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的国际化语境——以莫言为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25日07:51 来源:中国作家网 孟繁华

  西方读者在莫言作品中看到的是另外一些东西,也是更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莫言在诺奖获奖演讲中提到的,比如感恩、悲悯、同情、孤独、自信、 坚持、学习等与人生、与人的内心事务相关的基本价值和观念;比如他讲过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并被没收的故事,还有母亲将自己的饺子给了要饭人的故 事,这种宽容、悲悯和同情,显然与西方的宗教情怀有关,同时也是普遍的人性。因此,这显然不只是“中国经验”,它蕴含的恰恰是人类的普遍价值。这样的价值 观与文学事关重大。在为莫言写的颁奖词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其中的差异。茅盾文学奖给莫言的颁奖词是这样的:

  在二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莫言保持着旺盛的创造激情。他的《蛙》以一个乡村医生别无选择的命运,折射着我们民族伟大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 验。小说以多端的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深切思考。书信、叙述和戏剧多文本的结构方式建构了宽阔的对话空间,从容自由、机智幽 默,在平实中尽显生命的创痛和坚韧、心灵的隐忍和闪光,体现了作者强大的叙事能力和执著的创新精神。

  这里更多强调的是莫言讲述故事的方法以及修辞方面的技巧及风格。诺奖给莫言的颁奖词是:

  莫言是一个诗人,一个能撕下那些典型人物宣传广告而把一个单独生命体从无名的人群中提升起来的诗人。他能用讥笑和嘲讽来抨击历史及其弄虚作假, 也鞭笞社会的不幸和政治的虚伪。他用嬉笑怒骂的笔调,不加掩饰地讲说声色犬马,揭示人类本质中最黑暗的种种侧面,好像有意无意,找到的图像却有强烈的象征 力量。

  这里强调的是莫言小说思想的深刻性以及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功能。这一视角表达了西方阅读莫言与我们的区别。因此,在国际化的语境中,不同的视角发 现了评价莫言更多的可能性。或者说,西方的声音或尺度,已经进入了莫言经典化的过程中。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化已经无可避免地进入了国际化语境。从某种意义 上说,西方强势文学国家的评价尺度和发出的声音,对我们仍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它甚至比我们自己的批评家更容易找到知音或信任感。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国际化语境背后隐含了一个悖谬的现实:一方面,我们的文学希望被世界承认,或者说被世界强势文学国家承认,因为真 正的文学经典必须是世界性的;另一方面,经典的标准究竟由谁制定?如果这个质问成立的话,那么,在文学的范畴而言,面对强大的西方文学,我们仍然不能摆脱 “跟着说”、“接着说”而难以“对着说”的命运。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强大的文学国家,成为一个对世界文学能够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国家,道路确 实还很漫长。

  中国文学形象的改变并不始于莫言,有研究者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文学一直在西方汉学家的视野中。也正是这一过程的积累,使莫言在 2012年大获成功。尽管在葛浩文看来诺奖的价值和意义在中国被放大了:“这么多人对这个奖如此痴迷地关注令我感到不安。对于中国和韩国等国家的人来说, 是否获得此奖已经关乎整个民族获得承认或者遭受轻视的地步。其实,这只是一个关于某位作家(或诗人)作品的奖项。”但是,不仅中国人不这么看,事实上整个 国家社会也不这么看。莫言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中国文学的形象在世界文学格局中发生了巨大变化。表面看来,新闻报道里的莫言已经是来自中国的文化英雄, 他开始被世人瞩目。一个新的莫言在这样的境况中诞生,但是,这背后隐含了太多的文化密码。或者说,如果没有几十年同西方文学界的交流,没有文学基本观念的 沟通和共识,这个结果是不能出现的。近些年来,“中国经验”的话题被一再提起,似乎“中国经验”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神秘武器,是中国文学引以为傲的全部 资本。其实,这一观念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观念一脉相承。事实是,“中国经验”必须为人类基本价值观念照亮才会焕发出“世界文学”的光彩。经验固 然重要,但是如果经验不被思想或价值激活,也只是一堆毫无生机等待书写的材料而已。在这个意义可以说,思想、观念是文学的魂灵,有了这个魂灵,文学才会飞 翔。因此,莫言的成功与其说是中国本土经验的成功,毋宁说是莫言小说价值观的胜利。

  莫言的创作得到了普遍认同,也得到了国际文学界的尊重。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教授杜特莱(Noel Dutrait),是法国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家,他曾将中国新时期作家阿城、韩少功、苏童、王蒙、莫言等人的大量作品译成法文,并多次获得重要翻译奖项。 杜特莱教授称20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莫言作品,后来翻译了《酒国》等作品。由于杜特莱等人的努力,莫言的作品有15部被翻译成法文,《丰乳肥臀》《檀香 刑》《酒国》等都在法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酒国》被法国媒体誉为“小说中的小说”。这些作品也让莫言在法国享有极大声誉,使他的作品成为法国人阅读中 国作家作品之最。80年代以降,中国作家的导师都是欧美作家,只有中国作家不断向欧美作家致敬。但是,莫言改变了这样的局面。

  俄罗斯汉学家叶果夫说:2012年10月以前,除了一些研究当代中国文学的汉学家以外,谁也不认识这位著名的作家(莫言),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以后,俄罗斯人对他作品的兴趣陡然变大,尤其是他的第一部俄译长篇小说《酒国》就在这个时候面世了。莫言像一颗闪亮的星星冲进了俄罗斯文学苍穹。大量各种 各样的反响几乎爆棚了。俄罗斯文学短评里《丰乳肥臀》位列前十,还入选2013年5部最有趣味的作品之一。《丰乳肥臀》从2013年初以来一直是畅销书。 总的来讲,在俄罗斯,全国各地都开始认识莫言。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当被问到最喜爱莫言的哪部作品时说:“这就像是要我在自己的孩子中选一个 最喜爱的一样难。《酒国》可能是我读过的中国小说中在创作手法方面最有想象力、最为丰富复杂的作品;《生死疲劳》堪称才华横溢的长篇寓言;《檀香刑》正如 作者所希望的,极富音乐之美。我可以如数家珍,不过你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

  莫言获诺奖确实是中国文学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中国文学的形象从此得以改变。过去只有向西方致敬的悲怆的挫败感终于成为历史,在文学领域,我们终于可以和西方强势国家平等地交流对话——这就是中国文学新的历史。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