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2015 军旅文化一派“战斗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20日08:22 来源:中国作家网 傅强 李伟 刘璇 王振江

  文化的力量

  剪影可以把一个人甚至一个时代的形象,永远留存在时光的长河里。剪影是一种文化,而文化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改变时光的流速,也可以影响人类的情感,还可以塑造人的灵魂。

  年终岁尾,流光荡涤大地和人群,总会带走些 什么,而一些难忘的事物永远镌刻在心田。回眸之处,我们欣喜地发现,一年来,在强军目标的指引下,在习近平主席关于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强军文化一系列 重要指示的激励下,军旅文化更“亮”了,在铸牢军魂、聚焦打仗、夯实作风等方面,在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强军志上,愈加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军旅文化更“实” 了,向强军目标“聚焦”,向现实题材“聚力”,向基层官兵“聚光”,为培养官兵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提供了愈加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军 旅文化一派“战斗风”,就是我们捕捉到的这个年度的“剪影”。

  越是伟大的、奋进的、充满希望的时代,留下的剪影就会越清晰。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深化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大幕已然开启。来年的精彩,我们还要一起剪影,留下文化的记忆。

——编  者

  ◆军旅文学

  讲述,改革强军的故事

  □傅  强

  “当天空降下第一场毛雪的时候,我就当兵了……”陈怀国199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毛雪》感动过多少初入军营的农家子弟,催动了他们奋斗拼搏的 脚步。现如今,随着征兵制度和入伍时间的改革,曾经慰藉过那一代军人心灵的经典小说开头,也已成为“50后”、“60后”军旅作家们遥远的怀想。伴随我军 建设发展的征程,军旅文学也在一代代军人的讲述和阅读中,赓续嬗变,生生不息。

  回顾一年来的军旅文学创作,变与不变、常与非常,折射出的都是我军“向强军目标迈进、加快战略转型”的时代剪影;军旅作家们深入学习、自觉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聚焦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主题,弘扬军旅文学审美风范所蕴含的中国精神,坚持以人民和官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扎实塑造“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形象风采,生动讲述着反映改革强军实践的军旅故事。

  军旅故事作为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题材上看,无论是回望革命战争历史,还是直面军旅现实生活,讲述的都是军旅人生的喜怒哀乐,观照的都是 战争进程或备战状态下军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命运;而从思想主题、价值判断、审美品格、精神向度、写作伦理等层面视之,则是与中国故事高度统一的。处理现实 经验,聚焦改革强军,无疑是讲好军旅故事的关键所在。如何从日常生活中跳脱出来,突破固有的思维惯性,提升并超越既有的表达模式,创造新的文学经验和思想 认知,着实考验着军旅作家的文学智慧、生活积累和写作伦理。

  近年来,“70后”新生代军旅作家群体的崛起逐渐引发文坛关注。他们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审美风格,观照当代军人的现实生活,直面改革强军的崭新 实践。在王凯的长篇小说《瀚海》(《当代》2015年6期)中,步枪的烤蓝、导弹的味道、军装的触觉纤毫毕现;沙漠特性、自然景观、风物人情极富质感;生 活本身的气息、肌理、脉络以及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情感世界、官兵之间细腻动人的关系都被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王凯准确地捕捉着沙漠深处那座军营里一群年轻 官兵的喜怒哀乐,对军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有着独特的发现和别致的考量。赵雁的长篇小说《第四级火箭》(作家出版社2015年10月)以写意笔法全景 式描绘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发展历程,真实呈现出“东风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既有女作家独特的视角感受,又表现出笔力上的阳刚与雄健。

  曾剑的短篇小说《向大海》(《解放军文艺》2015年12期)聚焦海岛军人独异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处境,将岛上的诸种物象与守岛军人的心灵世界巧 妙地融为一体,将守岛生活的孤寂、官兵精神境界的高远书写得精准、深沉却又不失细腻、温情。西元的小说常常以一种象征性的隐喻来实现意义的表达和审美的超 越。他的中篇小说《死亡重奏》(《钟山》2015年1期)借用音乐形式来结构小说,严谨而冷峻地呈现出残酷的战斗场面和真切的生理感受,以极富文学性的华 丽笔触谱写出一曲厚重且精致的战争交响,对英雄主义精神作出了富于个人创见的新鲜表达。

  年终盘点,挂一漏万,虽粗略却难掩本年度军旅文学坚实厚重的生活质地和张扬英雄主义的精神光芒。在新起点上繁荣发展军旅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是无 法回避的重点也是亟待突破的难点。关注改革强军,讲好强军故事,关键在于讲好“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故事。军旅作家要以文学的方式刻录“四有”新一代革 命军人的成长轨迹,留存他们的奋斗印记,建构他们的精神家园。惟其如此,年轻官兵才会在那一个个寄寓着思想、理想、情怀的军旅故事中,想象他们的军旅人 生,拥抱他们的青春记忆。

  ◆战争影视

  燃烧,抗日烽烟精神不灭

  □李 伟

  2015,中国影视天地处处燃烧抗日的烽烟。 军队影视艺术工作者以义不容辞的使命感、责任感,创作推出了一批抗战题材作品,在全国各大院线和电视台火热播映,赢得了观众普遍称赞。

  作为军队影视创作的龙头单位,八一电影制片厂集中火力瞄准抗战题材,在创作上不断突破,相继打造了电影《百团大战》《战火中的芭蕾》《诱狼》 《开罗宣言》《圩堡枪声》、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东方战场》《文房四宝》《鄂尔多斯风暴》等作品,多维度地再现中国的抗战历史,在创作“冲锋”中打响 了“八一影视”的品牌。

  其中,电影《百团大战》《战火中的芭蕾》颇为亮眼。《百团大战》在真实的历史大事件中贯注历史精神,是一部扎扎实实描写抗日战争的正剧。该片上 映后,3天票房破亿,上映8天票房累计3亿,既赢得了好口碑,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而电影《战火中的芭蕾》由中俄艺术家联手创作,融入爱情与战争两大 艺术主题,展现了中俄两国军民携手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深厚情谊,被观众赞为“拍出了抗战片的文艺范儿”。

  大银幕上好戏连台,军队影视工作者推出的抗战题材电视剧同样火爆荧屏。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着力刻画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等一批东北抗联英雄。该片播出时收视率稳居同时段全国前五,并荣获电视剧“飞天奖”。

  沈阳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出品的《女人的抗战》、第二炮兵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摄制的《金玉瑶》、南京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创作的《云水 怒》,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领域展现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丽画卷。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女人的抗战》,讲述地下党女战士 杜雪颜组织女子团,配合抗联五军,在东北敌占区与侵略者展开正面激战的故事;《金玉瑶》讲述了进步青年在抗日战争中排除万难,开办企业为党筹集经费的故 事;《云水怒》讲述了爱国志士在党的影响和感召下,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同日本侵略者展开尖锐斗争的故事。

  可以说,影视作品构成了“正剧+传奇”的可喜格局,反映出军队影视艺术工作者在创作上的多点开花和突破创新。而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父 亲的战场》《八路军总部在武乡》,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摄制的纪录片《日本侵华前传》《烽火1937》《揭秘731部队》《揭秘14名甲级战犯》《台儿庄 1938》等作品,则构筑起具有真实质感的影像空间,让观众更加通透地追溯了解抗战历史,为抗战题材的影视创作增添了一抹厚重的颜色。

  ◆军旅戏剧

  攀登,向着现实主义“高峰”

  □刘  璇

  和平日久,在许多人的眼里,刀光剑影与战火硝烟如黑白的底片,有显影,但已模糊褪色。

  今天的军事题材文艺作品,如何完成对那久已远去的英雄情怀的唤醒?如何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寻求与当下观众的情感共鸣?如何承继那些铁血忠诚与无私奉献,为当代官兵完成强国强军伟大实践注入精神动力?

  翻翻2015年军旅戏剧创作的成绩单,我们不难找到答案——一切从现实出发!

  站定现实的坐标、聚焦现实的目光、触碰现实的矛盾、张扬现实的精神,让曾经令多少人视之为畏途的现实题材戏剧创作,在这一年颇有建树。

  怎么都难绕过去的剧目,当属由总政话剧团创作演出的话剧《兵者·国之大事》。这部剧虽然肇始于2013年,但经过基于多次舞台实验之上的修改提升后,2015年4月在解放军歌剧院又引发了连演18场的新一轮观剧热潮。

  用一把艺术的利刃向多年来人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五多”问题等开刀,光是这份气魄和忧患已实属难得,但《兵者·国 之大事》对痼疾和弊病的正视绝非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每一场戏都有对部队演习备战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反映,每一次紧张激烈的剧情冲突之后都有鞭辟入里的理 性分析阐述。难怪观众们这样感叹:被“兵者”旋风一路裹挟,“居安思危、忘战必危”的现实紧迫感便在艺术感染中被牢牢地夯实。

  一边是传统陆军摒除积习、立足实战的变革“阵痛”,一边是大国海军走向深蓝、亮剑大洋的自信彰显。由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倾力打造的歌舞诗《英雄核 潜艇》,以历史的纵线与现实的剖面相互交叉、互为对比与衬托,串连起海军核潜艇部队一道道通往胜利的航迹,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这是舍命的 事业,需要铁打的军人”等豪迈宣言,深深地镌刻在了观众心底。

  在《英雄核潜艇》中,没有高大全式的英雄塑造,只有对核潜艇兵从作战样式到生活形态最本真、最全面的现实捕捉和再现。2015年5月5日,该剧 作为海军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九届“海洋观教育日”活动的重头戏,就是凭借这种细腻感人的艺术表达,让众多莘莘学子捕捉到了“最可爱的同龄人”那熠熠生 辉的人性光亮。

  细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军旅歌剧精品,主角多为清一色的女性,而由总政治部歌剧团和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联合创作演出的大型歌剧《导弹司 令》的主人公——中国导弹部队“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杨业功,不仅是鲜见的男性形象,其本身所具有的“干将”“廉将”“儒将”的鲜明特征,更是以一 当十地侧面展现出新一代火箭兵矢志打赢、追逐梦想、胸怀天下的宏阔抱负,涤荡着雄浑阳刚、一往无前的气势。

  初夏时节,《导弹司令》赴驻鄂、豫、陕的总参、总政、总后和海空军8所院校以及第二炮兵某基地等12个基层单位慰问演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政歌 剧团原团长、该剧导演黄定山曾这样阐述他们创作该剧的初衷:“讲好强军打赢故事,形象而又雄辩地印证人民军队是能打仗、打胜仗的精锐之师、威武之师,是我 们部队歌剧工作者永远追求的目标。”事实证明,他们做到了。

  2015年11月11日,为庆祝人民空军建军66周年,由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打造的现代歌剧《守望长空》在解放军歌剧院首演。这一空军现实题材歌 剧艺术的“补白”之作,带领观众一同飞抵信仰与精神的高度,深刻展示出试飞英雄在国防和世界军事革命大变局中的内心世界与生命轨迹,成为乙未羊年军旅戏剧 舞台令人欣慰的收官之作。

  曾有人这样问英国登山家马洛里:“为什么要登山?”马洛里回答:“因为山在那里。”攀登艺术之巅的旅程注定一路辛苦坎坷,更遑论是触摸现实、贴近真实的现实主义“高峰”。所幸,有使命感、责任感的军队文艺工作者始终在登顶的路上,无惧风雨,笑对挑战。

  ◆军营文化

  聚焦,血性催生打赢信念

  □王振江

  强军故事讲起来,是2015年点亮中国军营的文化星火。曾经深烙在红色记忆深处的片段,都是直抵人心、激荡豪迈的故事。当前,强军兴军的精彩更是赓续不绝。一个故事一个理,一组故事一堂课,一个人物一面旗,讲好一个故事能引发创造无数的故事。

  今年以来,全军各大单位把“强军故事会”活动作为基层文化活动的重头戏,采取写、讲、听、传等形式,广泛传播立足本职、矢志打赢的真人实事。一个个冒着军营热气、带着硝烟味的强军故事,从帐篷里、甲板上、阵地边传播开来,走进官兵心里。

  兰州军区结合开展“寻找身边战友闪光点”活动,请35名参加过抗震救灾、跨区演习和高原训练的“强军先锋”登台讲故事;沈阳军区抓住“红色基因 寻访”活动契机,挖掘整理故事素材,并在《前进报》开辟专栏刊发优秀作品。空军部队将故事形式拓展为图片故事、音频故事、视频故事,通过政治工作网、军营 广播等广为传播;第二炮兵部队采取故事征文、开设士兵“微讲堂”等方式,引导官兵在故事中找准差距、见贤思齐。

  强军故事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我们不妨跟着武警部队推出的反映新疆维稳官兵火热战斗生活的《兵的样子——三班故事会》巡演小分队走一走。他们一路 穿戈壁、越达坂、跨天山,走到哪里故事讲到哪里,讲到哪里掌声回荡在哪里。“听完故事,生动的语言记住了,冲锋陷阵的斗志燃旺了”“兵是什么样子?我要成 为什么样子?我心中有了清晰的模样”……种种感慨油然而生。

  歌咏活动一直是军营最具广泛性、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之一。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白山黑水、雪域高原、黄河岸边、西沙群岛等座座军营里,激情澎湃的“抗战之声”和铁血昂扬的军人豪情,汇聚成广大官兵投身强军兴军实践的宏大交响。

  值得一提的是,沈阳军区部队注重把抗战歌咏活动作为学习党史、国史、军史的载体,并在此基础上把本部队的抗战征程打造成“一场抗战史展、一本征 战纪实、一部抗战录像片、一套连环画、一组抗战军歌、一台文艺晚会”的“六个一”工程。官兵看、读、演、唱,重温鲜活历史,唤醒血性力量。

  年终岁尾,全军各基层部队又满溢阵阵甜美的“书香”。

  2015年12月18日,总政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北京军区朱日和训练基地启动“书香军营”的盛大活动。今后5年,全军各基层部队将 在全国出版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建设一批旅团图书馆和连队图书室,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以帮助官兵获取知识信息、开阔思维视野,进一步提升打赢 本领。

  面向未来,我们深知,聚焦能打胜仗,培育官兵敢打必胜的血性胆气,是军营文化建设永恒的主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