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文学的盛放——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九届高研班开学典礼发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4月08日08:19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开启新的旅程

  刘荣书

  回首自己不太成熟的写作历程,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特别是写作进入一种惯性,如何来处理文学与现实、人物与命运、艺术与趣味的难题时,更会感到苦闷与无助……幸运的是,我在此时得到了鲁迅文学院的召唤,有幸成为“鲁二十九”光荣的一员。

  我们将在这里开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段旅程。我们将重新上路,以更开阔的眼界,更为饱满的创作激情,重新投入生活,涉入文学的长河。

  报到的那天,在现代文学馆幽静的院内漫步,瞻仰着一尊尊文学先辈的塑像,一种崇敬与自豪感油然而生。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普通写作者,我为能来到 鲁院而感到自豪。我将汲取先辈作家的文学营养,体味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分钟,和我的兄弟姐妹们交流我们各自对生活、对文学的感受。在这里,我们将不会感到孤 独。开阔自己的眼界,储备丰厚的文学养分,力求写出更多更好贴近人民、贴近时代的文学作品,写出独特的中国故事。

  昨天,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位上届的学友在感怀鲁院的玉兰,他说,“去年今日,我骑车进京,正赶上鲁院的玉兰花开。造化弄人,今年琐事缠 身,自打鲁院一别,竟再没去过。”他在微信里,借玉兰表达着对鲁院的情感。我给他留言:今年的玉兰虽刚刚含苞,却在为我们今日在鲁院的相聚,准备着一场文 学意义上的盛放。

  文学的精神回报

  西  元

  在今天,文学创作已经越来越边缘化。除了精神上的回报,它不能给你带来任何东西,比如,改变你的生活,让你变得更富足,让你看起来更像个上等 人。甚至,你必须在文学之外,耗费大量的气力来维护个体的生存,来为你的家人赢得起码的幸福。在此之上,你才谈得上文学创作,你才供养得起这项奢侈的精神 生活。

  一切纯粹精神性的创作本质上都必须以“乞讨”为生。但是,把文学创作比喻为“乞讨”,并不仅仅具有消极意义,还有更积极的一面。因为,当你有勇 气为了精神性创作而“乞讨”的时候,你就同时赢得了自由的文学精神,就消除了你为财富、权势、名声而出卖灵魂的危险。当你有勇气“乞讨”的时候,你并没有 失去尊严,相反,你赢得了他人的给予,也就赢得了他人的善意,你用实际行动,争取了这个世界对于文学的尊重、信任。总之,“乞讨”是一种彻底的态度,一种 超脱的境界,又是一种入世的情怀,是文学得以重生的基石。

  冷静下来想一想,明白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决定着我将来能走多远,能走到何种境地。

  回到文学身边

  徐俊国

  对于一个默默无闻的写作者而言,孤独是他的常客。“艺术广大之极,足可占有一个人。”福楼拜的这句话,让人不由自主地扪心自问,我是否拥有过木 心所言的精神搏斗:“一个字一个字把自己救出来。”我只能说,我有过孤独,“但孤独得还不够”,我有过搏斗,但所有的搏斗都是为了更安静地回到文学身边。

  我生在农村,工作在基层,文学壮大了我的精神,诗歌丰富了我的内心。多少年来,我从各种诱惑中撤退,一退再退,所有的撤退都是为了灵魂的胜利。有何自卑可言?文学是我们的靠山。

  第一次发表作品,第一次获奖……21年前,我是山东一个小县城的美术老师,8年前,因为文学,我被引进到上海,一家四口拥有了上海户口,有了更 好的写作环境和更加宽阔的发展平台……5年前,我成为首都师范大学第8位驻校诗人……今天,我走进了亲爱的鲁院,看见玉兰花开,大师的雕像在春风中泛着微 光……正如刚才所说,在我的人生中,文学是最大的伏笔,她总是给我带来惊喜,带来继续坚持下去的理由。

  我敬畏诗歌,诗歌也垂爱我。至今,诗歌还在帮我抵御着外部世界的入侵和干扰,消除着生命中的失望和紧张,增加着我对“光明之物”、“善良之人” 和“悲悯之心”的恭敬。我一直笃信,宇宙万物永恒不灭,朗朗乾坤总有一种不可亵渎的存在。

  文学是一盏灯

  张  芹

  我时常想,文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某一篇被大众追捧,被评论家激赏的文学作品,它为什么“好”,它“好”在哪里?

  在我的概念里,好的文学作品,让人读的时候觉得平淡无奇,读后却思绪万千、回味悠长;好的文学作品,让人忧伤;好的文学作品,有无限的可能。

  我心目中好的文学作品,它应该是表现生活的,它替人们实现生活中的诸多不可能,它表现生活中无法或不能表现出的勇气,或者表达心底最真实的善意、恶念、俗心、自私甚至贪婪。它是另外一种生活,另外一个自我,它是对现实或多或少的安慰。这些也是我的写作想要达到的目标。

  而我自己先要做到的,是弄清楚写作对于自身的意义。首先是对己,如果对抗,也首先是对抗自己;如果唤醒,也首先是唤醒自己;如果赋予意义,自然也首先是针对自己的意义。

  文学是一盏灯,它其实无需照亮,它只以灯的姿态存在,就足以提醒我们生活中仍有光亮的部分,那些光亮,就是我所追逐的,就是我到鲁院来,想从老师和同学们的身上寻找的。

  真诚的慰藉

  王威廉

  在这个时代写作,是幸福的事情,这种“幸福”的含义不仅仅意味着欢悦,而更多的是一种西西弗斯式的幸福。加缪曾经描述过这种状况。西西弗斯不断 推动石头上山,而后石头滚落,西西弗斯再一次推动石头上山……这种古老的惩罚和苦役,是如何成为一种幸福的?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面:当西西弗斯抚摸着岩 石表面的粗糙质地之时,他感到的是生命的存在与丰富,这一刻他忘记了痛苦,感到了幸福。就在这幸福的一瞬间,他突然发现,刑罚失去了意义。刑罚就是让你痛 苦的,而你不痛苦,刑罚又有何作用呢?因而西西弗斯的幸福,便是人在最为绝望时刻的永恒反抗,便是人的尊严。

  我们的写作,已经面临着西西弗斯的处境,我们发现文字的力量在衰退,各种喧嚣的杂音在起伏围攻,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文化变革的时代到来了,传统 的人文知识在新的环境中,一方面借助传播极力放大着自身的声音,一方面却陷入了彷徨。文学与写作也不能幸免。作家、艺术家、哲学家,似乎越来越被商业的逻 辑所捆绑,生产、收入、消费,商业的逻辑链条越抽越紧,几乎每一个人都深感压抑。太多古老而高贵的精神价值被极大地漠视,因为那些古老而高贵的精神价值不 能换算成现金,不能被商业的肠胃消化吸收。但是,当我们反过来想的时候,我们便意识到,这不正是我们写作的尊严所在吗?我们和西西弗斯一样,理应感到幸 福。不,我们理应感到更加幸福,因为我们不仅是在反抗,而且还是在保留和建造,我们把那些古老的精神价值请进我们的文字建筑中,为它们竖起语言的纪念碑, 并让它们随着语言的河流继续奔流,注入到每一个阅读者的神经河谷里。

  这场文化变革,还需要注意的是,它是基于我们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先进的科技手段与网络服务,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改变了我们跟世界打 交道的方式。许多思想大厦会出现裂缝进而倒塌,只剩下一些碎片化的东西。这时候,写作的价值便显现出来了。因为好的写作,永远站在鲜活与流动的那一侧,它 不是固化的知识,而是生命的自然奔涌,是我们认识世界最直接的体验方式。

  写出好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信息化的生活,每个人都成了网络上均匀分布的终端,人的生存经验正在变得越来越雷同。那么我想,一种能打动人 心的创作,就不仅仅要呈现经验,还要反思经验、穿透经验,甚至不惜夸张变形荒诞,才能让作品获得艺术的力量。写作具备足够的精神力量去改变世界。写作是一 项格外寂寞的事业,因此,为了今天的相遇,我们各自一定经历了特别漫长的地下隧道,一想到那些完全黑暗的时刻,我便又一次感到了幸运,借由彼此的光芒,我 们在鲁院一定能够获得真诚的慰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