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倡导全民阅读 提高国民素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3月08日15:53 来源:中国文化报 胡克非 王立元 薛 帅 张建友

  在2014年的全国两会上,“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这一理念第三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反映了国家战略层面对阅读的重视。就如何通过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全民阅读,图书馆、文化馆在其中又可以扮演哪些角色,代表委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一定是伴随着阅读史的发展;换言之,一部阅读史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甚至小到一个人的成长史。”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说,“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包括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倡导全民阅读’,这其实就是要促使全社会形成一种向上的学习风气,建设学习型社会。”

  郑晓幸总结多年来四川省推动全民阅读的经验,认为社会良好的学习风气还没有真正形成,所以要继续加油。郑晓幸说:“倡导全民阅读,对文化建设者来讲,一是要把基础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立起来,把阵地夯实。另一方面,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荐书、评书活动等。”同时,郑晓幸也希望媒体为打造书香社会鼓与呼。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阅读的方式已然发生变化,但阅读学习这个主题是不变的。

  “倡导全民阅读,还需培养国民的图书馆素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陈力举例说,美国的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后,小朋友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图书馆查资料,而在中国,孩子们遇到问题首先求助家长,并不会想到图书馆。阅读的良好习惯需要从青少年时期培养,还希望多出台引导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表示,“全民阅读”第三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于作家尤其是儿童文学创作者是一种鼓舞。高洪波在回忆童年时说:“我奶奶是文盲,但是每天都执意要求我叔叔为她读书,我从小就跟着听,也就喜欢上了阅读。小时候,我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县城的图书馆进行了大量阅读,正是图书馆为我彻底打开了阅读的大门。”高洪波表示,图书馆应该多开展一些活动来促进青少年、儿童的阅读。“去年我参加过一次深圳少儿图书馆举办的‘图书馆之夜’活动,让我很震撼。100名儿童在图书馆留宿、阅读、朗诵绘本,在与孩子们的沟通中,我发现不少孩子已经爱上了阅读,他们将终身受益。提倡全民阅读是宏观的文化战略,这是个百年计划。”高洪波说。

  在全国政协会议文艺组委员驻地北京会议中心,新华书店设立了临时图书销售场所。连续两天,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都出现在图书摊位前。他告诉记者,平日里酷爱阅读,但是这次来开会匆忙间忘了带书籍,于是就买上几本。他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倡全民阅读的表述,认为这显示了国家的决心。他同样对儿时在图书馆的经历记忆犹新,“文革”期间学校停课了,但好心的学校图书管理员把许钦松偷偷放进图书馆,为他推荐读物,让他有了一段美好的读书时光。他希望图书馆能与学校教育结合得再紧密些,与学校合作开设与阅读相关的课程,给不同年龄的孩子开设“书单”,让孩子们循序渐进地爱上读书。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力度不断加大,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稳步提升的新局面。“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了地市级城市均有设施达标、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共图书馆的目标。“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标率为60%的目标也已经实现。全国共有38家省级图书馆和473家地市级图书馆开展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基本实现公共图书馆全覆盖。国家图书馆向各地图书馆开放了总量超过130TB的中外文数字资源,包括100余万册中外文图书、700余种中外文期刊、18万余份档案全文、3000余种讲座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认为,阅读是提高人的基本文化素养的具体方式。全民阅读除了国家提倡外,还需要相关文化部门和文化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尤其是要发挥好社区与农村图书室的作用。王文章表示,在政府财政的支持下,许多地区社区与农村图书室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在利用上还需要总结经验,为读者阅读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和更精确的引导。“读书不是刻意为之,要形成习惯,持之以恒,人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自然会得到提高。”王文章说。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桦南县梨树乡和平村农民孙斌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这对于培养创新意识来说很重要,没有知识的农民不可能适应现代生产力。”孙斌说,目前一些村屯的农家中鲜有图书存在,政府除了兴办农村图书室外,还需要培养农民的读书习惯,可以与创建群众文化品牌结合起来,比如说创建农民文学创作室,开展农民歌咏大赛、农民读书月、有奖征文等活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