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协新闻 >> 正文

鲁院研讨“格局气象与中国经验表达——当下长篇小说现状”

长篇小说应呈现丰富的中国经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23日07:45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晓晨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不久前尘埃落定,关于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讨论也再次热闹起来,很多作家、评论家从不同维度对这一文体进行探讨。尽管切入的角度不同,但大家都试图接近问题的本质:面对复杂的中国经验,长篇小说该具有什么样的格局和气象?

  近日,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八届高研班举行了一场题为“格局气象与中国经验表达——当下长篇小说现状”的研讨会。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阎晶明、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邱华栋等与学员们展开讨论。由于“鲁二十八”的学员大都在小说创作上有一定成就,本次学术论坛在内容安排上更具针对性、切实性。为期一天的研讨内容丰富务实,与会者交锋不断,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

  据统计,去年一年我国长篇小说产量在4500部以上,长篇小说似乎成了很多作家最看重的文体。阎晶明认为,今天的长篇小说创作出现了许多变化,也形成了一些潮流,作家该怎样面对潮流很重要。很多长篇小说在形式、格局、主题、价值上是同构的、平面化的,这值得警惕。世界上很多优秀长篇小说,都能够把严肃的主题、通俗的情节、流行文化的元素、地域文化的符号融合到一起,使作品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得到普通读者的喜爱。

  近20年来长篇小说蓬勃发展的根源还在于我们民族的、个人的经验,需要一个从容迸发的出口。雷达说,好小说的具体标准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有些是不变的:好的长篇小说应该有长度、密度和难度,能容纳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对人性进行深刻挖掘,并在文体上有所创新。

  胡平谈到长篇小说要写出历史的纵深感、社会文化的纵深感、人物整体的命运感等。作家要在审美上有所突破,通过文字描写、建构一个熟悉而令读者钦佩的世界。

  顾建平借用哈金的话试图界定好小说的标准:“一部伟大的中国小说,就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经验的长篇小说,其中对于人物和生活的描述如此深刻丰富、正确并富有同情心,使每一个有感情、有文化的中国人都能在故事当中找到认同感。”

  “是不是只有长篇小说才是作家创作成就的标志?是不是每个作家都有能力写长篇小说?是不是长篇小说只是指巨大的史诗性的长篇作品?现在的都市经验,能不能用乡土式的长篇小说来表达?”何平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思考。

  鲁迅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曾提出“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这对当下的长篇小说创作仍具有启示性。张柠认为,长篇小说创作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是问题的重要性,你写的这个问题让读者无法绕过去;其次是态度的诚恳,也就是恳切之心;还有就是艺术的表达。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家不可以重复别人,也不可以重复自己,要提供给读者阅读的必要性。

  弋舟关注的则是小说的技术,他对长篇小说的不满意首先是技术和手段的匮乏。最大的问题是经验怎样转化、兑现成小说的方式、艺术的方式、美的方式。长篇小说创作的第一要义便是恳切之心,要对这一文体持有巨大的敬意。

  项静觉得,我们今天依然期待长篇小说能够解决一些问题,经验如此丰富,呈现出来的却如此单一。一方面是技术化、形式化不够,另一方面可能还是思想资源匮乏的问题。

  “写作就好比往袋子里装东西,考验就在于看谁装得密实、美好,还不能背不动。”周瑄璞选择坚持自己的写法,“那种现实主义写作或许比较老实、笨拙,但有时也是一种自信”。李浩认为,作家尝试用新的方式叙述中国经验,无论结果如何,提供的可能性都值得尊重和珍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