深,如果不仔细回味很容易忽略。

  朱辉曾表达过自己要写“38度左右的小说”,而这一“不温不火”的特点也被评论家们反复提及。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贺绍俊由此引申开来,用“混沌主义”概括朱辉的创作特点。“他有一篇小说叫《别人的眼睛》,他的小说就是想设置一双特别的眼睛,提供不一样的看世界的方式,就像别人的眼睛。一切混沌不清,似有似无。他写得暧昧不清,有一种说不清的味道。同时,他也是怀疑主义者,很多小说不会给你明确的答案,把一切可能性提供给你。”贺绍俊说,作者叫我们以为世界简单明了,实际上世界远没有那么简单。

  评论家王彬彬提出,有一类作家,语言功夫不是很好,不能写出独特、清新的语言,那么情节性必须特别强;还有一类作家,情节也许平淡,但语言特别好,细节表达精彩。在这方面,朱辉尚有进步的空间。王彬彬说,一个小说家应该从语言本身得到快感,批评家也应该从他人的语言中得到快乐。评论家吴俊指出,小说结尾是要揭谜底的,但朱辉精心设计结尾,最后却隐而不发——弦断了;或者弦发出去了,是不是好,也是问题。一部小说细节如果处理不好,总像是被针扎过的气球,不会一下瘪掉,但会漏气。

  朱辉现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大学期间即开始发表作品,曾多次获得“紫金山文学奖”等文学奖项。长篇小说《白驹》及《暗红与枯白》《大河》《红花地》等短篇小说,以苏北里下河为背景,表现了里下河地区独特的人情风俗和世态。

  “朱辉写作三十年,是没有潮流特征的。他游离于潮流之外,保持自己的定性和个性。”吴义勤说,朱辉的作品从语言到结构都有精巧的追求,但没有获得很高的评价。这是作家个体和时代矛盾的体现。在时代碰撞中怎样形成自己的爆发力,朱辉已经在努力,也许不久的将来,会因某个时刻某部作品突然走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