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精研技艺 谱写杂技新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15日08:14 来源: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8日在京举行的“我的中国梦”精品杂技展演上,《舞空竹》等12个精彩的杂技节目让首都观众大呼过瘾;而这些节目,全部是我国杂技家近些年在国际国内大赛上斩获大奖的优秀作品。

  中国杂技是称誉世界的响亮品牌。近年来,广大杂技工作者精研技艺、开拓市场,将中国杂技远播五洲四海,极大提升了中国杂技的知名度和影响 力。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年来,广大杂技工作者策马疾驰、斗志昂扬,创作出大批精品力作,在国际赛场摘金夺银,在国内各地深入基层实践,与广大群众 共享累累硕果。

锐意创新,用杂技精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队秦俑“复活”,身着厚重铠甲,在独轮车上叠罗汉,身影翻飞——这是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创作的《秦俑魂——独轮车技》。这部带有鲜明中国烙印的杂技作品在第15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一举夺魁,获得金狮奖。

  杂技是我国文艺的亮丽名片,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带有中国艺术独特的文化“胎记”。只有深入挖掘和继承传统技艺,充分运用中国符号中国元素,才能使我国的杂技艺术血脉延续,以鲜明的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界杂技之林。

  一年来,中国杂技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化精品意识,跨界融合,锐意创新,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不断涌现:江苏射 阳杂技团的《扇舞丹青——头顶技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的《天鹅湖——男子倒立技巧》《向太阳——绳技》、天津杂技团的《中华雄风——蹬人》……精 彩节目各具特色,杂技艺术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去年5月举办的中国杂技金菊奖中,四川魔术师刘静的《箩圈变化》,配合戏剧情节,将箩圈献彩这一传统戏法幻化神奇。刘静认为:“只有赋予杂技这门古老戏法以新的艺术内涵,才能让传统技艺得到永续传承。”

  2014年,“武汉杂技”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杂技成了武汉的新名片。刚刚过去的元旦期间,武汉杂技团推出别有武汉风味的杂技剧《楚风汉韵》,彰显纯粹的楚汉文化。

  “离经叛道开新径,违师背典出奇章。”在中国杂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杂协主席边发吉表示,杂技是不受语言限制、老少皆宜的艺术,更是讲好中国故事、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绝佳表现形式。

驰骋赛场,提升中国杂技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目前,杂技已成为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艺术门类,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推动中国杂技艺术繁荣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15年1月开始,中国杂技捷报频传,杂技健儿们勇往直前、摘金夺银,将各大国际奖项尽揽囊中:

  第39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上,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的《协奏·黑白狂想——男女技巧》从来自世界各地的38个节目中脱颖而出,摘得最高奖 “金小丑奖”;第36届法国巴黎“明日”世界杂技节上,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的3个杂技节目共同荣膺“共和国总统奖”;在第4届摩纳哥“新一代”国际青少年 马戏节上,云南省杂技团的《蹦床爬杆》获得金奖。

  “走出去”的同时,杂技界也在“请进来”。2015年11月,第二届中国国际马戏节上,来自美国的小丑、朝鲜“飞人”、土库曼斯坦的汗血宝 马等20多个国家的30支顶尖马戏表演团队齐聚广东珠海,演出达17场;10月底至11月初,日本、韩国等十余个国家的魔术师赶赴上海参加“静安——魔力 之夜”,使上海一时成为魅力四射的魔力之城。

  杂技艺术摘金夺银,为国家获得荣誉,极大提升了中国杂技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除此以外,以国际赛场为突破口,中国杂技通过与相关方面的良好合作,拓展了对外文化交流的新渠道,推动了中国文化走出去。

  去年2月,大连杂技团40余人赴克罗地亚进行“欢乐春节”杂技专场演出,深入当地主流社会展示中国精品杂技,传播中国文化,引起轰动。7、 8月,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和大连杂技团分赴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举办“中国文化日”活动,有力宣传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是文艺界落实国家“一带一 路”发展战略的一次成功实践。

  “中国杂技的技术是被世界同行和观众认可的,今后中国杂技在编创中还要增强创新意识,使我们的国家从杂技大国变为杂技强国。”中国杂协顾问宁根福的一席话,展现了中国杂技人在国际比赛、交流场合不断前进的同时,还有更深的思考、更大的抱负。

走进人民,汲取创作灵感和共享文化成果

  杂技艺术是人民的艺术,源于生活、属于人民。2015年9月24日,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来到狼牙山革命老区举行“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向英雄致敬。

  舞台上,滑稽表演艺术家刘全和、刘全利化身摄影师,在滑稽节目《摄影爱好者》中争抢最佳拍摄位置,举手投足间笑料百出,引人捧腹;青年魔术 师傅琰东的魔术《闪电换人》使演员瞬间从舞台消失,让人不由得惊叹;中国杂技团曾获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金小丑奖”等多个奖项的节目《四人技巧》,展示出 惊人的柔韧、平衡和力量,震撼全场……一个个精彩的杂技、魔术、滑稽节目为革命老区人民送上了一场艺术盛宴。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我们把舞台当成课堂,把作品交给老百姓检验,到生活源头去采集,到观众中去感受,创作的灵感才会源源不断。”面对狼牙山的热情群众,刘全利充满感慨。

  一年来,中国杂协积极组织广大杂技工作者奔赴各地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每次演出,全国各杂技院团都鼎力支持、踊跃参 与,人人争做文艺志愿者;每次演出,都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也加深了杂技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展示了杂技界扎根人民、奉献人民的良好 风尚。

  “中国杂技离不开人民,我们必须扎根于人民、扎根于生活,创作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广大群众需求的精品力作。”中国杂协负责人表示。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