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二十四道拐》作品研讨会发言摘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25日07:55 来源:中国作家网

  贵州故事构建国家表达语系

  本土剧目搭建国际交流桥梁

  ——《二十四道拐》作品研讨会发言摘要

 以上为《二十四道拐》剧照

  9月22日,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在京组织召开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二十四道拐》作品研讨会。研讨会由国家新闻出版 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王丹彦主持,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姚远在会上致辞,他说:“我们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个重要的历 史结点上,能够推出一个比较好的文艺作品,不仅是贵州人民的愿望,也是我们遵循中央领导关于文艺创作方面相关的要求,是一个具体的实践。”贵州省作协主 席、贵州文学院院长、《二十四道拐》总制作人、总编剧欧阳黔森介绍了该剧的创作,他说,“创作这部作品,希望能恢复国家民族记忆,恢复同盟军二战记忆。中 美同盟军在这条国际运输大动脉上并肩战斗、浴血奋战,共同缔造的二战后的和平和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来之不易,决不允许任何人肆意抹黑和妄想颠覆。”来自文艺 评论界和电视艺术委员会的专家共19人参加了研讨会,专家们从剧本、故事架构、人物设置、艺术价值、历史意义、现实意义等方面展开深度解读。

  铁三角解决创作难 高品质成就播出热

  欧阳黔森介绍说,“这个题材是列入贵州‘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影视剧。与庞敏张玉中导演的铁三角关系在《雄关漫道》时就结下了,我们一起攻坚拍摄 难题,在边拍边写剧本的情况下,300个人的队伍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最终完成了这部献礼片。在拍摄过程中,王伟国老师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李准老师、 仲呈祥老师等专家都给我们很多对决策具有重大意义的指导性意见。从我个人的创作经验上来说,今天的播出成果也在意料之中。我做片子一般不考虑市场,只在乎 是否符合中华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战士需要对观众趣味和影视美学进行引导,而不是单纯跟着市场走。作为创作者,我们要有温度,有温度才能写出 热血的东西。”

  导演张玉中回答了专家们提出的问题,并对大家对“铁三角”的褒奖表示感谢,希望以后有机会跟欧阳黔森主席、庞敏主任有深度合作,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电视剧《二十四道拐》制片人庞敏讲述了拍摄时的情况:晴隆县这个地方是不具备拍摄条件的,一个组分了11个地方住,我们开机饭分了三个地方同时 进行,群众演员全是当地的老百姓和有机关干部。扮演日本鬼子的,是从学校里挑的个子大一点的男孩子来,男孩子不够,找一些女孩子穿着军装在后边待着。

  

  陈先义(《解放军报》社文艺部原主任、文艺评论家)从《雄关漫道》到这部戏,贵州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欧阳黔 森他们的“铁三角”组合,不写大人物,着手个人事迹,也形成了一种特色。当今抗战剧内容局限,这次却在贵州拍摄,这个剧能成为央视全国收视冠军,给我们开 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这部剧放到国际上,有助于让世界了解我们中国人的宽广胸怀,有利于了解中美联合抗战的光荣历史。这部剧与其他剧有很多不同,它展示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抗日战争对二战的巨大贡献。《二十四道拐》就是最好的历史聚焦、最直接的证明。其 次,这部剧在选材上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些年抗战题材故事重复,观众出现审美疲劳的情况。这部剧一改同类抗战戏的沉闷题材,作者和编导另辟蹊径,选了一个 抗战中被忽略的又是极其重要的题材进行深度加工。二十四道拐既是一条交通枢纽,同时又是交战双方加倍关注的支点,通过这个支点可以看到东方整个大战场的背 景,由此看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整个二战中的重要地位。

  

  范咏戈(中国作协全委、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这部剧为抗战剧、反法西斯剧在创作上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如今 呼吁品质剧,提出品质剧经典化,在众多的反法西斯剧、抗战剧中,怎样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要提出整合性书写,从最初抗战剧单纯表现共产党敌后抗战,到若干年 后的今天,全面恢复历史记忆,正面战场或者共产党领导的东方战场等等得到整合性书写,前进了一大步。影像创作应该通过第二次整合性书写走向经典,在这个基 础上我看了《二十四道拐》。它挖掘的题材特别绝,这说明抗战题材写不尽,还是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通过老照片,找到这么一个奇缺的题材,但是来源于史 实。这部剧看点多、雷点少,看点是把抗战和谍战、家族等多重元素融合在一起,最主要的一点是没有把日本侵略者脸谱化、儿戏化。另外就是战场真实,这一点发 挥了八一厂在道具、烟火方面的优势,包括飞机轰炸的险峻场面,都不是假打假闹。

  好片名形成独特吸引力 铸品牌弘扬核心价值观

  与会专家认为,该剧无论是从取材还是片名,无论是从拍摄的视角还是拍摄的意义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熔铸了编创人员对二十四道拐的历史认识,及其对二十四道拐的现实意义、艺术价值的解读。

  

  王丹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这部戏给我们多方面启示,贵州品牌、地域文化的开掘和抗日题材剧形成一种有机整合。

  小切口、小故事,一条路、一座桥,在敌后,也是最前线的反衬中,走出了抗日题材开发的新路径。真山、真水、真群众演员,在创作中呈现出的审美的 质感和我们在基地、摄影棚呈现的是不一样的。我们用多方面的整合使这部戏有了新的面貌、感染力和吸引力,并在抗战胜利70周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访美的时间 点上,这是一部重要的力作。这部戏对爱国主义有新的诠释,运用多种手法,创造独特的视听效果,在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的节点上,奉献出有品质、有地标效 应、有路径经验总结的、丰富多彩的作品,是一个可喜可贺的成果。

  

  李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文艺评论家)就影视剧来看,《二十四道拐》确实是很特殊的一部作品。这 部片子从题材到主题,形式和风格有一种很特别的样式,再现了我们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部分。用非常独特的视角弘扬了抗战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它所创造的不俗 的收视率也证明了它受到观众欢迎的程度。

  这部片子播出后引发热烈反响,我们贵州电视剧创作以欧阳黔森同志为中心的团队,这一路走来,从地域文化出发,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弘扬主流价值 观,拍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使《二十四道拐》形成了一个品牌。这部电视剧精彩表现了贵州抗战、西南抗战,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填补了整个中国抗日战争艺术创作的 地域空白,为全民族抗战和国际合作抗战又增加了非常精彩的一笔。在贵州晴隆这么一个小地方写出了各党派、各阶层、各民族、中美各个层次、各种方式的合作, 这在今年的抗战剧中还是第一次。从这个角度来展现抗战合作精神,把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写成一个整体。在剧情中,所有的重大矛盾冲突全部是围绕 着护路和保桥展开,国内没有一个片子是以这样的角度切入的。整个围绕一个拐、一座桥来做文章,内容丰富,使这部片子新鲜生动地展示了历史内容。通过二十四 道拐和保桥的抗战,从一个很独特的角度揭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展示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

  

  武桂林(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如果把整个抗日战争比做一个大全景,我认为这部戏是在全景下的特写镜 头,聚焦在一条路、一座桥、一个区域。这个剧最大的特色,就是剧中人物都能立得起来,无论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人物性格都非常鲜明、形象非常丰满。这个 戏特技效果做得非常好,空战特技达到了非常逼真的效果,很震撼,很过瘾,这是创作人员在制作方面追求精品的一个思想动力,付出了很多心血和辛苦,体现了对 艺术的负责、严谨的创作态度,这是值得敬佩的。

  立意新打造国际视野

  悬念足深化艺术内涵

  《二十四道拐》通过保障抗战后勤运输的视角,再现了抗战的悲壮、英烈。在剧情上,整个故事情节围绕与日寇的斗争展开,悬念一环紧扣一环,深化了该剧的艺术内涵。

  

  王伟国(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过去的影视作品通常都是与日本军队正面交锋,惟独这部电视剧讲的是 后勤运输,实际战争中后勤是极为重要的。这部剧有目前少有的国际视野,美军直接加入战争,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的统一战线的历史事实,在这个剧 里有比较真实的表现。

  这部剧在叙事上有两个比较。首先,前两集交代了二十四道拐为什么会成为主要争夺之地,并迅速揭示了主要人物关系和矛盾,揭示了梅松中共地下党员 的身份,说明地下党员在这么一个生命线上起的关键作用,要是没有这么一个关键作用,那这部戏就没有这个高度了。开局前两集写得很成功。其次就是梅松和军统 苟延康的冲突对比,苟延康关心的是地下党有没有潜入进来,而梅松则坚决维护抗日统一战线,这个对比也很有意义。这部剧从头到尾贯穿悬念,观众知道每个角色 的真实身份,而主角却不知道他的对手是谁,让观众始终关心梅松的命运,关心桥和路的命运。最后,数字技术给全剧带来了亮点。数字影像和实体影像比较完美的 结合,构成了这部盛筵。飞机轰炸、汽车、道路和悬崖等在数字影像和实体结合之后,在屏幕上构成了二十四道拐的真实影像感,再现和重构了这条运输大动脉的生 命线和大血管的意义,重现了70年前二十四道拐上的雄伟奇观。这种技术重构的不仅是叙事空间,更体现出其美学空间。

  

  边国立(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军事文艺理论评论家)《二十四道拐》比较扎实、生活化,没有神笔,展现的是悬 念的力量。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作为谍战类型的战争题材电视剧,这部剧的悬念艺术是一个突出特色,这也是从第一集开始就能紧 紧抓住观众的原因。二十四道拐的故事对今天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这个故事本身就有悬念性,这是一种广义悬念、总体悬念,它寻求的是对一个事件过程的终极 答案,并且通向创作主旨。而这部剧中还有狭义悬念,观众已经知道剧情和秘密,剧中人还不知道,于是不能不为之担心,悬念随之产生。《二十四道拐》编织了密 实的情节网络,在总体悬念下,编导以饱和悬念手法,实现悬念的引进,产生大量情节悬念。情节是性格的历史,情节悬念归根到底离不开人物性格塑造。剧中塑造 了一个强有力的日本间谍王雅琴的形象,同时塑造了越挫越勇的梅松形象,强强对手戏悬念丛生,贯穿始终,正所谓棋逢对手。这些悬念性格,让观众担心随时可能 发生不测,十分揪心。还有悬念的情感因素,梅家大儿子工程师梅山被王雅琴表面的温柔和美貌迷惑,对她产生好感,甚至萌生情愫,悬念构成。王雅琴利用梅山的 孝心,胁迫梅山上山,悬念加深。再一个敌人内部也有性格冲突造成悬念。这些悬念调动观众的紧张感,从不同方面推动情节发展,使观众获得了丰满的观赏愉悦。 最后《二十四道拐》的悬念艺术做到了“酌奇而不失其真,翫华而不坠其实”。从根本上说因为创作是从生活中来的,符合生活的真实和生活的逻辑。

  

  张德祥(《当代电视》主编)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以来涌现了大量抗战题材作品,艺术作品背负了一个重要使 命,展示中国人民如何英勇抗战,这在《二十四道拐》中表达充分。此外,这个作品颇具传奇性。王雅琴这个女间谍的角色是虚构的,一方面她是美艳的,另一方 面,她所承载的使命是非常恶毒的,把这两个东西放在一个主体身上,把她和梅松制造出美女和英雄的对决,邪恶与正义的对决,增加了该剧的艺术性和悬念感。这 种强烈对比才能在思想主题上有提高、有深化,这样才能使我们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开创未来。

  国产剧应加快走出国门

  精品戏促进地方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该剧内容丰富,既有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又有家族与家族之间的矛盾,既有中日之间的敌我关系,又有中美之间的美好友谊,让观众看到这段历史不仅是贵州的抗战历史,也是世界的抗战史。

  

  仲呈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文艺评论家)《二十四道拐》不是一个时代留下的历史 的印迹,它已经成为一种意向、一种意境,它就是要告诉人们缅怀历史,要懂得历史是曲线发展的,但又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发展的,它是曲折的螺旋式的上升发展。 之所以起了这么一个意向、意境的片名,是为了今年我们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要站在一个新的时代的高度、人类的高度,揭示正义必胜、和平必 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的高度,告诉人们要珍惜和平,要重视历史经验。要坚守地方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在地方党委和贵州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支持下、指导下, 努力实现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最佳配置,这是有没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正确态度的原则问题。这部戏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历史发言,让史实讲话,中美两国曾经是 反法西斯同盟,我们曾经并肩作战。所以我也认为这部作品应该放到美国去播,实际上是在为习近平总书记访美揭开中美关系的新篇章预热,让美国人民了解中华文 化,主张用诚实劳动开创美好生活,主张知恩图报、讲仁爱、崇正义、主诚信、倡和合、求大同。这部戏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创作的根源是历史的真实,通 过这部剧感悟并了解那段历史,然后从这真实出发进行创作,并且借鉴谍战剧的创作手法,但是消化到讲清楚中国故事的整个创作思维当中去,不是单纯的模仿。我 们今天抗战题材创作是在70年之后的反思,那就更应该丰富多彩,更应该有独特的思想发现和审美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向《二十四道拐》表示敬意。

  

  刘玉琴(《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二十四道拐》对地域文化、地理资源用得很好,挖掘地域文化,讲好主旋律 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这个方面,这部作品提供了一个样本。这部作品是对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信念的历史诠释,揭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之所在。通过 作品可以看到,这段历史不仅是贵州的抗战史,也是世界的抗战史。作品用血与火的事实,让我们看到反法西斯战争战场上胜利来之不易的图景。这段历史鲜为人 知,今天用艺术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其实也是重新发现和复活了一段历史。长期以来,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二十四道拐在贵州,这个作品还原重现了很重要的历史事 实,所以它有历史的和艺术的价值,为人们了解贵州又提供了一个事实基点。这部作品将有益于世界和平事业的维护和发展。它应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很好的艺 术传播效果。这部戏以巧妙的讲述方式,形象地说明了国共两党在抗日时期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对国共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把握和拿捏比较有分寸感,弘 扬主旋律,喜闻乐见,具有很优异的艺术品质。

  陈芳(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二十四道拐》第一次从国际视野展现了二战期间,偏居中国黔西南大山里的一段公路传奇和守桥历史,谱写了一段 英勇不屈的抗战历史和一段感人肺腑的国际友情,开创了抗战题材影视剧创作一个新的表现领域。这部电视剧有恢复国家记忆、重现抗战史实的重要作用。它填补了 抗战题材在创作上的空白,开创了抗战题材影视剧表现的新的领域,视角非常独特,题材非常新鲜。在叙事上,这部剧是站在更高的国际视野上,在具体的戏剧结构 和情节的设置上,赋予了人物和情节更多内涵。编剧的创作是秉承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以二十四道拐公路的奇观和守桥的传奇为切入点,将战争剧的惨 烈、谍战剧的烧脑、家族剧的恩怨、土匪剧的江湖规则和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风情风貌等众多元素有机融合,巧妙编织出一场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引人入胜的 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不仅展现了二十四道拐的雄奇险峻,还把贵州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都展现进来,这也是这部电视剧一个很大的特点。相信随着这部电视剧 的播出,贵州的旅游经济将被带动,特别是造访二十四道拐的人会越来越多。

  易凯(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首先,这部剧小故事大史实,视角独特。从抗战大后方保护抗战大动脉的角度,把我党倡导的抗日统一战线写得淋 漓尽致,值得回味。其次,这部剧对本土文化进行了非常好的发掘,是综合收益非常大的剧。我相信这部剧的热播会让二十四道拐等地成为旅游热点。这部剧也很巧 妙地把抗战中的贵州名人进行了介绍,对贵州浓郁的山歌表现得非常到位,这些对贵州的本土文化都有很好的宣传。这部剧的播出时机非常好,恰逢习总书记去美国 访问,本剧在展示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同时,表现以美国为代表的盟军对中国的支持,很有现实意义。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项目部副主任傅思说,美国华盛顿 有一个二战纪念馆,里面有一张二十四道拐的照片,他们搞仪式,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都要向这个照片敬礼。在美国人眼里,二十四道拐是二战胜利的图腾。

 以上为《二十四道拐》剧照 以上为《二十四道拐》剧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