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写作是为了内心的安宁” 贾平凹长篇小说新作《极花》出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20日07:15 来源:中国作家网 行超

  自1973年第一次公开发表作品至今,贾平凹已持续从事文学写作40余年。自2011年出版《古炉》以来,贾平凹几乎以每年一部长篇小说的速度先后推出了《带灯》《老生》等作品。不久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刚刚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新作《极花》。在4月14日召开的新书发布会上,陈晓明、李洱、梁鸿等就贾平凹小说的思想意义、创作特色等展开了讨论。贾平凹也与在场读者分享了该书的写作过程。

  陈晓明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贾平凹的写作就试图复活中国古典文化,在美学的意义上复归中国经典的文学传统。他的作品是和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文人的精神、行为、风格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是他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的非常纯粹、本真的书写。李洱说,贾平凹的写作极大限度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乡土文明的特征,他的作品如同一枚琥珀,像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个心理博物馆。梁鸿认为,《极花》写出了生活的残酷性和内心的撕裂感。在作品中,城乡之间不是全然二元对立的,而是具有更复杂的现实纠葛。小说中的人物,不论主角还是配角都是平等的,他们各具生命力,最终达到了相互的和解。

  发布会上,贾平凹多次强调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这个实实在在的身份让他始终在自己的创作中密切关注中国乡村的现实。他说,“写作是我生存的一个方式,自己心里有一些事情,写过了心里才能安宁。现在这个社会最大的幸福就是心安,神不安、心不宁是最大的威胁。对我个人来讲,写作是一个安宁的过程。”他提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乡土文学就开始呈现中国乡村令人心痛的现实问题。到今天,乡土中国衰败速度之快,令人吃惊。如今作家们面对的现实,已不仅仅是简单地“批判”或“歌颂”可以应对的,它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沉重。

  小说《极花》由《人民文学》杂志首发,作品写了一个从乡村到城市的女孩胡蝶,从被拐卖到出逃、最终却又回到被拐卖乡村的故事。故事从胡蝶被拐卖到偏远山区的男性家庭开始,用全息体验的方式叙述她的遭遇,展示了她所看到的外部世界和经历的内心煎熬。贾平凹说,小说的创作素材来源于自己十年前听到的一位老乡的真实经历。十年来,他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具有偶然性和戏剧感的故事,而是中国乡村普遍存在的、时时在上演的现实,“把它写出来之后,希望更多人看到它,能够正视一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