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文学的工业化将杀死文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17日16:52 来源:腾讯文化

  文艺与商业的关系,自20世纪以来,一直是个困扰着文艺也刺激着文艺发展的难题。当代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资本深刻地嵌入到文艺生产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中国这样后发现代化国家来说,资本不仅是嵌入,而且,在网络文学等新媒体领域,资本甚至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因而,如何认知新媒体时代文艺生产中的资本,如何分析资本在文艺生产中利与弊,如何体现文学的主体性,这些,都是当前的文艺生产给我们的文艺研究提出的新问题。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举办“新媒体时代文艺生产中的资本力量”学术研讨会,邀请学者与媒体代表共同探讨,以下为会议摘要。

  白烨:文学的阅读趣味在与资本化合谋

  2008年7月盛大文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盛大网络旗下主要企业之一,和盛大游戏有限公司、盛大在线有限公司一起,走上集团化发展轨道。因此,我在2009年中国文情报告的总前言里面有这么几句概括:传统在坚守,类型在崛起,资本在发力,格局在变异。

  我们对资本有一个认识过程,过去总认为它有特定的意识形态,保持一种警惕,或置疑。这些年我们不断认识它,我觉得要把资本跟几个概念分开,它跟钱、货币、资金、经费都不是一回事。资本跟什么有关系?跟工业化、市场、剩余价值有关。从这些年的整个情况来看,资本在生产和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除了网络文学公司本身的发展,还有一些大型商业网站、门户网站进入网络文学,迅速形成了工业化的生产目标,在工业化的背后跟资本有关。目前研究网络文学的两个层面,一个是文学(或美学),还有一个应该是资本。

  受众对文学的阅读趣味跟资本化合谋,也是值得关注的现象。比如现在文学欣赏、影视欣赏中的游戏化趣味,是和游戏产业的合谋,这使得市场不断做大。

  陈福民:中国现代文学始于稿费制度

  从文学的传承来看,古典文学的诗词写作者不必面对现实的生产关系,文学的美学价值、精神价值被视为绝对价值,这种观念一直遗传下来。但今天有所不同的是,我们还需要处理文学与资本和经济的关系,这是文学现代性的意义之一。复旦大学栾梅健教授认为现代文学史是从作家有稿费时开始的。我们通常说现代文学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推倒了文言文,这是从意识形态、语言形态、精神形态描述的,而栾梅健给了一个新的角度。过去的写作者,比如韩愈、李白不会考虑现实的经济关系。

  中国现代文学已经发生了100年,稿费制度在深刻地影响写作者,一个写作者选取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什么样的生活题材,甚至因为读者需求而改变他的小说结构,比如一个主人公死了,这个戏演不下去了,读者特别喜欢,强烈要求这个人物再复活,因为与读者间的经济关系,作者不得不把这个人物写活或者写续集。我们都认为这是一个文学的变化,其实它跟背后的资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因素在现代文学史上一直到我们当代文学史上是被遮蔽的。

  杨庆祥:现在的网络文学正是五四精神所反对的

  阿德诺有句话:“我不反对文学的大众化,我反对的是文学的工业化。”

  我推荐《21世纪资本论》这本书,理由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资本的反复批判远远不够,甚至没有最起码的简单意识。因为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虚幻的国家意识形态的批判上,然后由此抒发对资本特别多的自由主义的想象。在整个的人文领域,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可能走出了90年代的意识形态,而人文学界在近十年后知后觉,基本上没有走出来。

  我们没有意识到现代资本一个很本质化的特点是不仅仅生产商品和消费,他是在生产观念和意识形态。我们总是对资本特别乐观,希望它可以开辟更多的空间和自由,现在看来不是这样的。网络文学我们对他也寄予厚望,觉得它可以创作出不同于国家文学的东西,其实没有,而是变成了另外一个层面的国家文学。当然这个可能会引起争议,但是我觉得可以讨论。

  目前的资本对于我们文化的影响,其实是多方面的,比如对文化形态的影响,具体到每一个作品,比如微电影是一个形态,它非常短。而网络小说,通常四五百万字,电视剧我听说编20集是不要的,要编就80-100集,因为需要让观众可以不停看下去。我们经常讲文学和意识有合适的形式来表达,但现在这个合适的形式不需要了,要不就是短到瞬间即逝,要不就是像英剧或者美剧一拍就几季,每个电影都会在最后留下一个尾巴,准备拍下一部,当然最后拍的越来越差,比如007,最后这一部生产模式最工业化,资本化最成功,但是他提供的精神产品是最糟糕的。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是资本化对写作者内在的影响,比如对格非、苏童、余华这一批号称要拒绝资本化的作家,或者对80后的非网络作家,在美学上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觉得写作依然以精神性为中心,我不认为目前网络文学有海量作品、大量读者,就能代表传统文学的势微,或者代表有一个新文学体裁的出现,这还需要时间考量。任何时代看二人转的人都比看《红楼梦》的人多。西丹尼尔·贝尔写《资本主义文化矛盾》(1976)时资本主义的工业已经非常发达,但是他在书中特别强调,他在文化上依然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他认为最好的文化还是那些少数的阅读,而不是说有一万个订户、十万个粉丝,你这个作品就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审美高度。

  网络文学和大众文学是有区别的,五四时候所倡导的大众文学恰巧是要反对我们现在的网络文学,五四的大众文学有再造文化的诉求,但是我们现在的网络文学回避这个维度,仅仅谈阅读的快感、消费、抚慰、治愈、爽……

  现在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资本的力量越大,反弹力也就越大,我相信一定会有更有意识的、更独立的思考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起来,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学,或者新的想象的方式。

  马季:网络文学存活率仅1/5000

  网络文学这个问题像个多棱镜,在不同的场合之下,话语方式不一样,甚至得出来的答案还有相互矛盾冲突的地方。但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如今文学的方式肯定和是不一样的,资本和文学的关系已经摆在面前了。

  在所有的互联网文艺形式中,与网络游戏、音乐相比,实际上网络文学的资本规模是最小的,但是它的社会影响却最大。它在互联网领域以小搏大,而且已经成功的确定了地位。现在的文学IP基本上是产业链条的发端,没有它的话,产业链条是不成立。

  IP导致资本重视商业,不重视文学规律,因此在文学网站里面文学专门人才的地位很低,不及技术人员的地位,商业管理人才地位最高,收入也是这样。面对这个现象,我们反过来又想,没有资本介入,肯定不会对网络文学有这么大的推动,目前平均每天有1.7亿个汉字的更新量,每年有600亿的汉字的更新量。这样的大浪淘沙,5000个人经过淘汰,可能会有1个人留下来。

  王姝蕲:网络文学是没有塔尖的金字塔

  网络小说大浪淘沙,会有五千分之一的好作品留下来,但这些好作品之中能否产生伟大的作品,不容乐观。

  如猫腻所说,“VIP订阅制度是网络文学立身之本和根基,是这个行业能够生存并发展到今天的最根本原因。”但我们也应注意到这套商业体制下生产出来的网络文学,会变成一个没有塔尖的金字塔,底部庞大泥沙俱下,腰部有极具商业价值的爽文,但是塔尖能代表这个时代精神高度、审美高度的作品严重缺失。

  前vip时代,网络小说的选拔是精英导向与大众导向并重,起点中文网成立之初,罗立创建的天、地、人榜,以及争议榜,由编辑评选,更看重品质,天榜的评选标准是“优秀且伟大”。所以很多人气不高,但境界高的小说仍然有机会挤进天榜,成为大神。

  进入vip时代以后,阅读榜完全由用户主导,如杨早所说“通过正版订阅、月票、催更、打赏、加更票等一系列商业化设定,读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而作者俨然变成了文字的计件工人。”作者必须照顾用户体验,读者要爽要快,一个新入行的作者,仅完成每日3千字的保底更新量很难突围,也有网站明令要求日更不低于6千字。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每日6千字的高压之下怎么可能出精品?文学很多时候是需要慢的,莫言、苏童、余华等作家如果进入vip订阅体制,在日更字数这第一关就要被淘汰。

  很容易想到一个对策,每天精心写1千字,写上一年存足30万字,然后每天6千字往外发,既保证更新速度也保证品质。但是网络小说被推荐的前提是与网站签约,对于没有议价权的新人,大多数网站的签约合同要求作者将著作权、改编权全部转让给网站,期限是永久。一个视作品如孩子的作者,在面对这份合约时会犹豫,这样的合约会把真正有文学理想的人逼退,退回到传统文学的生产体制中去,即便文学期刊式微、图书出版萎缩,读者少、收入少,但作品总归还属于作者自己。

  也许我们说,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旦,资本市场的文艺作品满足商业需求即可,精神价值的使命交给传统文学。但问题又来了,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学之所以成为文艺的主导形式,最早是由于印刷时代技术限制,在网络时代初期是由于带宽限制,文字比其他多感官参与的文艺形式更易传播。随着技术发展,新的载体将促进视频、感官虚拟游戏等发展,而越高级越复杂的文艺形式越需要依赖资本投入,如果资本市场一直驱赶文化精神,我们将“娱乐至死”。

  李云雷:资本主导文化生产始于90年代

  在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之间,文学以大众化为中心,从创作倾向到出版发行各个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大众化倾向的艺术体系,另外当时书的定价格很低,发行网络覆盖到工厂和很偏僻的乡村,也符合大众化的特点。到了80年代强调的是精英化,精英化的产生无论是因为体制过度也好,还是矛盾冲突也好,总之在80年代形成了真空阶段,在80年代以前和以后都不会有这样的一个时期如此注重艺术家独立的艺术探索。因为在80年代以前,我们更加注重大众化的文艺,而9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生产力量的兴起,文艺创作是资本化的。所以我觉得如果概括这三个不同的阶段,50-70年代是大众化的文艺生产。80年代是精英化文化生产,90年代就是以资本为中心的文化生产。我们现在面对资本化的力量越来越大的生产的时候,我们应该好好的研究一下,精英化和大众化时期历史经验,面对当下现实问题的一些力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