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2015电影:本以为拼颜值就够了 电影最终靠的还是气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1月06日07:59 来源:中国作家网 左 衡


《战狼》《战狼》
《大圣归来》《大圣归来》

  2015年是中国电影票房首次冲破400亿大关的年份,对于中国的电影市场发展来说,这个数字迟早会来,而且很快还会有更高的数字到来。但对于 中国电影来说,60%以上的国产片占比无疑更有价值。这意味着中国电影观众整体上对国产片的认可度和接受度相当高,在好莱坞电影产品倾销全球的背景下,在 中国这个增速最快的市场上,仍然有足够多的本土化精神产品可以满足中国电影观众的娱乐和消费欲望——这一点也得到中国电影资料馆与艺恩咨询公司合作的《中 国电影满意度调查》项目的佐证。不仅如此,2015年的中国观众里出现了一批被命名为“自来水”的人群,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结成了中国国产影片的新型传播 团队。我们不妨将2015年中国国产电影的市场表现和观众反应看作表象,而将其背后的当下中国电影观众审美趣味、电影艺术运作模式、文化话语建构等视为某 些更具有本质论色彩的存在,进而以电影为观照对象探讨中国社会当下的文化心理结构。

  华语大片模式的更替

  2003年作为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上的重要纪年,以张艺谋的《英雄》为此后很长时间内的国产电影提供了一种华语大片的模式,在当时却凭借新鲜的 观影体验提振了中国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其后来的式微与其说是类型的周期使然,不如说是类型化未成熟就被过度开挖所致。时至2014年,此类作品已然战 绩惨淡,以至于要在2015年里寻找这一模式还颇为费力。《钟馗伏魔:雪妖魔灵》《王朝的女人》等寥寥几部应算其残风余绪,前者试图建构起华语魔幻电影尚 不具备的宇宙结构和叙事逻辑,却又无法摆脱对西方魔幻文艺的模仿;后者显然相信野史演义、传统红星、电视剧剧情、再加上视觉奇技淫巧仍然可以倾倒今天的电 影观众。结果可想而知,市场反应冷淡,口碑不佳。《天将雄师》用漫画风格演义历史传说,且拥有国际阵容的演员,可以看作为旧模式加入了新元素,市场反响较 好,但再也无法形成大的气候。作为特定发展阶段的类型化策略,古装动作视觉系大片的模式已经无法继续。

  2015年具有主流大片气象的影片是《狼图腾》《战狼》《大圣归来》《解救吾先生》《九层妖塔》《寻龙诀》等作品。《狼图腾》借重国际大家之力 吟唱人与自然的浪漫诗篇,《战狼》的一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令观众热血贲张,《大圣归来》用酣畅淋漓的经典英雄主义引发了“自来水”的热情,《解救吾 先生》在令人窒息的紧张案情中始终贯穿对人性恶的鞭挞,《九层妖塔》《寻龙诀》大胆地设定一个异世界并与之对决。这些影片形态各异,艺术上也未臻完善,但 它们呈现出有别于上一阶段华语大片的共同特征。2015年,旧的华语大片模式基本宣告完结,新的模式初现端倪,这些都要放在电影史的视野内加以关注。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电影艺术家自觉担负起表达那段历史的使命,推出了十余部影片,但与阅兵式引发的 巨大关注度相比,观众未能形成自发观看的热潮,很是遗憾。一是和我们这些年来主要培养了大批只看娱乐商业片观众的观影生态有关,也和我们的艺术家对抗战历 史的艺术化表达的能力有关。

  在传统战争片模式乏力、新话语尚未形成的情形下,纪录片《燃烧的影像》给当下电影观众带来一次特别的观影体验。影片从中国电影资料馆馆藏的 500余部抗日战争时期拍摄的纪录电影中进行整理考据和数字化,精剪了13.3万余帧画面,修复并制作完成。观众观看到的是真实存在过的战场、山河、城 市、个人,身临其境。由于战争和技术的限制,这部影片不可能获得足够多和好的画面来展现战争全貌,相反地,它留下太多空白。然而,优秀电影的魔力恰恰在 于,它的每一个局部、每一个镜头都有意味和价值,并不因断裂而减少,相反倒因缺失而显得珍贵。就电影的哲学而言,当讲述不能铿锵有力时,最明智的做法,就 是默默地、忠实地去呈现。而由于那段历史的沉重,影像愈沉默、愈忠实,也就会愈有力量,愈显庄严。

  “小”片的黄金时代

  华语大片的新模式距离成熟还需时日,标杆式作品尚未出现。就近两年国产电影的整体态势来看,“小”片既是创作生产的主要形制,也是艺术思维的现实状态,因此,“小”片是把握这一阶段中国电影的关键词。

  这里所说的“小”有两种不同含义。第一种是指制作投资小,但投资小未必境界低格局小,如《十二公民》,把美国经典法庭片的故事移植到中国,在非 常受限的时间空间内完成了对中国社会多个层面重大问题的呈现与解剖,其惊心动魄之处不亚于鸿篇巨制。再如《心迷宫》,凭着170万的成本走到了本土悬疑叙 事的某种极致,同时骄傲地宣示了国产小成本电影可能抵达的思想深度和市场能量。

  第二种则是格局小,尽管投资投入很可能非常大。如终于落幕的《小时代4》、创下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新纪录的《捉妖记》、主要由好莱坞班底打造的 《横冲直撞好莱坞》等。无论观众是不是喜欢,作为成功的商业品系列案例,也作为袒露着消费冲动、时尚碎片、青春欲望幻梦、自恋感伤情调等远非健康的亚文化 斑斓泡沫,《小时代》都将在未来的电影史上留下一笔。《横冲直撞好莱坞》试图整合中美电影圈的资源,然而其叙事堪称漫不经心,以至于我们只能将其看作一次 不成功实验。同为中美电影文化融合的产物,《捉妖记》获得了商业的巨大成功,其类型成熟度之高几乎不亚于迪士尼或梦工厂,并且从初始阶段就勾勒出系列作品 的蓝图。但如果与世界水准的正剧型魔幻大片系列相比,差距仍然很明显。哈利·波特的类型定位可以从儿童片延展到青春片,萌妖胡巴很难有这样的生长。从类型 片的战略分布格局来看,我们非常希望《捉妖记》是一次成功的试验,超越它的则应该是体式阔大的东方魔幻电影。

  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小”片的投资投入和格局都小。之所以判断“小”片是当下中国电影的主要形态,重要依据之一是“小”片往往可以成为市场 上最令人艳羡的黑马,也更容易引发舆论的关注。《煎饼侠》《夏洛特烦恼》《恶棍天使》等在创作方面有突出短板,却几乎不会影响其收益,票房和评论同样热 闹。这造就了一种幻觉,似乎小而取巧也可以成功,但如果我们列出足够长的“小”片名录,统计结果就会显示,绝大多数“小”片的下场不妙,甚至具备某些商业 卖点的影片也只能黯淡收场。

  国产电影主要类型的表现

  从类型分布来分析2015年国产影片的成败,我们会得出一个无比古老的结论:艺术是有其自身规律的。这条铁律可以用年末忽然流行起来的网络热语重新表达为:你以为拼颜值(电影运作的各种手段)就够了,而最终主要看的是气质(电影作品的艺术水准和审美趣味)。

  喜剧片仍然是2015年市场上最主要也最成功的类型。年度票房前十名中,国产喜剧片占了3部,依次为《港囧》《夏洛特烦恼》《煎饼侠》,如果再 把轻喜剧色彩的《捉妖记》和跨类型的《澳门风云2》算进来,这个比例就更加惊人。而且我们还没有考虑到跨年贺岁档里边的《万万没想到》《恶棍天使》《唐人 街探案》《不可思异》《一念天堂》等大批近作。要分析评判这样庞大芜杂的存在,显然需要对其进行细分。喜剧片票房三甲的形态就差异巨大,不可能用同一标准 去衡量。我们只能说:一、中国观众对喜剧片的喜爱和认可程度非常高;二、他们的喜剧片口味很杂,但由于人群基数大,只要产品符合某个人群的诉求,就可以赢 得票房。不同于悲剧或正剧,喜剧的喜感可以从最三俗的文艺活动跨越到最精深的人生智慧和哲学幽默,如《滚蛋吧!肿瘤君》,绝对可以算作国产喜剧片里的一个 异数,它用了年轻一代特有的喜剧意识和艺术手段讲述他们的生命感觉,在笑泪交替间抵达了哲学的层面,虽然竞争国际一类电影节尚显不足,但放置在国产喜剧片 里却让我们感觉面上有光。可想而知,在中国电影文化发育的过程中,喜剧片的喜感还不可能达到人间喜剧的深度,但在中国的乐感文化传统的熏陶和当下的大众文 化与消费行为主导下,它首先令大多数中国本土观众获得了审美与审丑的快感。

  2015是青春片口碑濒于破产的年份。这一年里,青春片的产量不低,参与者的规格足够,关注度也有。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处。匆匆上马、迷信粉 丝、卖萌怀旧,这些已然背叛了艺术创作应有的真诚;而剧情千疮百孔、表演声嘶力竭、主题陈旧不堪、情调病态无聊,实在不可忍。《栀子花开》《何以笙箫默》 年末登上各个网媒差片榜,《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万物生长》连小资文青都懒得追捧,《少年班》的优点和缺陷可能是一众青春片的通病,即以青春记忆替 代生活真实体验,以情怀自我标榜,忽视或无视青春片作为一个类型应有的模式规律。《左耳》是2015年里最成功的青春片,但从类型来看,它更多是文艺剧情 的定位,与更纯粹、更可持续的青春片类型有所区别。这个局面倒是提醒热爱电影的老少青年:如果你要获得观众认可,就必须放下个人对艺术、对人生、对电影的 幻想和设定,从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开始。

  一向被视为华语电影标签的功夫片类型在2015年里相对沉默,为数不多的几部作品都在谋求突破。《战狼》因为融合军事片要素,其成绩显得格外抢 眼,它甚至让我们对未来中国军事片、特工片有所想象。《杀破狼2》在情节设定、人物塑造、动作设计等方面达到了中上水准,而主题和创新方面仍然属于上一 轮。《师父》是徐浩峰又一实证派武术史剧情片,可以为今后的功夫片提供许多宝贵思路,但其本身并不能成为类型典范。视野放宽一点,《破风》的票房失利令人 有些遗憾,影响了下一部体育类型片的出现。

  在被动漫爱好者鄙薄多年之后,国产动画片终于有了一部让大家振奋的作品《大圣归来》。笔者认为,《大圣归来》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高票房,而更在于 它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着国产动画片的本体难题,即如何寻找到中国本土的造型美学和运动形态。同样的,2015年完成、2016年元旦上映的《小门神》也在 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我们终于可以期待国产动画片的下一个高峰。

  科幻、悬疑、惊悚等类型仍然没有大的起色。随着《三体》获得雨果奖,其电影将于2016年上映,国产科幻片终于有些动静。中国观众在2015年 被燃起的期待,要等2016年揭晓。必须强调,这种期待和等待,过去只是发生在好莱坞大片身上。因此,它也应看作是中国电影在2015年的重要收获。

  江山代有传奇出

  2015年,新的电影创作者以松散的整体状态出现在中国电影行业的舞台上。这样描述的背景是上一时代的杰出电影人在这一年里的表现。年初,徐克 翻拍《智取威虎山》,随后吴宇森推出了重新剪辑过的《太平轮·彼岸》,陈凯歌改编徐浩峰小说为《道士下山》,侯孝贤挟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头衔在大陆第一次 上映了自己多年沉潜的作品《剌客聂隐娘》,冯小刚与管虎合作,以金马新科影帝的身份出现在《老炮儿》中。这几部作品风格各异,在市场和舆论中遭际也不同。 然而我们还是可以辨识出他们的共性,那是建立在更加经典艺术理念之上的电影观,包括:极其重视影像与历史或现实的关系,对真实感的主动理解和追求。从这一 点上讲,在电影观念上,这些作者是一个时代的。然而,放眼全球,今天的电影所面临的恰恰是一种经典理念的动摇,“电影是什么”,再次以近乎挑衅的姿态成为 电影创作者的问题。当我们发觉徐克能用一曲样板戏唱腔联系起纽约与白山黑水,吴宇森再也无法用白鸽的翅膀煽动观众的心弦,陈凯歌的文化抒写化为王宝强和王 学圻的怪笑,侯孝贤远赴晚唐山头看白云苍狗,冯小刚顽主行头倒在颐和园后野湖冰面,除了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更多的恐怕是会意识到电影语言真的到了更 新的时候。

  与此同时,传统电影观认为非主流的形态,正在形成新的主流。对此,我们不但要高度关注,也必须要努力加以言说。比如,徐峥的“囧系列”,可视作 “非现实的现实”,在笑闹之中很用心地呈现当代中国景观和国人心态。现实主义精神并不是不可以在非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找到新的逻辑和力量。田晓鹏的动画,可 视作“非古典的古典”,现代主义绘画元素和所谓“同人”创作冲动这些离经叛道的方法激活并延续了经典叙事文本。吴京的《战狼》更可谓意识形态方面“非正确 的正确”,放在10年前,此片的故事和人物都不可想象。丁晟的《解救吾先生》则是“非英雄的英雄”,为纪实风格警匪片注入新鲜的血液。陆川、乌尔善对《鬼 吹灯》的改编将“子不语”范围内的神鬼幻想视为确实存在的心理现象或未知科学现象,从而可能以现代哲学为依据突入创作禁区,完全符合“非唯物论的唯物主义 精神”。许诚毅的《捉妖记》在视听语言上也令人产生“非中国样貌的中国故事”之疑问。如此等等,便是笔者在2015年中国电影里看到的“非主流的主流”, 或者说,是正在到来的国产电影主流形态。一个中国电影新的主创群体已经具备规模,联合其他诸如“互联网+”等要素,共同以“合力”的形式集结为中国电影的 新力量。

  有的创作者,在电影观方面明显处于两个群体之间。如徐峥,给大众以谐星印象,而《港囧》却投射出人文意味;如陆川,永远在类型化的选题里进行着 自己对历史和人性的苦苦思索,这和乌尔善的创作方向几乎完全不同,后者很乐于将历史的沉重换算为影像的奇异。就电影的代际更替而言,这种过渡形态和心态其 实应该是常理,中国电影不能也不会再次出现断裂式的分章节。

  IP只是一个新瓶子

  2015年末,某新电影公司人士的IP电影生产模式激起热议。IP可算是本年度最热的词语,但IP的内涵外延到底是什么,到了年底也没有定论, 而以IP为基础打造的一批影片胜者极少而惨败者甚重,这倒是已成定局。痛定思痛,问题根源恐怕仍然在于,IP只是一个新瓶子,里面的酒水仍需味儿醇。即使 是那些成功的IP电影,其关键也不在瓶子,而是酿酒师父使原料和工艺都达到相当水准。如此简单的道理,居然需要付出许多成本才能被少部分资方人士无奈接 受,其原因恐怕不仅仅是一句“不专业”能完全解释清楚的。

  艺术影院该起航了

  笔者倒是更关注另一桩正在酝酿的事情,那就是中国艺术影院和院线的尝试和筹备。2015年,以《刺客聂隐娘》为代表,《我是路人甲》《心迷宫》 《烈日灼心》《山河故人》《一个勺子》《喜马拉雅天梯》等作品都以艺术片的姿态进入院线,并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绩,这其实是电影市场和文化发育到成熟阶 段的必然结果。接下来,顺理成章的是,中国电影会出现艺术片的精分市场。即:中国艺术院线已经到了可以起航的时间。考虑到中国观众增长和成熟的速度,艺术 院线也必然会向更深广的市场和更发达的社会文明程度前进。

  2016年,对于中国电影,我们仍然有太多可以期待的事情,我们最期待的还是电影质量,而不是一味的票房数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