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法国文学周”: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20日07:47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云雷

  11月14日,大型国际文学活动“法国文学周”开幕式在湖北省图书馆举行。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等法国作家,韩少功、张炜、毕飞宇、刘继明、张新颖等中国作家,武汉大学等重点高校的法国文学专家、中法各大出版机构的出版家,以及来自湖北的作家共200余人与会。

  “法国文学周”由湖北省作协与湖北省图书馆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协办。在开幕式上,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罗文哲说,法国巴黎昨天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怖袭击,我们相聚在此见证团结,文学是没有国界的,我们联合在一起用文学的力量抵制恶性事件的伤害。方方等作家在发言中一致呼吁,以文学的精神与力量化解仇恨,促进交流,搭建起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14日上午在湖北省图书馆,勒克莱齐奥发表了主题为《文学与人生》的演讲。勒克莱齐奥回忆起他阅读的第一本对他写作生涯有重要意义的现代小说《变色龙》。他说,每一个作家都是一个读者,这本小说让他不再偏爱小说中伟大的探险家,使他第一次认识到生活的本来面貌,认识到所有的文学都植根于生活中,文学并不是传说的回音。所以写作一定要源于现实,源于自己的人生经历,不能空谈和想象。对于“文学与人生”,勒克莱齐奥表示,这个题目对即将76岁的他很有意义。谈到为什么写作,他很欣赏巴金先生的一句话:因为美丽的人生太短暂。“我喜欢这个回答,写作给予我满足感,文学给了我生活,正是在这种自私的幸福感当中,涌现出了种种人性的闪光。”

  “法国文学周”活动至11月21日结束,期间将举行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论坛等活动。14日在湖北省图书馆,南京大学教授许钧发表题为《翻译是历史的奇遇——我译法国文学》的演讲。15日,在湖北省图书馆,作家张炜与翻译家安妮·贝尔赫雷特·居里安进行“半岛故事与法兰西情怀”的主题对话;作家毕飞宇、玛丽·尼米埃与翻译家袁筱一同台言说“记忆与虚构”。同日,“喻家山文学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众多作家、学者围绕“存在与发现”的主题各抒己见。16日,《长江文艺》2015笔会围绕“对话:文学的力量”这一主题召开。

  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与会作家发表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见解,比如勒克莱齐奥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兰波的《醉舟》相比较,探讨不同文化对存在的思考;张炜对网络时代语言环境、文学环境、思想环境、自然环境的恶化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探讨作家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韩少功阐释了不同民族与文明之间交往的原则,认为孔子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可给予现代文明以启示;毕飞宇强调写作“向下的力量”,认为写作可以让作家平静下来,更清晰地思考与把握这个世界;刘继明分析了当前的思想文化环境,认为不能将前后30年的文学探索对立起来;张新颖认为文学的力量在这个时代虽然微弱,但有助于唤起人性内部的爱与悲悯等。

  “法国文学周”开创了中法文学对话的新方式,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既有中国作家与法国作家的对话,又有著名作家与青年作家的交流,也有作家与翻译家、汉学家的对谈;既有主题演讲,也有论坛与对话;既有专业性的主题研讨,也有面向公众的讲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今天,“法国文学周”将世界视野引入国内,在一个新的国际平台上,让中国作家与法国作家进行自由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这是一种颇具创新意识的举措。

  11月17日,中法作家启程前往宜昌,开始“中法作家看湖北”活动,沿三峡而行,期间举办两场主题座谈会,并根据勒克莱齐奥的提议,商讨中法两国作家以水为主题进行同题小说创作。“法国文学周”是一个新的国际文学交流平台,对推动中法文学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开创了中外文学交流的一种新模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