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四面来风》:民乐与国际的对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30日17: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陈 璐

  11月22日,作为波兰“华沙之秋”国际现代音乐节——北京之夜特别音乐会,同时也是紫禁城室内乐团“音乐国际对话与合作”系列之三,由中国音乐学院、波兰密茨凯维奇学院、北京音乐厅共同主办的《四面来风》音乐会在北京上演。这场以“中波合作”“音乐探险”为关键词的音乐之旅,既是一次现代音乐领域的探索与展示,也为中国民族音乐走出去提供了新的路径。

  《四面来风》刮出新气象

  飞扬的暴雪也阻挡不了北京听众的步伐。当晚,音乐会演奏的曲目中,由“华沙之秋”音乐节委约中国作曲家创作的2首作品系首次在国内上演,由紫禁城室内乐团委约波兰作曲家所作的5首作品更是首演,能够“先听为快”,对音乐爱好者而言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如潮的掌声说明演出没有令大家失望。紫禁城室内乐团精心演绎的一首首曲目,让人们听到民族音乐的不同声音,感受到现代艺术直击心灵的人文关怀。

  “丽迪雅·叶林斯卡的《彻底》有种温暖的感觉,流露出中国山水画的痕迹;皮欧特·瑞莫是个电子音乐迷,他的《次普亿落土》结构复杂,体现了年轻人对社会的观照;沃伊泰克·比也勒哈什的《一年以后》包含戏剧性、人物造型等元素,却又非常严谨……”紫禁城室内乐团艺术总监刘顺如是解读。据介绍,几位波兰作曲家为了更好地掌握中国乐器音响,不但反复观看琢磨相关视频,还于2013年和2014年两度来华,向紫禁城室内乐团的艺术家请教演奏方法,这些作品是他们长期深入研究之后的感悟,融汇了波兰作曲家对中国器乐的理解和创造。

  叶国辉的《暮江吟》营造出朦胧和古朴的意境,秦文琛的《听谷》则受到宋元山水画的启发,但正如两位中国作曲家在接受采访时所说,这些创作中都蕴含了他们穿越中外古今的积淀与思索,而灵感的来源有时甚至是“远离音乐”的。熟悉又陌生的曲调,让人们感受到不同文化碰撞所带来的新鲜气象,而这正是现代音乐的魅力所在。

  中波合作创作触发连锁效应

  据密茨凯维奇学院亚洲事务总监马丁介绍,此次音乐会是历时4年之久的合作的成果。早在2011年,紫禁城室内乐团受中国文化部委派出访了包括波兰在内的中东欧9国,受到广泛欢迎。在波兰“中国文化年”演出期间,其与波兰接待方密茨凯维奇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就利用双方现有资源建立新的合作模式达成共识。

  2012年夏,密兹凯维奇学院资助波兰青年作曲家布莱森来华,开启了两国音乐家的合作之旅。2012年10月,在中国文化部主办的“中东欧地区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访华考察”活动期间,紫禁城室内乐团精湛的技艺、创新的理念令来访总监耳目一新,“华沙之秋”国际现代音乐节艺术总监塔德乌什·维列斯基当即与刘顺达成合作意向,邀请紫禁城室内乐团参加2014年“华沙之秋”音乐节并举办委约专场音乐会。随后,塔德乌什·维列斯基等波兰顶尖中青年作曲家又接受紫禁城室内乐团委约,为本场音乐会创作多首曲目。

  “波兰作曲家在创作中学到很多东西,紫禁城乐团也在互动探索中获得启发,这样的合作创作是真正有价值的交流。”马丁说。

  塔德乌什·维列斯基对记者说:“中西器乐有很大不同,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比如中国民族乐器较为狭窄的音域,反而为我们提供了在狭窄中创造丰富的机会。”与此同时,他强调了解中国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的过程也是中波作曲家深入交流的过程,通过反复的磨合,他们熟悉了中国文化和乐团的音乐家们,双方达成了充分的沟通和了解。“这不仅是音乐的交流,更是人与人的交流。”

  正如紫禁城室内乐团团长杨靖所说,中波联合创作项目是两国音乐家充满创意的探索性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其引发的效应,更是连锁的、延续的。据介绍,德国重要的现代音乐机构已通过“华沙之秋”表达了与紫禁城室内乐团合作的意向,后续还会有更多的共同创作和音乐演出。

  在国际语境中促进民族音乐传播

  紫禁城室内乐团由中国音乐学院的著名音乐家组成,自2008年成立以来多次出国访演,是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并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民族室内乐团。在继承中国优秀音乐文化传统的同时,其着力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时代创新,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传播。

  作为资深琵琶演奏家,杨靖说,不拒绝任何风格和方式是紫禁城乐团艺术家的特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探索中不断擦出新的火花。紫禁城乐团每次出国演出,都会精心挑选曲目,推出独具特色、反映当代中国音乐家气质的民间音乐和与西方观众欣赏语境相近、易于产生共鸣的创作音乐。“民乐走出去,一定要拿出最优秀的东西,保持最敬业的态度。除此之外,委约创作等与国外艺术家深度合作的方式,应成为中国民族音乐乃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

  事实上,紫禁城室内乐团近年来已委约中外著名作曲家,为乐团创作了数十首风格多样并具有实验性与探索性的原创作品。刘顺说,室内乐是中国当代音乐传播的重要窗口,要走进国外主流音乐界并为广大听众接受,就要走出自己的“方言区”。“传统是一条长河,是不断在变化的。民族音乐的发展不能僵化不前,要在碰撞中寻求共鸣,在实践中发现新语,这与中华文明的豁达博爱是相一致的。”

  紫禁城室内乐团曾先后与俄罗斯、新西兰、美国的乐团和音乐家联合演出,同时与波兰、西班牙、塞尔维亚、匈牙利、新西兰的作曲家协会,以及惠灵顿音乐学院、堪培拉大学亚洲文化中心等学术与文化机构开展跨文化的音乐交流与合作。叶国辉非常支持这种通过深度合作推动交流的方式,认为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的交流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同时,合作可以共同表演、征集创作等多种形式展开,或将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