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严歌苓《扶桑》:文学与历史的再传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14日07:59 来源:中国作家网 于文舲

  严歌苓长篇小说《扶桑》自1995年发表至今20多年,引起广泛关注。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出版此书,并于3月6日在京举办对话活动,邀请严歌苓、高晓松、史航围绕这部书写19世纪北美华人移民潮的作品进行交流。

  《扶桑》讲述一个被贩卖到美洲的中国女人被迫沦为妓女,并与美国少年克里斯展开情感纠葛的故事。小说最初的创作,正值严歌苓远涉重洋、独处异乡初期,置身于陌生的西方多元文化价值体系中,她的感触真实而深刻。同时,海外那些非同寻常的历史材料也刺激了《扶桑》的写作。面对东西方文明剧烈的碰撞,严歌苓将这种疼痛感、不适感、困惑感投射在小说主人公扶桑身上,通过这位一个半世纪前北美第一代华人移民的命运沉浮,呈现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人性的复杂性。扶桑身上带有典型的东方民族文化基因,正如严歌苓所说,她是复杂的,是一个承受苦难而“不可能被毁掉的女人”,当她面对西方男孩那种交杂着欲望和拯救幻想的爱恋时,内心深处的挣扎在于:“请爱我吧,不要救我”。

  对谈中,严歌苓表示,最初写《扶桑》是源于自己的敏感和愤怒,如今这种愤怒没有了,但东西方交流中的荒诞感仍然很强烈。三位嘉宾就小说中的人物和意象、小说的叙事方式、小说背后的历史意义以及小说家的写作态度和创作过程等问题进行讨论。史航着重解析了小说中纽扣、蜡莲花等重要意象,阐释文学细节中的丰富内涵。高晓松则认为,严歌苓敢于“不怜悯自己、不怜悯这个世界,也不怜悯她笔下的人物”,把扶桑置于极端的情境中,写得那么“狠”,是非常具有力量的。

  据悉,高晓松已经买下小说《扶桑》的音乐剧改编权。他坦言,面对这样一部情节曲折、意象丰厚的优秀小说,改编有很大难度。由于音乐剧的容量有限,剧作将去掉小说中有关现代的内容,使叙述集中在扶桑的过往经历和那个历史情境中,同时在视觉化上下功夫,使音乐剧最大限度地融入小说本身的气质。(于文舲)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