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王萌萌:十年灿烂青春献给无尽大爱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21日17:47 来源:劳动报 忻意

  王萌萌,这位来自青岛的80后上海姑娘,因为热爱志愿者工作,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十年青春播撒在云南贫困山区。扶贫助学的志愿服务经历,不仅让她获得了诸多荣誉,也给了她许多创作素材和创作激情,出版了《大爱无声》《米九》《爱如晨曦》三本小说。

  继今年3月初获得“全国最美志愿者”后,几天前,王萌萌又带着“感动红河最美女性”的奖杯从云南归来。然而,她却谦逊地说:“这些奖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所有人的爱心凝聚。”十年公益,路并未走完,她还想走得更深,走得更远。

  十年如一日扶贫帮困志愿服务成为写作源泉

  十年间,王萌萌从一个普通志愿者,升华为“全国最美志愿者”。关于她的报道很多,她获得的荣誉奖项也不少,但生性低调的她,不会总提起“上海志愿文化宣传大使”、“上海文化新人”等荣誉称号,也不会主动介绍自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理事的身份,而是更愿意与人分享自己这十年间特别有成就感的事。

  2006年,王萌萌还只是一个大学毕业后从青岛来上海工作的白领,由于热衷公益事业,辞去工作加入了公益组织“希望书库”,当起了全职志愿者。整整两年,无工资,只有极少的生活补贴,家人、朋友都感到不可理解,可她却说志愿者工作对她来说意义非常,能为山区的贫困学生做实事和好事,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

  在云南贫困山区,她目睹当地生活的辛酸,和大城市恍然两个世界。当她看见衣衫破烂、光着脚的孩子们走进图书室,眼睛里瞬间闪耀异样的光芒,“像是饿久了看到食物一样”,便觉得志愿工作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之后,她多次赴云南红河州元阳县黄茅岭乡中心校支教体验生活,让她感受最深的不仅仅是那里的贫困,还有孩子们的懂事、忍耐和赤子之心。从22岁到32岁,一生中最美好的十年青春在沪滇之间频繁穿梭。

  生活的馈赠,成了王萌萌的创作源泉,开始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大爱无声》的创作。那时她白天做志愿者,晚饭后开始写小说,写到凌晨睡觉,写到动情处,竟潸然泪下,仅三个多月时间,从未进行过小说创作的她就完成了26万余字的初稿。

  《大爱无声》因真实动人的细节、深沉真挚的情感和清新自然的风格而得到上海文艺出版社的青睐,出版后广受好评,成为国内第一部由志愿者写志愿者的长篇小说。“一战成功”后,五年间,她又接连创作了描写环保志愿者的《米九》,描写上海世博志愿者的《爱如晨曦》。

  坚持与马素英分奖一线乡村教师更值得歌颂

  个人的“爱心”是微不足道的,她所能改变的微乎其微,只有把这份爱心扩展开去,才有可能化作较大的能量。十年间,王萌萌与云南红河州元阳县的彝族女教师马素英共同创建了“一对一物质资助加情感关怀”的公益助学模式。她和马老师作为纽带和桥梁,帮北京、上海、青岛等地的爱心人士和元阳的贫困学生结对,至今已使两百多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得到了长久的资助和关怀。

  此公益项目的创建,最初源于王萌萌与苗族贫困学生小美的结对。小美未满月时父亲就因矿难去世,母亲远走他乡,由奶奶带大,家境困窘,随时可能辍学。看到小美乖巧懂事、乐观活泼,心生怜爱的王萌萌决定与之结对、长期资助,直至小美完成学业能够自食其力。十年来,物质资助不断的同时,情感也日益加深,虽然相隔两地,但双方视如亲人。世博会期间,小美被接到上海,在王萌萌家借宿,事后她在信中说,“您帮我吹干头发时,我觉得您的手好温暖,就像妈妈的手”,读到此句,令人热泪盈眶。

  王萌萌说,这次荣获“感动红河最美女性”,与搭建公益助学平台不无关系,“但这个奖不应该是我个人的,更多的是马老师的功劳。”她解释道,自己大部分时间身在上海,更多的工作是由身在元阳的马老师完成的。她需要接收、保管、分发爱心人士寄来的助学款和物资,为了确保专款专用,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还需要按月分发、记账、拍照取证。马老师几乎家访过每个受助对象,深入了解家庭情况,搜集学生信息,工作量是巨大的。

  颁奖活动那天,王萌萌坚持邀请马素英老师一同上台,让她也讲讲心里话,让当地的领导也注意到,还有马素英这样一位感动红河的好教师。“我还对马老师说,奖状我带回上海,奖杯留在学校里,这是我们两个人的共同奖项。”

  一个人的摄制组多角度全方位呈现红土地

  去年岁末,王萌萌又一次赴元阳看望小美和其他的受助学生,为他们带去了礼物和祝福。有的家长在街上见到王萌萌时会跟她打招呼:回来了!这三个字让她感到特别欣慰,像是亲人迎接她回家。而王萌萌也感受到,云南红河已成为她热爱的第二故乡,也是她创作的源动力。

  近几年,小说创作已不足以充分表达她对当地教育状况、乡村变迁、民族文化消亡等诸多问题的思索,她又进行了剧本创作和纪录片拍摄,甚至为电影的拍摄做准备,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讴歌红土地,在国内实属罕见。

  王萌萌历时三年,在单位市工人文化宫的扶持和帮助下,跟踪拍摄了马素英老师和儿童弱势群体追求梦想的纪录长片《书术梦嫫(彝语女教师)》。她集编导、摄像、剪辑、解说及后期制作于一身,以“一个人的摄制组”模式独立完成了长片。这部片子真实记录了一位彝族乡村女教师的悲喜与无奈、坚守与梦想。

  为了创作,她曾前往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住进鹤场的职工宿舍,和丹顶鹤养护人员同吃同住;也曾走进平均海拔四千五百米以上、人迹稀少的藏北羌塘,体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还曾徒步进入被称为人类最后的秘境、环境极端恶劣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遭遇山体滑坡,命悬一线的惊险……

  此外,王萌萌还创作了国内首部反映中外志愿者群体的八场大型话剧剧本《花椒的歌谣》,反映上海中外社区志愿者的48集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本《爱如晨曦》。长篇小说《大爱无声》也已改编成电影剧本《云中书》,她精打细磨写了八稿之多。

  与此同时,王萌萌的优秀事迹,也成了全国妇联拍摄的纪录片素材,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用青春书写大爱》,在全国引起反响。她的事迹得到了中央文明办的高度评价和鼓励,中央文明办领导接连三次作出批示,褒奖“王萌萌为弘扬志愿服务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就业、环保、传承未来公益还能做什么?

  “人这一生是否有些地方注定要去、有些事注定要做?即便并无长久强烈的愿望和周详的计划,但当合适机缘到来便会毫不犹豫。一路无惧险阻、心无旁骛,就像听见命运的召唤,去赴今世最重要的约定。”王萌萌在作品中这样写道。

  闲暇时酷爱旅行的她,向往的是原生态的风情、广阔的天地和纯净的风光。她将写作和人生都视为旅程,渴望于持续不断的写作和行走之中感悟、积累、修行、蜕变。而对于公益,她觉得除了扶贫帮困、结对助学,未来还有更多值得她去做的。

  “随着国家对贫困县的扶持,硬件、软件方面已比十年前有所改善,贫困生能吃到午餐,家里也有了手机,接通了网络后,信息不再那么闭塞了,可以和爱心人士发微信沟通。”但是王萌萌发现,观念落后、辍学率高、就业问题等仍然很难改变。尤其是当地女孩子,早早就辍学,生娃当了妈,然后留下孩子跑到外面打工,村子里都是老人和留守儿童。而那些去城市里打工的,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工作薪酬低,往往只能维持基本生计,难以养家更别提回报家乡了。

  王萌萌还看到,当地的生态遭到破坏,民族文化受到冲击,传统的手工艺、梯田农耕也在慢慢消亡。“学校里可以开设刺绣兴趣小组,在传承手工艺的同时,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谋生技能,制作出来的工艺品还可以进行义卖。”她也设想过,可以引入互联网思维,把当地的梯田红米包装成绿色食品进行销售,既保护特有的水田种植又能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王萌萌说:“让我很感动的是,这么多年来,众多爱心人士相信我,为我们的公益捐钱捐物,献计献策。”她的行动,带动了更多的志愿者付诸行动,也让人看到了偏远山区改变的希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