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用忠诚与奉献谱写赞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12日09:4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扫雷作业手对探雷器进行调试。
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供图

中国医疗队在义诊现场。
中国援刚果(金)医疗队供图

维和步兵营行进在巡查路上。
中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供图

  春节期间,中国赴黎巴嫩、南苏丹、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和援刚果(金)医疗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奋战在异国他乡,用忠诚与奉献谱写着赞歌,为世界和平守岁,向祖国人民拜年。

  全天候忙碌 防暴队光荣

  万里之外的利比里亚,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正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他们本应结束任务返回祖国与家人团聚共度春节,但联合国安理会 决定派驻利比里亚任务区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的任务期由8个月延长至1年,因此官兵们只能把对家人的思念写进一封封信里,或者通过电话诉说衷肠。

  “指、政、各分队请注意:接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联利特派团)防暴办指令,我辖区布特社区某公司种植园突发群体性骚乱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机制,处突分队迅速集结待命。”防暴队指挥中心主任李轶才发出战斗命令……7分39秒后,90名处理突发状况的队员已完成作战准备,携带着武器弹药分乘 12辆出勤车辆向事发地点赶去……

  对于防暴队官兵来说,这种情况已经习以为常。应急处突演练、迎接联合国装备大核查、日常巡逻勤务、7个定点驻守哨位……“这个春节有的忙喽!突 发情况隔三差五就会找上门来,谁管你过不过春节。”政委李培森指着记录本上的工作计划说,近期利比里亚国内治安形势有恶化的趋势,为稳定当地治安形势,防 暴队的工作量比以往增加了不少。

  防暴队的驻地锡诺州格林维尔市与北京有8个小时的时差,加之任务繁重,午饭后的间隙成为队员们与家人的通话时间。有的队员会把通话用手机录下来,勤务之余听听家人的声音来鼓舞自己。也有队员在听到家里有难事却无能为力时就放下电话,叹口气默默离开。

  “现在是子夜一点,刚查完寝,战友们睡得很香很甜,也许他们梦见了自己的亲人、爱人。不知道现在你的情况怎么样,脚伤好了没有?半个多月打着石 膏、拄着拐的你一边照顾孩子和老人,又要安慰我怕我分心。出国前,你总是给我鼓励和支持,而此刻的我,却无法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你作为丈夫的最基本的关 怀!请你坚持!等我回国,家里的一切我来承担!”战斗一分队教导员王健在得知妻子在边检执勤时不幸摔伤后在信中这样写道。

  “我们没有一个人因为家庭而影响训练和执行任务,没有一个人后悔,反而能为参加这次维和任务感到光荣、自豪。今年春节虽然不能与家人团圆,但我们觉得很值,非常有意义。”防暴队队长张广保的话道出了全体队员的心声。

  除了巡逻执勤、平息骚乱、扫除社会安全隐患外,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还担负着联利特派团格林维尔分部、机场、油库等24小时全天候守卫,定期与军事观察员、民事警察联合开展的车步、空步、夜间巡逻等任务。

  任务多了,风险也更大了。防暴队守卫的几个岗哨环境复杂,常常暴露在危险中。“不久前,首都蒙罗维亚联利特派团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就遭到当地不法 分子持枪抢劫。如今,不少当地人也打起了我们中国防暴队的主意。在夜间值守时,经常有人在我们营区哨位附近出没,置哨兵的口头警告于不顾,企图翻越围栏进 入我防暴队营区,直到哨兵拉动枪机他们才作罢。”王健回忆说,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危险外,在利比里亚最难以预防的是疟疾等疾病。据队长张广保介绍,机场的哨 所最为艰苦,周围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地,蚊虫极多。已经有十几名官兵在执勤后染上了疟疾,战斗队员王瑞曾连续3天高烧41度。

  “任务多,困难多,但我们的干劲很足!”政委李培森说,这批防暴队员是在国内经过5次层层选拔,6次专业集训,从山东公安边防总队6000余名 官兵中选拔出来140名骨干组成的,不仅战斗能力过硬,政治思想也尤为突出。开展任务以来,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先后出色完成了利比里亚 “国家独立日”安保、布特社区群体骚乱事件处置、要人警卫、物资押运等重大任务,受到了联利特派团、利比里亚政府和驻地群众的广泛赞誉。

  联合国在2016年联利特派团防暴队裁撤计划中,保留中国防暴队并换防到蒙罗维亚驻守,防暴队为维护利比里亚安全稳定、促进中利友好交往将作出 更大贡献。联利特派团防暴办专家纳特·内胡斯称赞中国维和防暴队的应急处突响应非常迅速高效,各种情况处置得当,展现了很高的专业素养和行动能力,在整个 任务区全部8支防暴队中首屈一指。

  (王欲然) 

  为世界和平守岁

  春节期间,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包括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建筑工兵分队和医疗分队在内的410名官兵,用忠诚与奉献谱写着赞歌,为世界和平守岁,向祖国人民拜年。

  “蓝线”是联合国在黎巴嫩和以色列边境划定的一条长121公里的“临时停火线”。浇铸“蓝桶”就要把这条“蓝线”在实地标定出来,这是建筑工兵分队的一项特殊使命。

  目前,建筑工兵分队每天仍在满布地雷的“蓝线”上浇筑“蓝桶”。

  带队施工的建筑排排长李佳告诉记者,由于作业区距离中国营区有100多公里,而春节期间官兵只有一天假。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官兵们决定就在“蓝线”工地上度过今年春节。

  在浇铸B87(1)号“蓝桶”时,联黎工程部标定的位置旁边恰好有一座巨石,“蓝桶”基座的1/3被巨石“霸占”。由于这里距离以色列的技术围 栏仅仅1.2米,如果采用爆破方法清除障碍物,势必会毁伤以色列的技术围栏,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同时爆炸飞落的石块还可能诱爆雷场爆炸物。为了按进度完成 任务,18个小伙儿对着巨石抡锤就砸,整整砸了两天,抡断了5根锤把。四级军士长高海福和上士李小均还展开了比赛,每人抡了300多锤,手掌磨出了血泡, 虎口震裂,看着都让人揪心。

  在“蓝线”作业,雷场是一道绕不过的障碍。有时施工地距离材料堆放点直线距离不足二三百米远,为了避开雷场,官兵们需要绕道几公里,从安全通道进入施工地点。连续半个月,官兵们每天要冒着七八级大风,背负着30公斤重的水泥沙子,从山下到山上往返数十个来回。

  “我们为世界和平守岁,春节在维和战场上度过更有意义!”高海福对记者说,能够代表中国军队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是他这辈子最光荣的事。高海福是一 名超期服役的战士,原本去年底就可以转业,但维和任务期延长一年后,他选择超期服役,原本找好的工作也黄了,但他一点也不后悔。春节来了,这几天他一有时 间就与家人联系,儿子给他看自己“爸爸、妈妈和我”的图画,他感到即使在网上团圆,幸福也是满满的。

  自2015年5月中国第十三批维和医疗队进驻黎巴嫩以来,医疗组长罗丁和其他医疗队员的身影就活跃在黎巴嫩与以色列边境地区:成功抢救因误吸大 量消毒剂导致生命垂危的联合国雇员;1名被毒蛇咬伤的当地患者辗转多家医院被拒绝收治后,转入中国维和医院最终获救;出任务区50公里外的黎巴嫩乡村,成 功救治因车祸受伤的斐济军人;多次为驻地附近的村民、智障儿童福利院等巡诊……中国维和医院在联黎部队及当地群众的信誉不断攀升。

  “对于人生的价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选择了军医,就是选择了奉献。”说到这里,罗丁目光中闪露着一丝微笑。

  (王永安 孟磊磊 叶洋萍 余 巍 宦 翔)

  为我的选择骄傲

  “爸妈,马上就要过年了,儿子不能陪在你们身边,在非洲大地给你们拜年啦!”临近春节,正在南苏丹蒙德里地区参加武装长途巡逻任务的维和战士王 侃侃利用宿营时间拿出手机,兴奋地拨通了家里的电话。王侃侃是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700名官兵中的一员,由于多次执行驻外任务,他已经5年没在家过年 了。

  农历新年越来越近,包括王侃侃在内的100名中国维和官兵却根据联合国命令,由陈三东副营长带队,开始了为期两周的长途巡逻任务。

  长巡路途艰苦,巡逻路线上到处都是弹坑,扬尘四起,车辆只能缓慢颠簸前行,白天气温高达40摄氏度,官兵们强忍着晕车和颠簸碰撞带来的痛苦,随 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在蒙德里临时行动基地,军医们建立起医疗点,为当地的难民提供医疗救助。谈到要在非洲郊野中过年,下士姜学森这样说道:“这对我来说 是极为珍贵的人生经历,我会忠实履行职责,当好和平使者,让这个年过得更有意义!”

  2015年12月16日,这支来自杨根思部队的步兵营的官兵全部轮换到位,开始在南苏丹执行为期12个月的维和任务。正式部署以来,中国维和步 兵营已经展开了两次长途巡逻和三次武装护卫,同时每天还要执行联合国主营区内外巡逻、首都朱巴市区巡逻、联合国驻南苏丹高官护卫和援建当地警察局等任务。

  这一次次重大任务的背后,是维和步兵营每一名官兵的默默坚守。

  军医刘健家里双方父母都已年近80岁且身患疾病,所有家庭重担都落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他和妻子、上大学的女儿常年分居三地,一次次出国执行任 务也让思念父亲的女儿非常不理解并曾因此心生怨恨。“每家都会面临许多困难,忠孝不能两全,父母年岁已高,我又多么想在他们有限的生命里多陪陪老人,可我 是名军人,父母和妻子也都是老党员、老军人,他们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也会为我的选择感到骄傲和自豪!”刘健说。

  见到排长王涛时,他刚刚结束哨位执勤,因为大量出汗浑身湿透。每天白天5个小时,晚上3个小时的全副武装带班站岗,对他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在国 内集训时,母亲得了重病,家人开始并没有告诉他,直到病情恶化,他才得知消息,此时距离出国只有不到两周时间了。参加中国维和步兵营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 历,而远离母亲又让他心中难以割舍,在家人的支持鼓励下,他最终还是站在了南苏丹的土地上。

  随着农历新年的到来,虽然身在海外,执行任务时间紧张,官兵们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挂灯笼、贴春联、剪窗花,大家拉起彩灯彩旗,挂上中国结,将 营区装扮得漂漂亮亮,烘托出了喜庆的节日气氛。文艺晚会、球类比赛等部队节日必备项目也悉数登场。官兵们拨通亲人的电话,诉说着深深的思念,传递着新年的 祝福,知道家人安好,看到孩子又大了一些,满满的都是幸福。而通过卫星电视,官兵们还能时时关注国内新闻,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同祖国人民一起迎接新年的到 来。

  (姜 博 李逸达)

  将爱心奉献 让旗帜飘扬

  春节是辞旧迎新、家庭团聚的美好时刻。看到国内机场、火车站的回家人潮,商场、超市喜气洋洋的气氛,对于远离家乡万里之遥、已经离家20个月的中国第十六批援刚果(金)医疗队队员们来说,要说不想家那是假的,鼻子不发酸也是假的。

  但是,为了刚果(金)人民的健康和中刚两国的友谊,队员们信守着医疗无国界的职责,毫无怨言地坚守着,以求圆满完成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

  医疗队队长张顺英的母亲去年底因病去世,但因为肩负着医疗队工作重任,张顺英毅然选择坚守工作岗位,并面向祖国和家乡跪泣,祈愿母亲安息。现年 55岁的神经外科专家张房粟,因工作劳累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由于刚果(金)医疗条件较差,药物缺乏,血压控制不稳定,有时会出现胸闷、心 悸等症状,因此他时常把硝酸甘油放在衣兜里。张房粟的爱人和在北京工作的女儿一再催他回国检查,但他还是坚守在刚果(金)首都金莎萨的手术台上。他说: “这里的颅脑手术刚刚起步,抢急救险是对生命的尊重。”普外科张彦栋和骨科游小军两位医生则常说:“我们多待一天,金沙萨大街上可能就会少看到几个残疾人 乞讨,他们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瑰宝,有着神奇的魅力,是刚果(金)民众乐于接受的“绿色疗法”。针灸科诊室前,每天排队接受治疗的当地民众和西方患者络 绎不绝。冯晓英医生还兼任刚果(金)副总理、总统顾问和金沙萨市市长的保健医生,医院内外的出诊任务都很繁重,经常累得汗流浃背。他说:“可以为传播中国 传统医学文化、为中刚两国友谊贡献一点力量,我感到累并快乐着!”

  除了在金沙萨的日常工作,医疗队员们还经常到刚果(金)各地去义诊、巡诊。对于医疗资源匮乏的刚果(金)来说,下乡义诊是最受当地民众欢迎的, 因为他们通常付不起去城里看病的车费、挂号费和药费。但是,刚果(金)热带雨林密布,交通非常不便,下乡义诊总是要开车在崎岖的道路上颠簸很久。目前,第 十六批援刚果(金)医疗队的足迹已经遍布了宗戈、博马、马达迪、姆旺达、圣保罗社区、卢本巴希等地。

  为了给更多当地患者送去希望,医疗队员们还利用自己放假休息的时间,走出医院、走进乡村,走到最需要的地方,让中国援非医疗队队旗飘扬在刚果(金)的城市村庄,把中国大爱的种子播撒在非洲人民的心里。

  去年12月,医疗小分队还走进了刚果(金)东部城镇金杜,那是最远的一次义诊。当地患者听说中国医疗专家来了,恨不得把10年前的患病情况都说 出来。“说得详细,听得认真。我们也一遍一遍地答复着,可忙坏了我们的翻译白玥。”冯晓英说,“当义诊活动结束,我们站起身来,立刻腰酸得又把身子弯了下 去,白大褂脱下时,里面的衬衫早已湿透。但是当我们看到当地患者满意的微笑时,觉得受苦受累是值得的。”

  两天的义诊共诊疗400多人。活动结束后,马涅马省省长莫德斯特·卡卢库拉感慨地说:“非常感谢中国医疗队来到金杜,你们不辞辛苦地工作,使我 真正了解了优秀的中国医生,你们崇高的医疗无国界精神,认真的工作态度,使我很感动,感谢中国政府、感谢无私的医生,你们让更多的刚果(金)人了解了防病 知识,少受疾病的痛苦,从而生活得更美好。”

  春节到了,驻刚果(金)的医疗队员们贴春联、挂灯笼,精心地布置所有能体现年味的饰品,然后一起动手包饺子。当酒、菜、糖、水果端上圆桌,队员 们围坐在一起,在音乐声中,欢欢喜喜过大年。18名队员在异国他乡用朴实的言语相互祝福新年,而一份份祝福和思念也通过电话和网络向祖国传递,给家里的老 人、爱人、孩子打个电话,既充满着喜悦,又夹杂着心酸。通话时间不长,但也能舒缓一些远离亲人的孤寂心情……

  就是这样一批批默默在海外工作的人们,用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热情,奋战在援外的工作岗位上。他们也有情,他们也想团聚,但是他们有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他们传承的是“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

  (李志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