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刘琼:“历史的”是首要标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2月05日08:08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琼
  

  “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提出的四个批评标准。这四个标准,既有当下性、针对性,也是符合文艺创作规律富有共识性的。其中,“历史的”是首要标准,它抓住了文艺的本质,看到了文艺创作的具体性和相对性。

  近年来文艺批评出现的一些问题,与这种“历史的”标准的缺失有直接关系。它表现为对于文艺创作过高或过低的判断,即精准性的缺失。没有一条历史 的轴线作为参照,理解和判断一定是没有准头的表达。“历史的”,往往体现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两种,但在批评实践中,它主要表现为方法论。在文艺批评中,强调 “历史的”这一标准,是对文艺的本质的深刻理解。

  人们常说,一个时代的文艺作品,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人类的精神和心灵探索的高度、深度和丰富度。由古及今,不同时代的人对于不同时代的精神和心灵 都有探索,这些探索成果会不会累加?理论上会,从继承和学习的角度也应该会,这也是我们进行理论评论研究的逻辑合法性所在。但事实上,落实到具体创作,每 一个体在精神和心灵领域的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它忠实于主体的经验的话,人们常常会蹚过同一条河流,会在同一个地方陆续地摔跤。而文艺创作特别是文学 创作,与创作个体的生命体验和写作经验休戚相关。从独特性的角度看 ,文艺创作具有独特的阶段性重启特点。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艺术类型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即已达到高峰,比如古罗马的雕塑、中国的唐诗宋词,而不是遵循进化论, “后来”一定胜于“从前”。如果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意识到文艺创作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充满了悬念和开放性,就不会执念于“今不如昔”的不满。 也正因为每一个创作个体都可能喝了忘泉水,都有相似的经历,都在相似的经历下进行着不同的表达,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个体的文艺创作才有比较研究的可能性。

  就一个历史阶段的文艺创作而言,它体现了某个时空间节点上人类的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一个历史阶段”,既是时间的维度,也是空间的维度。使用 这个前置定语的必要性在于,对于文艺创作这种建立在主体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基础上的意识形态活动来说,它一定是对具体的历史环境的记录和表达。这个环境包 括社会、政治、经济、地理,等等。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命运。有没有完全脱离历史的时空维度的文艺创作?我一直在想。从对于创作主体的历史性认 定这个角度,任何一种文艺创作都不会脱离具体时空的局限,哪怕是穿越文字和玄幻文字,哪怕是舞蹈和雕塑这种以肢体和线条为语言的艺术,它们也隐藏着时代信 息,隐藏着人群的价值取向。与文艺对一个历史时段人类的精神和心灵世界的探索相对应,文艺批评当然也是对这个历史时段的人的思想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探索。时 空的维度或显或隐,但必然存在,文艺批评在实践中首先要启用的标准自然是落在这个“历史的”上面。

  表现在文艺批评实践中的“历史的”,其实应该包括两个大的层面:一是从批评主体的角度,二是从批评对象的角度。从批评主体的角度也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把文艺创作放在历史坐标中考量,这是历史的眼光和视野;二是批评主体自带的历史性维度,这是历史环境背景。从批评对象也即文艺创作的角度,文艺创 作是历史的关照,也是历史的记录、历史的组成,这应该没有疑义。其中,历史的眼光和视野是关键,它可以克服主体自身的历史局限性。把文艺创作放在历史坐标 中考量,可以通过具体的联系,判断文艺创作的旧和新、得与失的变化,才能理解趋势和潮流、主音和辅音。有历史的纵横比较,才可能对各个阶段的文艺创作有比 较确切的判断。也正是这种“历史的”坐标判断,才使文艺批评具有了历史体贴。

  具体的批评实践中能不能把握“历史的”这一标准,对批评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批评主体对文艺创作要有“整体性”理解。“整体性”是个高要求,不只是批评主体的主观自觉问题,对批评主体成长中的教育背景也是个考验。当然,首先是对批评理念和批评主张提出的要求。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