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张翎:我很小就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作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30日09: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张翎。

张翎。

  中 新网北京3月30日电(上官云) 近日,知名华裔作家张翎同时推出两部新书,并在其中尝试了新的写作方式。她在此间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一直都特 别喜欢写作,“我很小就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作家,只是不知道这一天是在过了这么多年之后才到来的”。

  在固有写作力的边界“踹出缺口”

《每个人站起来的方式,千姿百态》书封。

《每个人站起来的方式,千姿百态》书封。

  在新书《每个人站起来的方式,千姿百态》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死着》。小说描写了一个因祸 导致脑死亡的人,由于各方利益的缘故,谁也不能让他在年底以前死,于是各方动用了最先进昂贵的技术来维系着他的心脏搏动,这个人也就长期处在生和死中间的 状态。张翎说,这部小说直面当下,虽然写“当下”的故事对她来说是挑战,但局外人的视角也是一种视角,“它说不定能给你惊讶”。

  在另一本新 书《流年物语》中,张翎尝试了“物语”的新写法,甚至为此推翻了已完成的约十来万字的文稿,重新设置故事框架:“在《流年物语》中,主人公大多过着双重生 活,身后都拖着一个秘密的影子,采用‘物’的视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人’的视角的局限性,由它们来承担一个‘全知者’的叙述者身份。”

  “物” 的选择也和人的命运有着隐喻关联。在“老鼠物语”一章里,老鼠的卑贱低下和两双(即男主角之一刘年)一家的贫穷生活状态相吻合;而“苍鹰物语”里,有着 “林中飞禽之王”的少年壮志的苍鹰,却终因失去了一只脚而选择了自我放逐,这和刘年在心志与生活现状之间的纠结有着某种契合。

  “我以前的小 说,写得比较‘实’,而这部作品里我尝试加入‘物语’的方式,增加一些漂浮、神秘的氛围。”张翎解释,书名里包含的两个词组也都是谐音和双关语,“书中的 时间跨度约半个世纪,‘流年’是刘年的谐音,同时代表着时光流逝。而‘物语’既是对某一件事物的叙事,又包含了日本文化中‘物语’所代表的‘故事’含义。 这也算是在自己创作力的固有边界上,踹出一个小小的缺口吧”。

  那个时代的记忆无孔不入地钻入我的小说

张翎。

张翎。

  如果说《死着》的本质是写“生存的纠结和困惑”,那么《流年物语》则描写了“贫穷”:少年时期的主人公“两双”需要和兄弟合穿一件衣服、狭小到只能放木板的居住空间……张翎说,小说涉及的“贫穷”,是自己对周遭生活的总体印象。

  “当时,我在温州郊区的一家小工厂做车工,厂里有个小伙子,是当年征地时进厂的农民工。”时至今日,张翎已经不记得他姓什么,只记得那个颇有意思的名字“两双”,

  “‘两双’在温州方言里就是‘四’的意思–一双是二,两双就是四,他在家里排行老四”。

  如张翎所说,“两双”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的象征,“那是一个子女众多、生活贫瘠到连名字也懒得起的时代”。那个时代留下的记忆,无孔不入地钻入了张翎的小说。

  《流 年物语》里,主人公刘年幼年的名字就叫“两双”,这个名字成了他至死不能解开的心结。张翎说,这两个“两双”肯定不是同一个人,但前者却给了自己书写后者 最初的灵感,“贫穷是一种疼痛,但又不只是简单的疼痛。对于简单的疼痛,人是健忘的,而贫穷的记忆却和生命一样长”。

  “哪怕你早已摆脱了贫穷本身,可贫穷的影子会跟随你一辈子,在你的心理人格上凿下永不磨损的印记。”张翎说,《流年物语》与其说是写了贫穷,倒不如说是写了贫穷拖在一个人身后的无法摆脱的阴影。

  世界上所有的故事都已被人讲过了

  在 张翎过去的创作经历中,她一直很关注“故事”,也会花很多功夫营造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内核,例如乱世中阴差阳错的人生、灾难如何把人逼到墙角、绝境中爆发 出的惊人能量等等,《阵痛》、《金山》和《余震》,都是很典型的例子。但是她对“故事”的这种居心,在《流年物语》里突然就不那么强烈了。

  “世界上所有的故事,其实都已经被人讲过了,天底下并不真的存在没被讲过的故事,有的只是还有没被尝试过的说故事的方法。”对于写作,张翎起步很晚,四十一岁才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我的阅读历史要比写作历史长得多”。

  “我 很小就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作家。只是不知道这一天是在行走了这么多路、过了这么多年之后才真正到来。”不过,随着阅历的增长,张翎越来越感觉到,自己 对“如何讲好一个故事”是无知而困惑的,“这大概是因为和年轻时相比,现在的我对写作有了更多的敬畏感和谦卑之心”。

  至于下一部作品,张翎说,目前还在调研的过程中,“具体内容并未确定,不过极有可能是关于战争和战争带来的流离和灾难”。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