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梁振华:请随时记得文学这根“魔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30日08:22 来源:中国作家网 梁振华

  文学性在技巧,也不全是技巧;文学性关乎情怀,又不局限于情怀;文学是一种思想态度、一种美学品格,也是一种精神基因——文学性或曰文学意蕴是影视作品的灵魂。

  从事影视写作以来,我一直想写一部聚焦高校生态的作品,写今天生活在市场经济下的以高学历群体为主的高校老师。这一群知识分子的精神和经济都处 在一个微妙而尴尬的状态,他们在校园里捍卫着师道、从事着人类知识谱系的传承,他们很多时候跟急速变换的社会是脱节的。在时代不无疯狂的变迁下,学校相对 安静,他们想固守这份宁静却不得,想要融入社会又不适,这样的心理落差其实充满了可阐释的戏剧冲突。沧浪之水清兮浊兮?到底是固守陈速还是随波逐流?这是 一个问题。他们当中,有用激烈的方式来抵抗世俗的,有一辈子坐稳书斋清苦寂寞的,有不甘寂寞孜孜以求经世致用的,有随波逐流的,当然,更多的似乎是进退两 难无所适从。这么多年对自己所在的这个“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观察,都尽量融进了这部作品里。

  “博士”只是一个切入点,这个称谓背后,站着这个时代的经院知识分子。我以为,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今天面临的压力、面对的挑战和诱惑,包括精 神,也包括物质,远胜过以前所有的时代。这里头,有大文章可做。这便是我写这个题材的初衷。这部作品对我的意义极其特殊,也可以说是我的准自传作品——一 个编剧能让作品和自己的人生“并轨”,多少是一件幸运的事。

  《我的博士老公》探讨的是知识分子的当代精神境遇和自我认同,其实话题不可谓不沉重,但用的是谐趣幽默的创作方式,力图在笑和谐趣中沉淀出对精 神命题的探讨。当然,这个故事不会满足于单纯的“幸福”、甜腻和嬉闹,剧本里有很多悲喜交加的东西,笑过闹过,背后也许是沧桑的泪滴。另外,这部作品尝试 把职场和家庭相融合。家庭婚恋伦理剧曾经是中国最有生命力的电视剧品类,但这个题材由于开掘过度显然已经显示出疲态,需要新的介质来加入,让职场和家庭构 成一组奇妙的平衡,两相借力,或许是一个方法。剧名叫《我的博士老公》,可以说是对电视观众常规趣味的一种附和,而“博士”两字则是一种职业和身份的标 识。

  《我的博士老公》塑造的知识分子,大抵有这几类:第一种人,比方说梁鸿名的恩师刘一仑,道家思想浸染至深,看透世事烟云,对浮沉于俗世的梁鸿名 等弟子有很大的精神感召;第二种如剧中中文系副教授晏群书,捍卫知识分子师道尊严,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代表,一辈子甘为孺子牛,兢兢业业,最后倒在了讲台 上;另外一些则是刻骨的现实主义和现世主义者,专执于利与欲,知识分子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装点。主人公梁鸿名则试图对接经院文化和大众文化,一度被捧为文化 名人,但碰到转型上的困境,进难,退亦难,便陷入了无休止的自我审视和困惑。梁鸿名在剧中的人格形象远不是完美的,在某种意义上,和方鸿渐也有相似之处, 有节操和智慧,耿直却又时常软弱,向善却又不乏迂阔,他在事业、情感和理想上的抉择,勾出了一弯意味深长的弧线。

  这个作品里,高校也并不是全部,以梁鸿名为媒介,剧情还涉及了学界、商界和政界。当下知识和权力、市场之间复杂的关系,也有不少涉及。作品对官 场腐败、学术腐败、学权交易,都有不乏尖锐的讽刺。一直以为,一个写作者面对现实,应该有持守有态度,不应该只输出“鸡汤”和甜点,不应该对生活中感受到 的灼痛麻木不仁。

  对于影视作品的创作者来说,“个人”与“市场”二者都是不可回避的“意识形态”,既然都不能放弃,所以只能去努力追求某种平衡。这里需要重提 “情怀”,情怀溶于创作就像盐溶进水里,而不是挂在口头,停留在说教上。从事创作,有没有情怀是有区别的,有些作品纯粹就是为了逗人一乐,但我所接受的文 学教育和创作观念执拗地强迫我,总想在故事里装一些东西。任何题材类型都可以表达情怀——只要你想跟这个社会对话,只要你有对人、对现实和存在的态度,想 完成一些价值和理念的传达。情怀这个语词,包容性其实非常大,随物赋形,有时候写大地可能是为了星空,写生活是为了揭示存在。像这部《我的博士老公》,轻 喜剧的外衣下,其实有非常多的现实批判色彩,对于高校生态,对于权学交易和学术腐败,但所有的批判都指向我对大学理想生态的憧憬。情怀跟市场并不是一组矛 盾,可以尝试对接和缝合,二者的扭结点,说得简单些就是一个扎扎实实的好故事,有让人回味的人物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个人的情怀和表达欲 望就不是累赘,而是一种升华之后的精神品格。做到“个人”与“市场”的无缝连接殊为不易,我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中。

  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类型和定位,每个创作者也有对创作不一样的理解和追求,难求定解。我只想说,自己之所以写下了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在作品中阐 发些许对世界、人和存在的发现,根底全来自文学,来自于20年专业文学阅读和研究,来自于亲昵接触过的那么多中外文学经典作品。文学性在技巧,也不全是技 巧;文学性关乎情怀,又不局限于情怀;文学是一种思想态度、一种美学品格,也是一种精神基因——或多或少,好的编剧都在作品中呈现和放大这样的基因。文学 性或曰文学意蕴是影视作品的灵魂,影视创作越深入,我越发这样认为。我也建议所有的编剧同行,讲故事的技巧是可以用经验值来不断完善的,但随时随地都要记 得文学的这跟“魔杖”,她会让我们走得更远,脚步更有力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