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文学自由谈》何以30年不变依然保持生命活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27日11: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几乎所有杂志从创刊以后就在不断改版改进,无论封面、版式、内容、彩页数量,优势栏目等无一不在改变计划之列。2001年全国期刊市场就有80余种杂志大“变脸”,以全面改版吸引读者。而《文学自由谈》创刊30年来却没有太多变化。这是一种坚守,还是不够与时俱进?在《文学自由谈》创刊30周年纪念活动上,与会嘉宾对此持不同的看法。

  中国文学批评界的现状,越来越让《文学自由谈》显示出了自身的价值和独特之处,河北作家陈冲在肯定该刊地位的同时,也提出《文学自由谈》是一本非常稳定的刊物,它的办刊宗旨、办刊风格和气度,包括它的整体水平,都很稳定。“稳定是个好话,但是它也包含着没有非常明显进步的意思。”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阎晶明注意到,30年来,许多刊物在谋求改变,变成大开本,变成精装,加厚,或变成报纸,再加上创办子刊,而《文学自由谈》一直未曾改变,非常有自己的定力。

  但是,阎晶明也注意到,《文学自由谈》始终比较活跃,但不是在改变自己状态前提下的活跃,表面上看好像并没有寻求多少变化,可是“在不变中保持着生命活力”,这在阎晶明看来非常不容易。他认为《文学自由谈》的封面人物,给不同的批评家展现形象的机会,这是非常必要的,本身就是一种历史记载,堪称中国批评家的画廊,很有价值。阎晶明说,比这个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编辑方针、编辑思路,配得上他们的刊名。能够称为“自由谈”的刊物,不但文学领域是唯一的,在其他领域也没有,那么能不能做到自由谈,做得到底好不好,能不能被文学界、批评界所接受,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30年的历程,《文学自由谈》不但发表了大量畅所欲言、针锋相对、有独立见地、说真话讲道理的批评文章,而且在文学批评的文风方面,在中国文学批评界也形成一种风格,或者说是一种能量的补充。”阎晶明指出,人们对中国文学批评的现状不满,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比如学术评价体系导致文学批评在文风、文章格局等造成一种程式化、八股式格局,制约着文学批评的发展。如果学术科研的评价体系不改变,文学批评的评价格局也很难彻底改变。而在这样一种格局中,我们必须承认,《文学自由谈》倡导了一种非常新颖的、随笔式的、坦诚相见的文学批评样式。同时,刊物具有广阔的胸怀。它发表了许多尖锐的批评性文章,但不是几个人的意气之争,不是在办流派式的同仁刊物,它给商榷者、反驳者提供了同样的平台和空间,甚至是更大的空间,使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都能够充分发表意见,这是很不容易的。

  “作为《文学自由谈》创刊时的编辑,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觉得自己是在这本刊物的摇篮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很多年为这本刊物组稿、编稿,和许多作家、评论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共同度过了新时期文学的激越和当下文学的繁荣。”在《文学自由谈》创刊30周年纪念活动上,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赵玫说,期望未来的《文学自由谈》始终秉承着自由的精神、无畏的勇气,继续发展。

  创刊于1985年的《文学自由谈》,伴随着新时期文学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该刊始终保持锐意前行的姿态,其“不推敲人际关系,不苛求批评技法,不着眼作者地位,不体现编者好恶,不追随整齐划一,不青睐长文呆论”的选稿思路,颇受众多读者、作者的欣赏,已然成为刊物的特色标志。在该刊“30年作者奖”评选活动中,李国文获“功勋作者奖”,陈冲、李美皆、韩石山、陈世旭、李建军、狄青、李更、唐小林、冉隆中获“重要作者奖”。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