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一曲《白毛女》 昂扬“中国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18日07:56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云雷

  12月15日,北京已进入寒冬,但在中国剧院的剧场内,却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歌剧《白毛女》复排巡演以来,回到北京,在这里举行首场演出。剧场外北风呼啸,一票难求,剧场内欢声笑语,观众们都在期待这出经典剧目的上演。此次复排的歌剧《白毛女》,自11月6日在延安首演后,在山西、河北、广东、湖南、浙江、上海、山东、吉林等地巡演,所到之处,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此次回到北京压轴演出,更是受到文艺界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70年前,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诞生了歌剧《白毛女》;70年后,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歌剧《白毛女》复排和3D舞台艺术片拍摄,以及全国巡演等一系列活动,成为文艺界的一件盛事。开展歌剧《白毛女》首演70周年纪念活动,是文化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的具体举措,旨在发扬优秀传统,弘扬经典作品,引领创作方向,培养艺术新人。

  此次复排《白毛女》由原作者贺敬之亲自为剧本把关;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王昆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政委乔佩娟担任艺术顾问;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彭丽媛教授担任艺术指导;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张奇虹和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分别担任舞台剧和3D舞台艺术片导演;中国交响乐团团长、作曲家关峡担任音乐总监;“喜儿”和“大春”分别由雷佳、张英席等出演。

  在熟悉的“北风吹”的旋律中,歌剧《白毛女》徐徐拉开帷幕,又将我们带到了中国人民受苦受难的那个年代:1940年,在河北北部一个山村,村干部和村民都说曾在庙里看到过“白毛仙姑”,要他们每月初一、十五上供。于是区干部带人夜里到奶奶庙捉鬼,终于逮住了这个“白毛仙姑”,经审问才知道,“白毛仙姑”原来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儿,被村中的恶霸地主以讨债为名逼死父亲,抢掠回家,后来地主要续娶新人,想阴谋害死她。她逃到深山一住多年,因缺盐全身发白。她常到奶奶庙去偷贡品,被村人看见,称为“白毛仙姑”。区干部告诉“白毛仙姑”,世道变了,将她从山洞中解救出来……

  这个当年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传说,由延安鲁艺改编为歌剧《白毛女》。1945年4月,在中共七大召开期间,《白毛女》在延安公演,观众中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中央首长,因为戏票紧俏,陈赓将军是坐在窗台上看完演出的。首场公演盛况空前,一时间延安到处飞扬着“北风吹”、“扎红头绳”等曲调。

  歌剧《白毛女》的成功,既与故事的传奇性有关,更主要的是延安鲁艺创作集体的艺术创造。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文艺“为人民”成为文艺界的核心命题,鲁艺创作集体中从周扬、张庚等组织者到贺敬之、丁毅、马可、张鲁等具体创作者,都认可并信奉这一艺术理想,并将之作为创作《白毛女》的艺术追求。他们将来源于生活的“白毛仙姑”的故事,进行艺术上的构思、提炼与升华,赋予了这一故事新的主题与新的艺术形式,使之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旧社会将人逼成鬼,新社会将鬼变成人”这一全新主题的提炼,使这个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成为一个能反映时代变化本质的“中国故事”。在艺术形式上,歌剧《白毛女》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新歌剧”不同于西洋歌剧,也不同于中国的民间戏曲,是鲁艺创作团队在秧歌剧基础上的一种新创造,也是歌剧民族化与戏曲现代化相互融合的一种新探索。

  《白毛女》作为我国民族歌剧的开山之作,是中国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作品。70年来,《白毛女》被改编成京剧、芭蕾舞、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演遍祖国大江南北和海内外,艺术魅力历久弥新,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新时期复排歌剧《白毛女》并进行广泛传播,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不少文艺界专家认为,这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意见》精神,落实中央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精神的一个有力举措。针对当前文艺创作中存在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等现象,充分发挥《白毛女》在创作观念与创作方法上的导向作用,对于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有着多方面重要意义。

  新版《白毛女》以“守本创新”为原则,更加强调回归歌剧艺术本体,突出音乐性、歌唱性和旋律性。“赵大叔讲红军”、“穆仁智强抢喜儿”等几场戏中,把以前的对白和台词改成了唱段,增强了歌剧的感染力;“喜儿和大春在山洞相逢”一场,恢复了两人的二重唱,声情并茂,催人泪下,生动地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主题。在最后的大合唱“太阳出来了”的激昂歌声中,观众的情绪达到高潮,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起立热烈鼓掌。

  在现场观看演出的观众中,既有年过花甲的老人,又有天真烂漫的儿童,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既有不同部门的领导同志,又有专家学者,也有普通观众。在观众席上,我们还看到了郭兰英的身影,她是第二代“喜儿”的扮演者,也是此次复排的艺术顾问。从观众们的热烈掌声中,大家强烈感受到《白毛女》作为经典的魅力,也可以看到此次复排的巨大成功。很多人认为,一曲“白毛女”,传唱70年,老年人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过去的苦难,青年人从中可以看到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不少文艺界人士谈到,《白毛女》是旧时代中国故事的生动诠释,今天的中国正行走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继承《白毛女》的创作精神与创作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在新时代讲述新的中国故事,勇攀人民文艺的新高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