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文学扫描”天津“后花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25日08:08 来源:中国作家网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 讲话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反映人民群众崭新精神面貌的文学作品,天津市作家协会组织作家在2015年11月5日到8日,深入蓟县邦均镇、下营 镇、穿芳峪镇下辖的小孙各庄、常州村、郭家沟、小穿芳峪村和大巨各庄5个山村,用了4天时间,住在农户家里,与镇干部、村干部、村民近距离接触,深入采 访,感受天津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变化。  

  天津市委宣传部,蓟县县委、县政府和天津市作家协会党组极为重视这次采访活动。采访团由时任市作协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万镜明带队,成员包括市作协副主席、文学院院长武歆以及天津作家谭成健、吕舒怀、牛伯成、李治邦、刘晓珍、岩波、杨伯良。  

  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曾经得到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向全市推广蓟县新农村建设的宝贵经验。此次采访,作家们从多个层面对蓟县乡村进行全方位的“文学扫描”,发现了许多基层干部、普通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做出的感人事迹。  

  此次以“微型报告文学”的形式集中发表7位作家“深入生活”的作品,这不仅是作家自身的“文学感受”,也是文学力量的集中呈现。  

  ——编  者

山中某日

□武  歆

  去蓟县的第一天,恰好遇上2015年岁末的第一场冬雨。雨大不,却是淅沥不止,山区异常阴冷,县城以北30公里的黄崖关长城上已经白雪皑皑了。 农家屋里虽然有送暖空调,但还是冷,冷得脸上所有突出部位都冻得发红,感觉膝关节无比的宽松,丝丝冷风在骨头缝里无拘无束地穿来荡去。

  我住在一个名叫“小穿芳峪”的小村子。采访结束准备要走的那天,遇到了来村子商谈工作的镇党委书记张建钧。偶遇、偶谈,又是细雨连天,于是交谈便有了多种色彩。

  张建钧告诉我,蓟县古称无终、渔阳、蓟州,拥有两千多年的行政建制史,唐王东征时路过蓟县,在这里留下许多有意思的村名。据传当年唐王率部策马路过此地,看见这个拥有参天树木、繁茂花草的清爽小山村,兴致盎然,于是以“穿芳”命名,亦即“穿过芬芳”之意。

  个子不高、额头明亮的张建钧,走进公务员队伍前是一名教师,他在缓慢的讲述中带有很强的思辨性、前瞻性。他说,在乡镇工作过的人都知道有句话说 得特别贴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所有的精神贯彻,都要在乡镇和村级这根针上“穿过”才能得以具体落实。乡镇干部在面对村干部和村民时,既要有 政策尺度的严格把握,又要有老百姓的真情实感。老百姓心明眼亮,你不是掏心窝子做事,他不理你;但你要是没有政策尺度,无原则的掏心窝子,他又会看轻你。

  “上面千条线”不用说了,就说“下面这根针”。比如“村民代表”的权利。村子里的大事小事都要经过“村民代表”审议通过后才能去做。有的事通过 的正确,有的事可能会有一些偏差,作为镇领导如何把握?还比如选举问题,有的村民竞选村干部时,不顾实际情况,胡乱许愿,说什么将来他当选了,村民浇地不 用交钱,用电不用交钱,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事,一旦实现不了,就会留下后遗症,甚至还会引发集体信访,这就考验镇领导审时度势的能力,不能让村民相信那 些讲话无遮无拦的人,这样的人一旦被选上村领导,将会给村、镇建设带来毁灭性后果。当然,考验镇领导的,还有如何理顺与村干部的关系。因为党和政府与群众 的联系,村干部就是“最后一公里”上的桥梁。

  我们谈兴正浓,张建钧接了一个电话,马上要到镇上处理工作,只得遗憾告别。在农家院大门口,我让他对当下乡村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他望着清冷的 天空,非常理性地说,经济发展应该因地制宜,不要低着脑袋傻干,不能让村民把拥有金钱当作人生惟一目标,更不能当作村干部是否优秀的惟一标志,现在最要紧 做的,是让农民和乡镇干部的精神内涵丰厚。

  张建钧厚实的背影消失在细雨缠绵中。

  种着柿子树、山楂树、枫树的小院子里,安静得能够听见雨丝与雨丝的碰撞声,更能够嗅到满院荡漾的山间香气,还有一个乡镇“一把手”思考的回声。

起步中的薰衣草庄园——大巨各庄

□牛伯成

  时近立冬,绵绵雨中乘电瓶车游览蓟县大巨各庄薰衣草园和湿地公园,别有感受。满园薰衣草虽已“花容失色”,仍可想见其盛开时姹紫嫣红的艳丽。湿地公园满池满淀黄褐色荷叶蒲苇摇曳,一只白鹤在水边起飞,点缀着深秋的景致。

  第二天才见大巨村书记孟学军,听说他有传奇般的经历,可惜见面时间很短,他半小时后要飞广西,处理那边矿山的事务。相见在薰衣草园苗圃,他执意为我沏上茶,才去吃早饭。交谈断断续续,两个感受很鲜明:他是匆匆之人,他很神秘。

  大巨庄的起步,与那两座遥远的矿山有关。我问孟书记,建设美丽乡村,最难的事是什么?他立刻说:缺钱。这话说得斩钉截铁。

  孟学军带村民翻身,找过许多门路,他当村支书23年,让村民过上小康日子的理想并没实现。他开过重晶石矿,因品位低放弃了。5年前他奔波到广西,却意外发现那里的富矿。矿山办起来了,他受到广西宣武县的欢迎,也为大巨各庄村民带来福音。

  孟学军爱看时政新闻,国家提倡土地流转,他把村民300亩土地流转过来。第一年“轮空”,种的萝卜大葱白菜,无偿送给了村民。第二年,他在镇领 导启发下,去北京参观蓝调庄园。园子不大,建些小木屋,却游人若鹜,到处有拍婚纱照的倩影。他又调研了北京顺义和唐山同类景区,回来后下了决心。孟学军是 个说干就干的人,他请来设计师设计园区布局,请来园艺师指导育苗,一个大型薰衣草园建了起来,园内有异国情调——虽然那座红色尖顶小楼未能如愿建起,薰衣 草园还是散发出奇香。今年“十一”黄金周,这里吸引了天津、北京的游客8万余人,在蓟县旅游景区中,一跃排上第4位。

  孟学军当过兵,是个说话直冲的热心人。村里修路,以前就是他垫资,至今还趴在账上,但他不记“教训”。今年选村支书,他全票当选。选举后开村民 大会,他说,明天就打道(修路),谁家把门前的鸡窝猪圈清干净,就先给谁打。转天水泥罐车便一辆辆驶进大巨村。如今村里的水泥路已初具模样,一眼望去蔚为 壮观。3000亩湿地景区也铺了水泥路。他们还修了9座桥,在村头修建起码头,开凿了弯曲的河道。为此,他再为集体垫资上千万元,这还是他的低调说法。

  缺钱不好干事,有了钱,要看用在哪儿。孟学军带大家致富,还无偿为村民做事,今年他用个人资金为全村人交纳了医疗保险。他为村民办农家院积极筹款,却把自己摆在外边,不和村民争食吃。

  大巨村有水,要打造成水乡。孟学军极重视这里的环保,他年年带村民植树,栽种荷花、芦苇等净化水质的植物。大巨村的水清澈见底,村舍道路都被绿树覆盖起来。

  大巨各庄的旅游事业今年刚起步,依照孟学军的性格,明年就要大发展,形成一溪、三园、六淀、九桥的格局。而大巨各庄和相邻的小穿芳峪村及隔山相望的毛家峪,将成为有山有水、山水互动、农旅结合的全景式乡村旅游胜地,那是美丽乡村更美好的明天。

孟凡全还乡

□谭成健

  人云“告老还乡”,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与园艺师,孟凡全49岁“还乡”,并不到“告老”的年龄,再说他在市里的绿化公司正干得红火,还需他打理,然而他却毅然回返。他要有足够的时间,像打造经典园林景致那样,让故乡小穿芳峪换上新装!

  难道真的存在生命密码吗?孟凡全的祖父干了一辈子园艺,他自小喜欢摆弄花草、果木,外出打拼30年,从事过多种职业,到头来还是干园林绿化让他一展身手,功成名就。之后,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催促他返回故乡。

  故乡是他熟读的一本书,写满着“贫穷”“落后”,但这改变不了他对故乡的热爱。每当他踏上村落那些清代官宦文人园林的废墟,登上那座几近荒芜的卧牛山,耳边便响起一种莫名的召唤:回来吧,它们是你放飞遐想、勾画蓝图的宏大平台!

  孟凡全回来了,他甚至相信这是一种宿命。

  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三个寒暑,见证了小穿芳峪翻天覆地的变化。污秽不堪的猪圈、鸡舍被彻底清除,随意堆放的杂物、垃圾没了踪影,硬化的道路 在延伸扩展,公共设施在建立健全。全村的土地流转为集体经营,数万株苗木、花卉茁壮成长。继而,林间耸起幽雅的“乡野小屋”与配套餐厅。接着,臭水沟变成 景观河,低洼地泛起了清波……小穿芳峪一举甩掉“脏、乱、差”的帽子,进入“美丽乡村”行列,成为人们乡野旅游的最佳选择。

  村中引人瞩目的两个景致更为孟凡全精心打造。取名“和谐”的街心公园,原本是孟凡全赡养的孤身大伯的房基地,大伯病逝,应归孟凡全所有,他却自 掏腰包30万元,垒景池,铺曲径,树美石,种花草,建成了村民休闲的公共场所。另一个为孟凡全宅院落地重建的“响泉农家”。 这是孟凡全斥资百万,为全村乡间旅游树立的“农家乐”示范样板。这座并不宽敞的四合院里,集聚了诸多园艺元素,青瓦红窗,花树簇拥,更有房顶花园,菜畦瓜 架,短桥长亭。屋内装饰讲究,堪与宾馆比肩。

  村民心里账目清楚,在村落几度升级改造中,孟凡全先后为集体垫付资金700多万元。孟凡全在卧牛山下长大,“孺子牛”是他内心殿堂的文化“图腾”,他就像一头辛勤的耕牛,在故乡的土地上开拓耕耘,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他向乡亲们的承诺。

  “能人治村”,孟凡全具备农村能人的所有素质,更重要的,他具有超人的凝聚力。他在市里经营公司,全村30%的劳动力是公司的职工。回到故乡,村里各种“能人”汇拢在他周围,展示着各自的才华。

  园艺师是美的设计者、创造者,应具一个美的心灵。孟凡全梦里那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就是故乡的未来。小穿芳峪处在变化中,不止步地走向美好。说到底,这是一次人类文明、园林艺术与大自然的亲密融和,“天人合一”,它必将是一部佳作!

“阳光权利”下的美丽乡村

□吕舒怀

  蓟县的深秋冷雨淅沥。走进小孙各庄,如踏入一座美丽的村落:民房整洁,街巷宽敞,路灯排排,树木茂盛,一条景观河依村流淌,偌大的怡馨公园是村民健身休闲的场所。因此,小孙各庄村获得过天津市特色美丽乡村的荣誉。

  我同小孙各庄村书记吴存续聊了一整天。他17岁那年离开村子四处闯荡,干过钢材、建材生意,已成颇具实力的民营企业家。自己富了,不忘乡 亲,2009年他高票当选村书记兼村主任。交谈时,我问他:你身兼两职,是当家人,说了算吧?他这样回答:在小孙各庄没有哪个个人说了算,村民人人当家。 在说到“能人治村”的问题上,他这样说:能人就该是明白人,明白自己是谁,到底为了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上对党忠诚,下为百姓办事跑腿。不光有信仰、有 思想,还要有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蓟县邦均镇小孙各庄地处县城西7公里,而在6年前,小孙各庄的“脏乱差”在四里八乡出了名,村中一条狭窄土路雨天泥泞难行,街巷 随处堆放瓦块柴草,牲畜粪便遍地,河道里堆积的垃圾臭气熏天,私搭乱盖的违章建筑比比皆是。村民怨声载道,四处上访,人心涣散。

  吴存续领导的新班子刚上任时,先从整治坏境入手,改变村容村貌。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班子成员挨家挨户走访做工作,然后率先领头,先拆干部的, 再拆党员的,三拆村民代表的。吴存续带头扒了父亲的违章建筑,一位党员把刚建的厕所也推倒了。干部为群众做出表率,百姓看在眼里也认可了,纷纷动手拆除自 家违章建筑。

  “破”了,还要“立”,“立”需要资金。吴存续开着私家车到处奔波寻求支持;又从家里拿出15000元,党员干部带头捐了4万多元。怎奈杯水车 薪,整治工程远远不够。惟有靠群众自发捐款。如何让大伙心甘情愿解囊捐资?干部带头已属传统做法,急于摸索出一套新尝试。吴存续琢磨出个“思路”:接连召 开支部、村委、村民代表三级的“明白会”,向村民一五一十摆明情况,群众心明眼亮了,自发捐款34万元,于是干群齐动手,小孙各庄彻底旧貌换新颜。6年多 来,小孙各庄一年上一个台阶,铆足劲致富奔小康。

  吴存续性情爽快,说话不藏着掖着。他讲:农村基层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关键的切入点在于增加村务的透明度,大事小情全都向村民公开,群众满意认可,干事就顺畅。

  我翻阅了村里保存的档案,小孙各庄开会多,务实不务虚。参加人包括党员干部、村民代表,每会记录详尽,最后所有参会者签名,还按上手印。那一枚枚鲜红的手印,象征一种阳光下的权利,民主透明,公道暖人心。

开路者

□岩  波

  逶迤婉转九山顶,万千景色揽怀中。一个近年声誉鹊起的小山村像一头色彩斑斓的豹子,雄踞于京津后花园、美丽的蓟县风景区最北、最高处。这个可以 俯瞰周边壮美景色的山顶村庄原本没有村名,是解放后根据此地八路军电台的呼号起名“常州村”。该村之美,可以通过络绎不绝的旅行社大轿车和成群结队的旅游 者来佐证。但为发展旅游业,他们也历经了诸多艰难。

  1993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激活了时任乡保险所副所长王宝义的思维,他毅然辞去事业单位的职位,回老家常州村做了村支书,一门心思带领全村 开始了新的跋涉。来蓟县山区旅游,享受天然氧吧的人们,自然要住上一两天,甚至更长时间。于是,旅馆经济应运而生。但当时贫穷的山区人怎么盖得起旅馆?只 能依靠现有的农家院招宿客人。村里党员干部带头,先开了三家农家院,原始的一明两暗的平房,大通炕。但前来旅游的人不能完全适应,促使常州村人立即做出反 应,拆掉大炕打木床;接着,建独立厕所。但仍然气味熏人。随着资金的筹集和积累,他们开始盖小楼,厕所也改为抽水马桶。这种“革命性”升级一经实施,局面 就蓦地改观。与常州村建立联系的旅行社越来越多,业务量也越来越大。

  这时,有人在慕名前来观光游览的同时,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完了完了,乡村风格再也找不到了,常州村我永远也不会再来了!”并把这样的言论发表 在报纸上,造成很大的舆论风潮。王宝义也被人起了“王疯子”的外号。他们要修一条顺畅通往九山顶景区的公路,也遇到麻烦。必经的邻村不仅不配合,还有身穿 大红袄、腰插两把菜刀的人要跟他们拼命。即使他们竖立一个指路的广告牌也要五起五落,甚至有人到路上堵截前来旅游的大轿车。

  王宝义爬上山顶向远眺望,清风拂面,景色如画,富含负离子的空气沁人肺腑。农家院经济是不是我们依靠高山景区扬长避短奔小康的正确路径?死抱住 山上贫瘠的土地一条道走到底就正确?住宿设施与条件的改善是顾客的要求。没有上下水的平房、容易滋生跳蚤的大炕、臭气熏天的旱厕,是否代表乡村风格?如果 消费者不接受,坚持这样的风格有什么意义?王宝义突然顿悟,常州村的路没有错。

  他们在县委、县政府帮助协调下,高姿态出让500亩土地给邻村,并出资20万元帮邻村绿化。终于克服了各种困难,使农家院经济越做越大。眼下驱 车来到蓟县山区,极目远望,逶迤曲折的山路两侧漂亮的农家院小楼星罗棋布。待上得山去,山区特色的旅馆遍布,既清新,又熟悉。清新来自蓟县天然氧吧的惠 赐、农家院全新的设施和主人的精神面貌;而熟悉,则是仍旧带着土腥味的农户乡音、热情的笑脸与热气腾腾的乡间饭食。

欢乐而跃动的蓟县新农村

□刘晓珍

  当今新农村建设都是啥模样?到了什么水平?对我这样成天生活在城里的人还真不了解。初冬时节,来到蓟县的小孙各庄、常州村、郭家沟、小巨各庄和小穿芳峪等5个村走访调研,我重点采访了号称天津(也有说中国)“农家院旅游第一人”的女带头人高翠莲。

  虽已50岁出头依然眉目俊秀的高翠莲是位善谈之人,她记得那是1994年,王宝义书记带着县旅游局、地质局、文保所和生物所的几位专家上九山顶 考察,从她家过,招呼她上山去帮着背干粮。一路上,高翠莲听地质专家讲红色岩石是氧化的结果,茂密森林植被很少见,得知村里有希望发展旅游,心里暗喜。这 就是高翠莲介入乡村旅游业的开始。

  县旅游局要办导游培训班,学费400元,村里没钱,学费和生活费都得自理。高翠莲动了心,说服丈夫,找四邻借了1000多块钱去了。回来后她就 站在村口卖票,有人来就带着上山。有的游人来游玩后累了,想找个地方吃住,可村里一没饭店二没旅店,机灵的高翠莲把自家改造成旅馆。开始让客人看着给,6 块、12块的往上长。后来客人多了,一家接待不过来,她就动员村里其他人家开店。在村委会动员下,1995年又开了两家,1996年共开了6家,1997 年上升到12家,到1999年,村里80%的人家都开了“农家乐”。

  高翠莲自家也是越做越大,1999年建起了能容纳40多人的二层别墅。2004年拆了小院翻盖新院, 2011年她把旧的全扒了,重新盖起4层楼,共投资1000多万。之后村副主任、副支书也跟着拆了旧房重新翻盖新房,现在,村里好多人都谋划翻盖更高更大的别墅楼。

  常州村现有农家乐共50多家,人均别墅占有面积达到600平米,创造就业人口700多人,吸引外来民工1000多人,年接待中外游人18万人 次,村人年均收入达到5万多,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亚太经合组织颁发的“绿色村庄”等荣誉。但也该清醒地看到:做旅游就是在做市场,市场不断变化、 有风险,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门类的市场长盛不衰。旅游市场的周期是10年,常州村的农家乐游已经搞了20年。村民们不少人都办理了无抵押贷款,最高的达到 280万,都在兴致勃勃地扩大再生产,而所有的现有资金和贷款都投在了建设别墅上。在一个相对偏僻的村镇,是否楼盖得越大越高越好?今天依然红火热闹的农 家游市场5年以后会怎样,10年以后又会怎样?有一天旅游市场发生变化,村民们有没有抗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是否该考虑多种经营,不让村村家家都在农家乐这 一条道上跑,将发展的风险减到更小,让新农村建设的前景更广阔。

多彩郭家沟

□杨伯良

  依偎在群山环抱中的郭家沟村,周边山岭叠嶂、清泉争涌,潺潺溪流、积水成潭、深深浅浅、碧波成群。山风习习、满目青翠,蔬果野花、时明时暗,各自烂漫、莫不知名……错落有致的青砖碧瓦四合院就掩映在这样一种悠然的宁静中。

  2000年,郭家沟新任党支部书记胡金领看到本村的山水花木还在寂寞逍遥,就开始了“瞎折腾”,请专家论证,明确了“挖掘水资源、突出水主题、 做足水文章、打造塞上水乡、诗画田园”的发展定位和生态旅游思路。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参与、高端规划、市场运作”的模式,开始了一系列改造工程,立足自 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传承以及经济社会现状,保护优美的原生态肌理,注重山区传统建筑元素,体现“留住田园、留住记忆、留住乡土、留住游客”的理念,在原 来村庄的规模和形状上保持不变,注重人工建筑与自然风貌融为一体,确保体现富庶、乡土和文明的美丽乡村形象的前提下,巧妙地将原来红瓦红砖的民居换成了青 砖青瓦,延续了传统建筑特色;实施山体溪流、里巷街道包装改造提升,完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系统。规划设计了入口观光、野趣观赏、乡宿度假、文化观赏、大 坝娱乐和农田展示六大板块功能区。修建拦水坝,铺设观光路,垒挡墙,建古井茶园;村内里巷翻修后配套安装了路灯,栽植了花卉苗木。在村庄入口两侧建设绿色 长廊,沿村边小溪栽植了各种花草树木,山上山下郁郁葱葱,四季花果满枝,绕村而过的小溪一年四季流淌着清泉,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波光粼粼的湖水倒映着清 秀的山影,采摘园、葡萄架、百年古井、水车、花丛,俨然一幅江南水乡画卷。

  时间就像村边的溪水在悄悄地流淌,就在这悄悄地流淌中,郭家沟人的意识也在不断更新,他们要把郭家沟打造成“京津地区最具北方民居特色的水乡旅 游目的地”。对自然形成的瀑潭景观本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理念进行改造,通过开挖、筑坝、治漏、装饰、补水等艺术性的建设,使自然的水或宏大、或磅礴、 或婉约、或妩媚,姿态万千、撩人心魄。对观光游览车、游客服务中心、星级厕所、公路、观景步道进行更新和改造。开发建设中国金银花科技博览园,陆续打造金 银花主题公园、金银花品种展示园、金银花盆景园、金银花迷宫等一系列主题景点,丰富了旅游产品,放大了产业叠加效应。

  天然、恬静、安逸的郭家沟,头顶是湛蓝的天空,四周是翠绿的山色,脚下是汩汩溪流,耳边是蛙唱虫鸣……这是郭家沟人用梦想和汗水描绘出的一幅多彩画卷。

  来吧,朋友。走进郭家沟,走进农家院,推开一扇窗,凭栏听风、掬水映月,看蜂飞蝶舞、赏柳绿花红。胜日寻芳,看水光潋滟;微雨踏莎,品山色空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