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雕塑,与城市共呼吸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17日07:56 来源:人民日报 周飞亚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雕塑萨宾娜。

  “阳光是我的朋友,雨是我的敌人,它们的联盟让我拥有了彩虹。”意大利摄影师米歇尔·齐奥内,如此诗意地描述了他在欧 洲拍摄城市雕塑的过程。3个月的拍摄,他造访了希腊、丹麦、瑞典、德国等国的15个城市,经历了冰雹、地震,与法国恐怖袭击擦肩而过,可谓历尽波折。但最 后,留在米歇尔心中的却是明丽的彩虹,而留给人们的,则是参展的上百幅作品。

  摄影展“不朽的城雕”,是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与青岛市 共同打造的城市公共文化品牌。中外两个拍摄小组,共创作了近万张作品。进入他们镜头的都是曾当选“欧洲文化之都”的城市里最负盛名的雕塑;而展出地则是 2015年“东亚文化之都”青岛。雕塑与摄影两种艺术的对话,为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的交流搭建起又一座桥梁。

  帕特农神庙的女像柱,会让人认出雅典;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雕像,会让人想到柏林;礁石上的小美人鱼,会让人记住哥本哈根……雕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与史书。展览现场,人们穿行于变幻的光影,仿若穿行于一个个城市、一段段历史。

  欣赏之余,也有观众发出这样的疑问:城市在生长,这些古老的雕塑,如何与现代城市风格相融合?

  摄影师们用作品给出了答案——所有的雕塑都被放在了环境中去表现,着重表现雕塑与环境间无声的互动,而不仅是对其本身的特写,其中不乏一些抽象的现代派 雕塑。城雕的价值并不能用年份来衡量,况且,在米歇尔看来,“让古老与现代来一场对话”也别有意趣。“最好的照片其实是你眼前的景致。什么样的照片都赶不 上你站在雕塑前面,用自己的双眼去欣赏。”

  是的,喜欢雕塑的人怎能满足于照片?好在,这场展览只是预热,接下来,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 心还将邀请数十位中外知名的雕塑师,来为青岛量身打造。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明说,公共艺术应与市民的需求对接,特意将摄影展放在商场而非美术馆,也是 为了更接地气,让艺术更亲民。

  中国并没有城市公共雕塑的传统,近年来的城市化进程中,也曾出现各城市雕塑造型雷同、雷人的现象,遭到不 少诟病。摄影展所勾勒出的欧洲城雕发展路径,或许能提供参考。对于不少参观者来说,他们领悟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城市的雕塑,一定要有一个城市的故 事。毕竟,不朽的城雕,真正令其不朽的其实并不是雕塑本身,而是其中所沉淀下来的城市气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