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文艺报》召开会议专题研讨——在实践中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18日07:49 来源:中国作家网 黄尚恩
1研讨会会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美学精神发扬光大,4月16日,文艺报社在京召开“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研讨会。中国作协副主席廖奔、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以及20多位作家、艺术家、评论家与会研讨。研讨会由《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主持。与会者围绕“中华美学精神的历史发展与内涵”、“中华文化传统与当代表达”、“当代文艺创作中体现中华美学精 神”、“在全球化时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等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1研讨会会场
1研讨会会场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只有坚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效地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才有可能打牢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廖奔谈到,我们有着博大精深的 传统文化,一代代的文化人在对传统的回望中不断获得前行的力量,同时西方国家也不断地将目光倾注到我们身上,试图从古老的中国传统中寻找到新的智慧。现在,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文化也要崛起。具体说到中华美学精神,与西方的美学精神相比,它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比如,中西方都强调真 善美的统一,但西方可能多强调“真”,中国则更强调“善”;西方的美学概念多是描述性的语言,讲究准确性,而中国的美学概念则多是写意性的,包含很多可意味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摸清楚自己的家底,把好的东西发扬光大,写出更多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中华美学精神的提出,不仅涉及如何讲述故事的问题,还涉及讲述什么故事的问题。陈晋谈到,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中国精神主要包括以爱 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此,我们在文艺创作中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的营养,要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追求真善 美。与此同时,在艺术表达上,要注意体现中华美学精神,“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 相统一”。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回归和强调,缘于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当然,强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不是要画地为牢、自我陶醉,而是要怀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心态,大胆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

  发掘中华美学精神的丰富内涵

  从不同的视角加以审视,我们会看到中华美学的丰富内涵和多个侧面。《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认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文化是多元的文 化,同样,中华美学应该是多民族的美学。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认识到中华美学的多民族性质,发掘中华美学的多民族内涵,实现中华美学的多民族融合, 使中华美学的丰富性、多样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很多少数民族美学有其独特性,不是儒释道的美学所能完全涵盖的,应该充分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让中华美学 精神更加丰富多元。

  美学不仅仅是一个“纯艺术”的问题,它深刻地影响甚至支配人们的心理和生活。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向云驹说,在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要重新引 导民间艺术家对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认可和重视。我们现在对民间滋生的美学观点不够重视。于是,一些民间艺术家有时会不自信,对自己所从事的艺术创作没有深 厚的认同感。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民间的美学,以丰富中华美学的丰富内涵。

  “清新古雅,自由自然,和而不同。”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庞井君用12个字概括了中华文化的理想形象。在他看来,一片树木成不了森林,中华美 学精神要形成一个完整、丰富的生态体系。中国书协秘书长郑晓华同样认为,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理解不能太单一。我们应该以一种包容、开放的态度,让不同的优秀 文化和美学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创作实践中生根发芽。《文艺报》理论评论部副主任周玉宁谈到,传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发展性的东西,是新元素与旧元素的叠 加,包含着相互对立的因素,应该以包容之心对待。

  善于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归根到底,要落实到文艺创作、文艺批评的实践当中。中宣部文艺局理论文学处处长彭云认为,我们的文艺创作不能简单照搬 西方的,那是东施效颦,不可能写出真正优秀的作品。我们国家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有着生机勃勃的现实生活,文艺创作要以中华美学精神讲述好中国故事,真正 反映出我们的“形”和“神”。同时,中华美学精神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对于批评家来说,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就是要善于将传统的审美概念进行现代转换。吉林省作协主席张未民认为,我们当下的文学批评,主要是依据“人 文关怀”、“文学性”的标准在进行,但这些概念无法分析现在这么复杂的文艺现场。我们善于从西方传统、古典传统借鉴一些概念,但这些概念是否与中国当下现 实相契合,需要加以仔细辨别。他建议从我们已经在使用的概念中进行选择、提炼、总结,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文论话语。

  传统是伟大,但我们无法返回去,只能在当下对传统进行召唤。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部主任李洱认为,对传统的召唤,是为了在复杂的国际文化环境中寻 找到我们的文化身份,是为了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传统与当下的结合,会催生一批被观众和读者认可的优秀文艺作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陶庆梅谈 到,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其目的是为了讲述好中国故事,这个故事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鲁迅文学院教研部助理研究员李 蔚超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美学,我们不能简单地复古、怀旧,应该真正深入内部进行挖掘,并应用于当下的创作。

  中华美学精神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需要我们不断地从理论研究到创作实践进行把握。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从今年3月开始,文艺报社联合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作协举办以“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将于9月30日截止。

 

1会场全景

(文:黄尚恩 摄影:超侠)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