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2015年中国电影:亮点多,期待更多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25日08:16 来源:人民日报 任艺萍

  与往年相比,2015年中国电影给人的感觉是:可看的作品多了。一年到头眼巴巴地盼着三两位名导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把故事说圆”早已不是问题,《烈日灼心》《十二公民》《心迷宫》《一个勺子》《寻龙诀》这样构思结实、扣人心弦的作品此起彼伏。除了创意能力的普遍提高,电影制作水平也明显提升,服装、化装、道具以及后期特效等制作环节都明显完善,造型失真、特效低劣、群演业余等低级错误越来越鲜见。

  短短10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让人欣慰,不过,这种变化也不难理解。首先是,商业环境下,电影市场愈发火热,在频繁的生产—消费切磋往复中,生产方对观影主体的审美偏好把握愈加清晰——比如城市、青春、喜剧三个标签基本能涵盖2015年大部分卖座电影——而互联网、大数据等媒介和技术手段也让过去面目模糊的观众变成了有迹可循的“用户”。其次,新一代电影创作者受香港和好莱坞电影影响较大,他们对类型电影的叙事方式更加熟悉,与观影主体的文化背景更加贴近,交流更加畅通。再次,中国内地电影产业与港台地区以及韩、美等国电影制作力量不断整合,国产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平不断提高。

  但毋庸讳言,对于深度观影人群——那些较多涉猎中外经典电影的资深观众而言,2015年的中国电影还不能让人完全满意,在诸多亮点之外他们期待有震撼心灵的作品出现。

  整体而言,当前国产电影崛起的驱动力主要是市场和资本,而非创作和表达的冲动。许多影片是为市场“量身定做”的,电影创作者的状态更多是“需要我说点什么”,少有“我要说点什么”的强烈意念。为文造情自然不能情动于衷,在心灵深处感染人、震撼人的力度就弱了一些。从传播效果来看,表达不充分,就无法在文化和价值观上产生强大的认同,从电影文本建设来看,表达不充分就不能产生独特的类型片美学效果。

  随着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持续开放,电影这个最具大众影响力的场域将迎来一场多元文化的赛跑,文化、思想将以电影的形式进行无声的较量。按照约瑟夫·奈的定义,软实力是“塑造他人偏好的能力”“让他人渴望你的渴望”,中国电影要产生这样的软实力,不能满足于成为一般化的消费品,最终还要靠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在电影美学和价值观表达上做到极致,这也将是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标志。

  当然,持续扩大的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吸引人才和资源进入电影领域,当供需趋于平衡后,品质的较量就会更加激烈,电影生产的资本逻辑将会逐渐妥协于电影逻辑自身,电影美学也会在创作者与观众的激烈摩擦中得以进化,“有话要说”的影像表达将会受到更多观众的接纳。

  201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容量长势喜人,观影群体也在走向成熟,国产电影自身品质正在蜕变,具备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