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文化类视听节目如何适应融媒体环境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18日08:25 来源:中国作家网 秦瑜明 林宸西

  在与其他类型节目的碰撞交融中,我国文化类视听节目发展曾长期呈式微之势,特别是在泛娱乐化大潮中文化类节目长期处于求偏安于躁动的媒介生态圈 一隅而不得的无奈境地。从2004年央视《读书时间》停播、2009年底以“人文历史”立台的阳光卫视淡出观众视野,到2015年初凤凰卫视《开卷八分 钟》停播,10年间凡此种种,可见文化类节目生存之维艰。不过,与此同时,诸如央视《百家讲坛》、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及北京卫视《这里是北京》等具有 鲜明文化特质的节目始终滋养着文化类节目不息之脉,及至《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客从何处来》等广受关注,网络文化类节目《一千零一夜》《局部》渐成气候, 又昭示出文化类视听节目生机勃发的复苏前景。

  究其原因,融媒体生态环境正赋予文化类视听节目新的生存空间——一方面,多屏化的媒体使用需求使受众细分积聚,易于形成文化类节目收视的长尾效 应;另一方面,融媒体环境中文化类节目较娱乐类等节目所具有的内容优势进一步凸显,非线性视听传播方式使文化类节目越来越易于获得高重复深度欣赏,视听传 播多形态的并存与共享进一步拓展文化类节目在内容衍生与制作衍生上的优势,使文化类视听节目易于在融媒体的生态环境中与多样的类型节目和用户群体形成深度 交流与互动。

  融媒体生态中的文化类视听节目

  首先,文化类视听节目在媒介生态整体中不可或缺。文化表现为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经验中累积成的惯习,这种惯习与视听传播行为紧密互动形成以文化性内容为主的文化类视听节目,文化类节目天然具备广泛的受众基础,可以与受众建立心理深处持久的亲近和共鸣。

  其次,文化类视听节目繁荣是媒介生态系统完善的必然选择。文化类视听节目的数量、质量影响甚至决定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大众传播的基 本功能之一即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担负文化传承的义务和使命,而人类的信息接收习惯决定了融媒体环境中基于影像传达的信息将占据最具优势的 地位。

  再次,文化类视听节目繁荣是保持媒介生态物种多样性、实现媒介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为实现媒介生态的平衡,正常优质的媒介环境中文化类内容不可 或缺。根据待遇平等的多元性原则,一个媒介系统提供内容越多样,其生态环境越平衡,内在结构关系也就越平等,尤其当娱乐类节目因户外真人秀样态的火热而渐 呈鲜花着锦之态的今天,给予文化类节目足够关注,当为我国融媒体环境整体的生态平衡提供重要的可能性选择。

  最后,重视文化类视听节目是社会生态系统演进的现实需求。媒介体系是完整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媒介生态的完善与社会生态的演进密切相关。我国文 化类视听节目能否兴盛,更多取决于现实的社会需求,而当前我国文化类节目受到关注同样基于政治生态系统的需要。文化类媒介产品在知识传播、观念传达、文化 传承、思想塑造等方面的天然优势使其越来越受到政治体系的关注。当世界范围内以法国、韩国等为代表的诸多国家制定系统性法律政策扶植本土文化产业之时,中 国政府也愈加意识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近来政府管理部门已将对文化产业的重视转化成为对文化类视听产品的各类扶持政策,在政策、资金、法律法规 等方面的倾斜将愈益促进文化类视听节目的发展。此外,我国文化类视听节目受到关注,也基于经济、受众、技术等多生态系统变化的需要,受众媒介文化和媒介素 养提高、新媒体时代节目细分化程度不断加深等诸多方面产生的变化也均为文化类视听节目复苏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文化类视听节目目前仍处弱势地位

  现实生态位与基本生态位不同之处在于其着重考虑物种与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其在自然界中物种真实存在的生态位。文化类视听节目的基本生 态位虽然得天独厚,但现实情况是当前我国文化类视听节目在融媒体环境中的现实生态位委实堪忧。如河南电视台王少春对省级卫视涉及传统文化的电视栏目的调研 结果显示,文化类栏目在省级卫视分布呈“三少三多”局面——东部发达省份分布少,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多;一线卫视分布少,二三线卫视分布多;黄金时 段播出少,非黄金时段播出多。传统文化电视栏目省级卫视平台整体分布情况也映射出文化类视听节目在我国当前融媒体环境中绝对弱势的地位。

  文化类视听节目的基本生态位与现实生态位间出现不合理的极大落差,不能仅仅归结为文化类视听节目自身的问题,否则很难解释以央视《美术星空》 《读书时间》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品位、人文情怀和美誉度兼备的电视文化节目为何在本世纪初更为宽松的电视媒介生态中即遭淘汰。实际上,文化类视听节目基本生 态位与现实生态位存在落差与我国媒介生态中强势物种日趋单一、单一物种同质化竞争日趋恶化的状况密切相关。仍以电视节目为例。我国电视节目的同质化竞争可 谓愈演愈烈,电视机构无论影响力大小、实力强弱,都将注意力集中到明星秀、真人选秀、歌唱比赛等最大限度满足观众感官愉悦的娱乐节目上,而每档火爆的节目 又都能迎来摩肩接踵的模仿者,有《爸爸去哪儿》就有《爸爸回来了》,有《花儿与少年》就有《花样爷爷》……且不论这些越来越多移植自海外的“外来物种”在 与本地物种嫁接的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至少应该引起警惕的是,目前我国电视业无论怎样激烈竞争实质上都是电视娱乐节目的竞争。当电视机构把越来越多的 精力投入娱乐节目当中以应对越来越高强度的竞争之时,实际上正在不断牺牲以文化类节目为代表的弱势物种的生态价值。

  文化类视听节目复苏的对策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同样是媒介生态定位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在我国竞争日趋激烈的融媒体环境中,文化类视听节目如何顺应媒介环境, 强化传播效果从而实现社会功能上的自我复苏?这就要求文化类视听节目基于其在整体媒介生态中的生态位进行深入分析,寻求精准的生态定位。

  首先,文化类视听节目的生态定位应强调生态位细分。强调生态位细分,重点在于强调与娱乐类节目等强势物种竞争时,文化类节目应注意找准差异化的 定位。娱乐类节目同质化竞争容易引发受众心理疲劳,而内容丰富、品味独特的文化类节目相对更易引发特定受众持久接受。如河南卫视戏曲栏目《梨园春》持续播 出20余年,其持久性主要来源于特定的受众群,这类细分化受众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其形成的长尾效应助力文化类视听节目在复杂的媒介生态中稳守基本盘,也为 节目挖潜蓄力提供了立足之本。

  其次,文化类视听节目的生态定位应注重生态位创新。生态环境越复杂、竞争越激烈,文化类节目越要注重生态位创新。近来电视文化节目越来越注重表 现形式上的创新,如《汉字英雄》开发独具特色的十三宫舞台,北京卫视《档案》节目讲求与叙事内容密切结合的演播舞美设计等,网络文化类节目则更追求多样化 表达,如《一千零一夜》为契合年轻人视觉语言欣赏能力的进化,以“行走”的方式呈现“只有晚上,只在街头,只读经典”的阅读理念。

  再有,文化类视听节目的生态定位须立足生态位整合。媒介生态位整合是指多个媒介种群依据同中心的相关度进行重新组合,合理改进,甚至纳入其他媒 介种群,将主要资源和能量进行最优化的集中以增强竞争力。融媒体时代为文化类视听节目拓展出新的传播空间,传统媒介生态中文化类节目难以克服的传播障碍变 得微不足道,比如对于线性顺时序播出的电视传播而言枯燥抑或深奥的文化性内容,在网络传播中却可能大行其道,典型的如《TED公开课》等依托最简单演讲、 授课方式完成的节目,就因满足网络传播的非线性和强选择性优势而广受欢迎。同时,在多屏融合的时代,文化类视听节目的传播必须考虑适应融媒体生态环境,进 行立体化节目运营,如《汉字英雄》策划之初就与视频网站爱奇艺进行台网联动,在网络、手机、平板电脑、APP等终端获得超高关注。文化类视听节目生态位整 合要求节目运营者从融媒体全生态链的角度出发,结合融媒体时代媒介生态特征进行节目立体运营,为节目融入全新媒体生态开拓思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